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哭声越来越大, 到后来就止不住了。
老方看着哭的上气不接下气的李春芬, 忍不住揉了揉额头,表情带了点无奈,又开口劝说了李春芬两句, 让她不要哭。
但李春芬压根就听不进去, 心虚, 害怕,后悔等等各种情绪涌上来,交织在一起, 李春芬本就是个敏感的性子,需要用哭来发泄自己的不安的心情。
“头,现在怎么办?”一个年轻的警察问了一句。
老方:“能怎么办?先找个女警看着一点,劝说一下,可别哭背过气了。”既然李春芬这边暂时行不通,就先到邵父那边去问问看。
他就不信了,夫妻俩,还真能窜天不成。
即便他们能窜天,人证物证俱全,即便一言不发也能把他们送到监狱里。
谁成想,
邵父咋然看着是刚强,但实则心理素质也就那样,刚开始的时候,他还硬抗着,对老方说他贩卖儿童,全然否决,说自己不知道,没做过。但看他都快要把自己的裤腿给擦烂了就知道他心里心虚的很。
立刻趁势拿出了人证物证。
说起这个证据,也真的是天意。
当年买他们女儿芽芽的两个人,陈哥和丽姐其实几年前已经金盆洗手,不干了,只是他们不做了,自然有人做。
数据交换网络的出世,虽说目前还在测试阶段,不过却也为社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尤其是定位犯罪嫌疑人,即便是躲在深山老林里,也能把你给揪出来。其中就有两名人贩子,从他们的住处找到了一本账册,上面记录的是多年来他们做生意的交易名单,这其中就有陈哥和丽姐。
根据这份名单,警方顺利的抓到了两人。
又从他们那边也找到一份账本,同样也是交易记录,上面清楚的记载了十六年前,由中介人丽姐牵线,陈哥接手,以四千块的价格,买下了邵父和李春芬的女儿邵芽芽,银钱两讫,还留着李春芬签字画押的‘合同书’。
丽姐也因为和李春芬邵父是老乡,为了减轻自己身上的罪责,表示愿意出面指认邵父和李春芬。
嗯,这就是认证物证的由来。
也就是说,南诤那边即便不举报,邵父和李春芬的事,也早晚要爆出来的。
“……你也看到了,认证物证我们都有,你和你老婆李春芬狡辩不了,即便你们不开口,我们起诉后也一样能定罪。”老方的语气里带着一份‘我也是为你好’的意味,“所以,我劝你还是交待了吧,这样兴许还能减轻一下罪名。”
其实邵父早在听到陈哥和丽姐已经落网,并且把他们交待出去的时候,脑子就已经有点发懵了,又看到李春芬签字画押的‘合同书’的时候,脑袋更是空白一片,就只有一个念头。
完了,彻底的完了。
心理防线全面崩盘。
丧着一张脸,把当年的事说了出来,十多年前,儿子得了重病入院,需要大笔的钱治病,但家里已经没钱,亲戚也都借了,虽说家里还有一套房子,但他实在舍不得。
没了房子,那就什么都没有了。
烦恼间,李春芬先遇到了同乡的丽姐,嘴里念叨说丽姐打扮的妖里妖气,一看就知道不是什么正经人,必定做的事不干净的生意。
这话给了邵父灵感,看着自己年幼的女儿,升起了一个不可思议的念头。
并且把想法和李春芬说了,李春芬先前是不同意,不过邵父提起儿子后,她就犹豫了,最终也点了头。
只是虽然决定送女儿,但完全不知道该怎么做?毕竟先前也没有做过,后来邵父想着丽姐既然是做不正经的生意,不如去打探打探。
不知道该说他们的运气好,还是邵芽芽的运气不好。
丽姐还真的就是,有人送上门来,作为中介人,她可以赚好几百的中介费,哪能不做?
确认了邵父和李春芬是真的不想要孩子,丽姐就联系了陈哥,然后就达成了这次的交易。
过后,
邵父和李春芬拿着这笔钱,治好了儿子的病,不过到底是做了亏心事,心里发虚的很,在别人问起他们女儿的时候,就哭着说,一时不察,走丢了。
都知道他家的情况,儿子重病住院,两口的心思都放到儿子身上,对女儿照顾不周也情有可原,所以对邵父和李春芬的话,邻里们也都没有怀疑过。
甚至看着哭的不能自己的李春芬,不少妇人还很同情他们,知道他们要卖房子去找女儿,心里很是敬佩他们,主动的介绍了一个厚道的买家,而买房的人也因为知道,他们卖房子,是为了有钱能去找女儿,都没有还价。
卖了房子,带着已经治好病的儿子,邵父和李春芬说是某地有了女儿的线索,过去找,但实则事搬到新市生活,这里没人认识他们,也就没人知道他们还有一个女儿,他们一家三口可以开始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