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我在古代搞现代化建设(27)

作者:肥皂有点滑 阅读记录

主道上热闹得超乎想象。

莫少珩时不时能听到一些古怪的谈话。

比如,两个聊到一起的陌生人,突然高声自我介绍,“北凉人士,高士贤,兄台来自哪里?”

对面也高喊一声,“北凉人士,张竖。”

似乎这么喊上一句,背脊骨都是挺直的。

这么高喊着介绍,这才几步路,莫少珩已经听到好几次了。

莫少珩:“……”

以前凉京可没有这习惯,怎么听这介绍的方式都有些耳熟。

更多的就是直接讨论临江仙的了,以及好奇临江仙长相的,有人说,临江仙虽然戴着斗笠,但从外形来看,定是琼玉一般的风华,若是揭了那斗笠,定是个画中的仙人。

正如莫少珩所料,临江仙之名已经名满凉京,加上今天这救济难民的良策,恐怕朝堂之上也在热闹的议论着吧。

国难之时挺身而出的高洁名士,必定引人侧目。

市井中,说得最多的,就是经常与“莫少珩”的恶名拿来一起比较。

一个忧国忧民,定是风华绝代之姿,一个祸国殃民,定是一副尖嘴猴腮献媚奸诈之相,极端的相反存在。

“那莫少珩要是有临江仙万一的品行,也不至于为我北凉惹来这等祸事。”

南一一边赶车,一边回头对马车中的莫少珩道,“少师,我们今天该不会还吃炊饼吧?”

这一路逃命,吃的都是炊饼,因为方便携带也容易买到,怎么到了凉京,还是不停地啃炊饼。

莫少珩想了想,也是,怎么也得换换口味,说道,“记得前面有一家不错的食坊,我们去看看还在不在。”

南一高兴坏了。

那家老字号食坊的确还在,不过门外热闹得厉害。

准确的说是食坊旁边的银楼。

有一群女子正在争论什么,引来不少人围观。

“这不是镇北王府的晚棠姐姐吗?怎么不呆在闺阁之中,也来买首饰啊,听说你们镇北王府的那些铺子,年年亏损,这银楼的饰品可不便宜……”

说完引得不少人面色古怪。

谁不知道,镇北王府的女子难嫁,古时都讲个门当户对,可这镇北王府门第看似很高,但实则早就江河日下。

所以想要门当户对,就高不成低不就,加上家里唯一的男丁还是个臭名昭著,举国唾骂之人,就更少有门第相对应的贵族愿意结亲了。

所以,镇北王府的贵女,一个个年龄都老大了,却依旧待字闺中,平时可没少惹闲话。

至于镇北王府的那些铺子,的确年年亏损,出了莫少珩那么一个叛逆,被波及了呗,北凉人都是有骨气的,谁去那些铺子,又不是没其他地方买东西。

这女子说出来的话看似没什么,但字里行间却将镇北王府的难堪摆在了明面上。

莫海棠本也是和几个好姐妹来逛逛银楼,她们镇北王府虽然没落,但也不至于连一件银饰也买不起,她不过觉得有些浪费,所以才空手而出,谁也没有规定,逛了银楼就必须得买不是。

可却被人堵着将话说得这么难听,让周围的人看了热闹。

一起和莫海棠来的几个女子,也皱着眉,和另外一群女子争论了起来。

一群贵女在大街人和人争论,看得让人膛目结舌,难堪的当然是话题中心的莫海棠。

周围议论纷纷,“这镇北王府的贵女,都二十出头了,这么大的大姑娘,居然还待字闺中。”

“堂堂贵女,还真就仅仅逛一下银楼,好像真的什么都没买。”

不要小看这些闲言碎语的杀伤力。

莫少珩看得也是心中一叹,好歹也是北凉顶尖的贵族,却弄得连女儿都嫁不出去,还被人当街羞辱。

说到底,也是被他牵连。

想了想,拿出纸笔,简单的勾勒了一幅画,一只桃花样式的发簪,又写了一排小字,“桃之妖妖,其艳独芳,不是凡花数,今化碧玉枝,乃赠此间佳人。”(注:改自《诗经》《虞美人·碧桃天上栽和露》)

然后交给南一,“送去给她。”

南一接过,看着上面漂亮的草书,露出一口白牙。

第14章 掉马甲了

讨论声中,突然一个极为机灵的小道士挤了进来,眨巴着眼睛。

“这位姐姐,刚才有人让我将这个给你。”

脸上还有些骄怒的莫海棠心中还在想,今日真是出门没看黄历,怎么这么倒霉遇到这些个平日和她不对付的贵女,闻言不由得一愣,什么?

条件反射地伸手接过递过来的纸张。

垂眉一看,不由得愣住了。

画上的桃花簪看似只有寥寥几笔,但却美丽妖艳,让人见之心喜。

莫少珩自然不会设计什么银饰,但别忘了,他生活在网络时代,信息之发达是现在无法想象的,新颖奇特的饰品自然见过不少,见得多了眼界自然开阔了,而凉京银楼的饰品翻来覆去也就那些款式,他这画中的桃花簪自然能让人眼前一亮。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