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爷探案:太医之死(17)
“我也要一份。”
方正整理卷宗的动作顿了一下,他来回打量了几遍景澜和叶安安,面具般僵硬的表情上终于有了一丝丝裂缝。
“你们,真的要重新查这个案子?”
景澜和叶安安对视了一眼。
蒋君异的案子虽然是皇上钦定的,但总归是大理寺查的,他们要翻案,那不就是要跟大理寺对着干?
这个板板正正的方大人,心里会不会有意见?
两人交换了一个眼神,飞快地决定一个唱白脸,一个唱红脸。
叶安安眼神诚恳地道:“方大人,我家侯爷并不是有意要跟大理寺过不去,只是这位蒋太医的女儿一直认为她爹是被人陷害的,苦苦哀求侯爷帮忙,侯爷不忍心拒绝,这才来找卷宗,想看看自己能为她做点什么。”
方正点了点头,“此案确实有些问题。”
景澜刚要表演一个飞扬跋扈的小侯爷,突然发现自己没了用武之地,一愣之后连忙问:“方大人发现了什么疑点?”
方正摇摇头,“没有。”
叶安安忍不住握起了拳头。
方正继续说道,“但是没有疑点,也可能是一个疑点。”
叶安安把拳头松开了一半,“此话怎讲?”
方正指指桌上那份卷宗,“这份卷宗太过完美,我来大理寺五年,看过的卷宗有几千份,还从来没有见过一份卷宗能如此清晰完整有条理。”
“你的意思是,这份卷宗是有人伪造的?”
“卷宗是真的,上面有我大理寺的印记。”方正一本正经道。
景澜耐着性子问,“那你说的‘太过完美’又作何解释?”
方正刚要开口,有人推开了门,太子大步走了进来,身后跟着那位黄大人。
方正急忙起身站到一边。
“景澜,卷宗看得怎么样?有没有什么发现啊?”太子一边问,一边扫了一眼旁边的叶安安。
“这卷宗上的字也太多了,看得我头疼,能不能把卷宗借给我,让我带回府里好好看一看?”
太子板起脸来,“这是大理寺的卷宗,不是书坊里的话本,岂能随随便便就让你带出去?让你进来看一看就已经是违反规定了。”
这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景澜没再多说,谢过太子后就带着叶安安离开了大理寺。
他们二人离开之后,太子问方正:“侯爷可有问你什么?”
方正答道:“回太子,侯爷问了很多。”
“哦?”太子挑了挑眉,“他都问了什么?”
方正如实答道:“侯爷问了下官二百三十四个字的读法,还有一百零七个词的释义。”
太子皱眉,“他就只问了字和词?”
“也有句子……”
黄任看不下去了,“侯爷可有问与案件相关之事?”
方正抬起眼皮,看了黄大人一眼,摇摇头,“没有。”
太子随手翻了翻桌案上的卷宗,“这些他都看完了么?”
方正答道:“侯爷每一页都看了。”
居然每一页都看了?他活了二十年怕是都没有看过这么多字吧?
景澜年幼时在宫中读书,看不到两行就会打瞌睡,没有一次背书能背下来,每次太傅要罚他抄书,他就跑到太后面前去哭,太后就要去皇帝面前抱怨一通。
太后生辰之时,景澜请人帮忙做了两首祝寿诗,在御宴上磕磕巴巴读了一回,四句里有三句都读错了。小侯爷胸无点墨是众人皆知的事。
今日他怎么突然转了性子?难道他当真要给那个蒋太医翻案?
太子沉吟不语,黄任不敢打扰,只有方正,陪着站了一会儿,忍不住问道:“下官可以把卷宗收起来吗?”
“不用。”太子道,“这份卷宗本宫想亲自看一看。”
黄任怕方正再说点什么不当说的,惹太子心烦,便摆了摆手,让他退下了。
“黄大人,蒋太医这个案子,你了解吗?”太子在桌案后坐下,手指在厚厚的卷宗上轻轻敲打着。
“下官略知一二。”黄任把案件经过简明扼要地说了一遍,又低声说道,“殿下,此案当年是皇上亲审的,理应不会有差错。侯爷只因听了那蒋太医之女的一面之词,就要跑来翻案,这可是大不敬之罪啊。”
若是别人,这个大不敬之罪就很够喝一壶的。但是景澜嘛,他去太后面前哭一哭,就什么罪都不是罪了。
“那蒋太医之女现在何处?”
“蒋太医之女被贬入贱籍,听侯爷说,她名叫暮晚,现在在一间名为沾衣楼的风月之所。”
“派人去查一查,她怂恿景澜来翻案,到底是何居心。”
黄任答应一声。
太子又叮嘱道,“暗中查一查便可,别让景澜知道。”否则他又要胡闹一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