关灯
护眼
字体:

三线轮回(222)

作者:尾鱼 阅读记录

她拧亮手电,重新翻开那本册子,一行行照给宗杭看。

“很可能,真的有无以计数的‘它们’要来。”

“但第一批的先头部队,其实已经来了。而且这第一批人,其实是被安排了使命的,只不过他们‘嫁接’得不那么成功,状态千奇百怪。我姐姐说,她把‘完美’给想错了,我们总下意识认为,嫁接得好看周正是完美,但如果标准根本不是这个呢,只有领会到那些使命的,才是完美的人,这一点上来说,姜骏比我们都要完美。”

“你看这,‘再也回不到从前了,不如死了算了’,她可能知道自己被嫁接了,不是原来的自己了。”

“再看这,‘我有重要的事,我赶时间,要去金汤值班’,你回想一下姜骏,他进了鄱阳湖下的金汤穴,把祖牌嵌进了太极盘之后,就不走了,他在巢脾间来回巡视,像不像在值班?”

还真像,宗杭有些毛骨悚然:“那他想干嘛?”

易飒关掉手电。

黑暗中,她的眼睛亮得出奇:“从某种程度上,他像是去接生的,‘挂水湖下轮回钟’,那面太极盘,就是轮回钟,嵌入了祖牌,相当于启动,表明某些事情已经快开始了,它们就要来了,息巢内的尸体,都在等待嫁接。湄公河上,也有挂水湖,就是洞里萨湖,黄河是地上河,没有挂水湖,所以诗里说的是‘黄河滩头千丈鼓’。”

宗杭结巴:“那它们,从哪来啊?”

刚问完,他就反应过来。

从大河来。

册子里有个人说,要填了黄河长江,抽干澜沧江,说明那些“它们”,是从大河里来!

宗杭看向面前的黄河,蓦地遍体生寒,不觉往后缩了缩。

已经看不清轮廓了,只能看到黑魆魆的一片,和岸连在了一起,隆隆的水声周而复始,压盖着水面下深不可测的秘密。

如果真的从大河来,三条大河,真像是三条产道啊,一本金汤谱,标出的不是藏宝地,而是偌大产房,每一个金汤穴,都是整装待发的轮回渡口。

这世界绚烂辉煌,日日都有大事件新气象,人人行色匆匆,周而复始奔忙……

没空去留意一朵花开、一片叶落、河面上陡起漩涡、雪线上多一脉水流。

也没空去留意僻静处、暗影中,“它们”的三线轮回,正悄悄展开。

第82章

两人都不再说话。

这秘密庞大到有点荒唐。

宗杭低着头,捡了粒小石子,没章法地在地上涂来涂去,四周黑漆漆的,看不到地,也看不到自己涂了什么。

良久他才开口:“这些‘它们’是谁啊,外星人吗?要来占领地球吗?”

受各类影视熏陶,他基本上也只能想出这种设定了。

易飒嗯了一声:“遇到这些解释不清的事,往外星人身上推总没错了。”

这笑话一点也不好笑。

宗杭扬起胳膊,把小石子扔进黄河。

水声太大了,小石子扔出去,连个响动都没捞着:“易飒,你们祖师爷有问题啊。”

思前想后,作古了几千年的祖师爷,像是从未退居幕后,始终不慌不忙,执行着分阶段的计划。

第一阶段,布局、等待。

他们在大禹治水的那个年代出现,身边或许还携带着“息壤”,禹传启,家天下——按说有水鬼的能耐,又有宝物助力,怎么着都能在夏朝混个高官爵位,史书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然而并没有。

反而不声不响,分别退居河畔,繁衍水鬼家族,还一手创立了锁开金汤的业务,不扬名、不入仕、不掺和历史上的各类大纷扰,务求低调,数百千年如一日,安稳求财,丰衣足食,从未出过大纰漏。

第二阶段,利用金汤翻锅,引三姓入漂移地窟,开始第一轮“嫁接”。

直到百十年前,金汤接连翻锅,眼睁睁看着大宗财富与己无缘,水鬼的能力又在逐渐丧失,长此以往,这捧了千百年的金饭碗就要丢了,三姓这一锅始终徜徉在温水里的青蛙这才觉得焦灼,但是没关系,祖师爷早已先知般洞察了一切,给出了解决方案:翻锅了吗?到了“不羽而飞、不面而面”的时候了吗?没关系,去漂移地窟吧,那个神秘的、“江流如帚处、地开门、风冲星斗”的地方。

没人怀疑祖师爷,于是1996年,三姓高高兴兴、兴师动众,就差敲锣打鼓地去了,以姓为分,三拨人,在三江源地带日夜找寻,都想拔得头筹。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