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贪财如命[快穿](414)+番外

不过军营里,得病的军士不少,若是药草太过昂贵的话,压根负担不起。

为此,连将军都惊动了。

最后还是宋军医找到了便宜的药草,救了大伙的命。宋军医医术如此高明,他们的态度自然要客气一些,毕竟他们虽然是负责送东西的,但也有关系亲近的人在军营,可不能得罪大夫的。

“这便是小妇人的家。”宋娘子引着几位军士进了家,并且立刻喊人。

宋桃和宋祖母出来的时候,看到军士,本来还害怕,不过在知道是孙子/小弟来信,表情立刻轻松些。

“这里有宋军医给老夫人和夫人的信”军士拿出一封信,递给宋娘子,开口说道,“……对了,这是一应的钱粮,还请老夫人和夫人清点一下。”

“五十斤米,五十斤面,十匹棉布,俸银五两,两匹锦缎。”军士又笑呵呵的开口解释了一句:“这两匹锦缎可还是将军赏的,别人都没有呢。”所以他才放到最后说。

宋祖母和宋娘子听到后面的话,当即吃了一惊,尤其是宋娘子,眼睛都亮起来,对前头的话已经忘光,直盯着那两匹锦缎,一匹藕色一匹深棕,还有彩色花纹,怕是地主家的夫人都没穿过。

虽说如今大梁是重文轻武,武将并不受重用,边关的一品将军还比不得京城三品官,但对小老百姓来说,却已经是了不起的大官。

没想到儿子才进军营,就已经见到将军了。

那可是将军,比县令还大的官呢。

这时,

村长也赶来了,也听到了军士的话,本来紧张的心也松下来,随之而来的就是羡慕。想当初,宋家承小子去从军,村子里不知道多少人惋惜和劝说?他可是唯一的男丁,若是丢了性命,叫他祖母和娘如何过活?

他自己也是劝说过数次的,不过承小子劝说不下非要去再加上官府那边也已经挂了名。

倒是没想到,

他竟是有这样的机缘,竟是见到了将军,可见前途无量,说不得他们宋家村还能出一个军官呢?

若是如此的话,那他们宋家村将来必定无人敢欺负。

看来要再多照顾一下承小子的祖母和娘亲了。

……

阿锦是不知道远在宋家村发生的事情。

她如今可也是忙的厉害,因为治好了军营里突如其来的病症,让她在军营里备受欢迎,走到哪儿都有人客气的称一句宋军医,连带着去打饭的时候,都会比别人多一些。

这样让她更快的融入到军营里,最重要的一点是。

因为得到将军的召见和夸奖,让她有了自己单独的营帐。

这点,让阿锦格外满意。

要知道刚来的时候,虽说是入了军医营,但因为年纪太小,又知道他只需了两年医,便只安排她打打下手,熬一下药,炮制一下药草之类。一应待遇自然也一般,住的自然也是大通铺,一个营帐里,不说住十多个那么夸张,但也有七、八人,就着还是因为军医营的人不多,没有住满的缘故。

让阿锦觉得不自在极了。

这也是军中病出现的时候,阿锦不惜得罪了几位老军医非要冒头的一大原因。

第186章 遗腹‘子’

说起这个, 就还是要从初冬的那场风寒病疫说起。

在最开始的时候,只是有个小士兵,因发烧的缘故, 被送到了军医营里诊治, 军医营的张大夫诊治后说是风寒之症, 喝上两贴药就会没事。

其他人也并未放在心上, 毕竟冬日来临, 边关又本就寒冷些, 得风寒,实在太过于常见。

却没想到这小士兵在喝了三日的汤药都没有好不说,反正病症更为严重了,甚至负责照顾他的药童也出现了类似的情况,而后短短两天的时间,便又有数十名的士兵被送到军医营里, 一诊治,情况都和刚开始的小士兵差不多。

事情到此, 有经验的大夫便知道有些不好。

便已经想到可能是一波的疫情,立刻上报东南军营的赵将军,想要军营戒严,可惜还是晚了一步。

各处营帐的士兵,陆陆续续的都出现了此类的病症。

病倒的士兵越来越多, 军医营的人手渐渐也就不够了,几个大夫忙的团团转之外, 学徒药童也都跟着忙碌起来,不过即便是如此,也是不够。而且伴随着人数的增加,军营里更还出现了流言, 说这压根就不是什么风寒之症,而是瘟病,不然的话怎么可能会传染?

这则流言一出来,军营里也是人心惶惶,没几日的时间,就连大夫也得了此症,无疑更加剧肯定了这个流言,有胆小的士兵担心性命不保,出现了逃兵的情况。

情况如此,

赵将军自然是着急的,让军医营的大夫立刻开始研究,寻找医治的办法,能入军医营的大夫,本事自然也是有的,毕竟战事少,这军医又不用上战场,性命上相对就安全许多,最重要的是待遇挺不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