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古代胭脂铺经营日常(32)+番外

作者:沈檀云 阅读记录

“这……太皇太后自然是……是英明圣哲,学生无不敬仰。”陈铭淮呐呐回道。

“她老人家曾说‘方寸之心,如海之纳百川也,言其包含广也。’想来也不会计较你的一时失言。不过你却容不下这小小一支眉笔。”

陈铭淮连忙拱手说了一番感谢天恩的奉承话,接着回道:“便是能用眉笔写,也只是贵族大家的玩物罢了。”

说道这里,陈铭淮又有了底气,朗声说道:“诸位也都知道,这眉笔价值不菲,小小细细的一支就要两钱银子,相当于一户小康之家一月的收益。价格如此高昂的笔,谁能用得起。”

楚青栀又看了一眼谭以,她带着帏帽瞧不清神色,一动不动,好像什么都没听到的样子。

“眉笔的价格确实有些高了,不过谭家胭脂铺卖的眉笔也只是给姑娘们画眉用的,这用它来写字,乃是我们附加其上。”楚青栀压低生意说道。

陈铭淮像闻到血腥味的鬣狗,立马扬起了眉:“楚姑娘你也承认,这眉笔价贵。单就咱们厚一书院来说,家境贫寒的学子就有百余人,全天下还有许多读不起书的苦命人。用这脂膏般的眉笔写成的字,就像用花椒涂墙、蜡烛当柴,令天下读书人寒心!”

楚青栀再次看了一眼谭以,就见她微微点了点头。

楚青栀笑了,对着陈铭淮说道:“虽然你说的几乎都是谬论,但谭家胭脂铺的东家是个厚道人,愿意再卖一种真正的硬笔,造福天下贫苦读书人。”

底下的书生一个个都竖起耳朵,生怕漏了重要的信息。

“谭家胭脂铺,会在三日后推出新的硬笔,质量更优,更好书写。”楚青栀顿了顿,看向陈铭淮已然煞白的脸和底下一位位读书人的殷切目光,说道:

“每支硬笔,只收三文钱!”

第23章 石墨 首发晋江文学城,谢绝转载~……

思辩会结束,兴致勃勃的学生们大声议论着刚才在弘毅书阁发生的事。

“哈哈哈,你看到刚才陈铭淮的脸色了吗?真是姹紫嫣红哈哈哈哈。”

“对啊,可算给我出了口恶气,回去就把我珍藏的三只眉笔拿出来,再写个几篇诗文,往文海杂报投稿。”

“谭家胭脂铺还出了新的硬笔,刚才楚青栀说非常适合用来写字,赶紧去买来试试。”

“说的是,三文钱一支硬笔,这不白给嘛。咱们赶紧去,万一卖完了可就糟糕。”

“日后我娶了妻,也陪她一块去谭家胭脂铺买东西,她买胭脂,我买硬笔,嘿嘿嘿。”

“你这小子,刚定亲就想着成亲了。成,到时候请我喝喜酒。”

大部分书生都喜气洋洋,连忙赶着去谭家胭脂铺买硬笔。

谭以昨天晚上就已经准备好了三万支硬笔,在铺子里上架了,并且给员工做好了培训,每人限购五支。

这三万只笔是用后续五幅美人图的代价换来的,也就是说截止到目前,系统已成为谭以的最大债主……

谭以看似十分淡定,一切竟在掌握中的样子,实则也非常慌张,毕竟这也算一次豪赌。赢了,名利双收;输了,一败涂地。

好在,最后结果是如她心意的。不说这么一大批潜在的客户,就是单单那些笔已经赚了不少。

“我买支硬笔。”铺子里已经挤满了书生。

谭以事先有准备,在大门口简单支了个摊子,竖了一把大伞遮阳就开始卖笔。

总共三万支笔,谭以准备每三个月放出五千支,这样细水长流,能最大程度地延续胭脂铺在读书人心中的热度。

硬笔只卖三文钱,谭以几乎不怎么挣钱,就当是必要的宣传支出了。

张小汀也是厚一书院的学生,家境贫寒,父母哥哥们天天在田间地头干活,面朝黄土背朝天,费尽心力供给他上学读书。好在他也争气,考中了秀才,入了书院读书。

张小汀读书用功,把毛笔写秃了都不舍得换新的,听闻谭家胭脂铺有三文一支的硬笔卖,赶紧跑来。

差点把头巾挤掉,张小汀擦擦额头的汗,花了六文钱买了两支硬笔。

看着毫无花哨之处,就是简简单单用木头包住了碳心。

回到书院舍房,张小汀用小刀慢慢削笔,呈圆锥状,拿出一张硬麻纸,试着在上面写字。

导购说了,这硬笔最适合在硬而有韧劲的纸上写,以往柔软不浗墨的熟成宣纸反而不适合。

正好张小汀最多的就是便宜的硬麻纸,试着写了首诗。

一开始掌握不好力度,用力太少,笔画飘忽;用力过重,笔尖折了。张小汀回想了下导购展示的用笔姿势,用食指和大拇指轻轻捏住笔,中指指节抵住,手指使劲,就顺利写出了硬笔字。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