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物强基计划(179)
有夏氏年轻的贵族情绪激动,喝道:“你!”
相柳连面具都懒得摘,与左右低声交谈一番,冷冰冰地拱手,“万事当心着。告辞。”
共工氏的贵族仿佛真的只是来开一波嘲讽,自说自话指点大禹应当尽早焚烧尸体和不要食用泡在洪水里的东西,指点完毕便捞起粗麻袴子系在腰间,脚踏涓涓细流消失在夜色中。
有流水作船舶,十六个汉子来去无声无息,眨眼间已不见人影。
点点橘红重新散入如山乌云。
玩家把手从陶罐里拔出来,再定睛一瞧。
嘿,又积了一汪浑浊的雨水!
不得不说,这神通有点子废物,妥妥的表面工程,难怪尧舜两代都为洪水所困。
玩家一般不了解相柳在大禹治水的历史故事里的“反派”位置。
因而眼下被嘲讽了,他们也没有什么感觉,高高兴兴地分享某宝哪家蔬果干最好吃。
有夏氏的人则感到被狠狠扇了一巴掌,脸上臊得厉害,想起死去的家人朋友,更添伤心。
涂山氏见众人神色愤懑,连丈夫大禹亦剑眉紧皱颇有动怒之意,柔声教训靠在膝头的儿子启:
“你呀生什么气?共工素来如此。何况你大父(祖父)当年占了他在王身边的位置。”
启依恋母亲的怀抱,闻言重重地点头,歪头拍手笑道:“好大父!好!治水好!”
大禹轻笑,将拔出两寸的铜剑推回木剑鞘。
被不懂事的孩子这么一打岔,大家没了心情集火外族人,复又聚在一起商议部族的将来。
老人们都知道,沾过洪水的东西会带来瘟疫,都不能用。
受伤的族人亟需医治和休息。
看样子洪水只是被共工氏用神通引到了别处,即便做最好的打算,三天之内必有暴雨。
大禹:“祭司的意思呢?如何?”
“吾吃够了,拿去给孩子们吃。”老祭司把陶碗递给奴隶,“走。走之前,吾当设坛祭神。”
奴隶抱着温热的陶碗前往临时搭建的帐篷,同时不掩羡慕地打量周围的玩家。
洪水对他而言或许是解脱。
除非……他、抑或是他的孩子的孩子,有一天可以这样坦然率真地活着。
*
费明秋醒过来的时候是第二天清晨。
细雨濛濛,时断时续。
商远告诉他,共工的大贵族相柳等人在回王城的路上途经此地、特意冷嘲热讽了几句。
费明秋:“……”
能吐槽吗?
他觉得不仅是帝俊、鬼母、羲和这些创世神,某些名载史册的大氏族也非常不靠谱的样子。
商远:“还有,祭司要求的祭坛快建好了,你要过去看吗?”
费明秋:“祭坛?”
不管主动被动,费明秋一直承认(胡诌)自己是来自东边大海的带领玩家搞基建的祭司。
其实祭祀这方面他一窍不通。
也亏得他装傻白甜装习惯了,可以毫无心理负担地随口编故事骗人(特别是玩家)感情。
新的祭坛就建在被洪水冲垮的祭坛旁。
外圆内方铺以黄土撒以朱砂,呼应天圆地方的世界观;
由中心向外分为十扇,分别上贡五谷五牲,象征把一年分为10个月、每月36天的夏历。
迁徙问神是大事,闲杂人等不得参与。
于是连山氏的商人连人带车自觉地退到城外,他们有些本事,洪水过后无人受伤。
玩家就很不自觉——俨然把此次祭祀当作《废物》主线剧情的一部分。
好在老祭司只是冷眼观察他们片刻,眼底闪过些许讶异,或许是念及结盟关系,竟没有反对。
六位长老双手上举又跺脚又摇摆身躯,反复地吟唱祖先流传下来的祭曲。
祭曲感动天地,黏兮兮的小雨渐渐停了。
阴云呈鱼鳞状分布,缝隙处影影绰绰漏出浅粉色的朝霞。
凡是可以站立的,乃至于吊着最后一口气的,都围在小小的祭坛边翘首以盼。
老祭司跪在祭坛中央,蘸取朱砂绘制龙蛇图腾,手捧玉斧恭恭敬敬地朝北斗星方向叩拜。
北斗七星的勺柄指向正东偏北,预示着一岁之首,即夏人以为的正月(为十月初一)。
就此离去是好是坏?
率男女族人祭拜天神先祖,祈求上帝鬼神怜悯。
老祭司伏地叩首九次,唱念祝词求降吉祥,再接过大禹递来的光泽黄润的上等龟甲。
龟甲背面已经挖好了一个卜字形的小坑——这就是“占卜”的“卜”字的来源。
祭司用树枝取火控制力道烧灼龟腹甲的小坑。
龟甲受热变形,沿着小坑的走向逐渐裂开,产生“兆”字状的纹路。
人人屏气,连五六岁的孩子也紧张地捂着嘴巴和饥肠辘辘的肚子等待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