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门女将穿进现代小说后[快穿](174)+番外
风红缨懒得和这些黑粉吵。
当时不说,是因为没人问,她就没想着去说。
现在既然有人怀疑她,她当然要解释,不能因为这些人的指责而停了直播。
当天,一组九宫格照片传上了微博,有收据,有照片,另有一则声明。
[从今日起,‘少年京剧行’直播获得的所有受益都将由北大xx系常繁同学代理进行公益活动,另,风红缨本人已向‘少年京剧行’公益活动单独捐赠十万用于永泉村挖井。]
常繁转发了此条微博,并添上了永泉村挖井施工的现场视频。
施工现场拉了一条视频,上面感谢的并不是风红缨,而是‘少年京剧行’。
看到这一幕,黑粉止步了。
也许这世上真的有人不图名不图利在默默的做好事。
经此一事,‘少年京剧行’账号粉丝一夜之间突破了三十万大关,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某短视频平台随手刷一个都是‘少年京剧行’直播截出去的视频。
网友们并没有出现视觉疲劳,只因这个账号下的视频不是一个人在播。
有男有女,今天有青衣小姐姐教你各种优雅的京剧姿势,明天则是白净小生……
账号背后的中戏京剧系x班全体学生私底下还拍了个换装视频,这个视频在短视频平台点击破了千万,好多网友都在用同一个bgm拍摄京剧换装视频。
京剧之美,正在慢慢走向万家。
-
这边,唐初夏捏着票进到宿舍。
苏流星抢过票一看:“嚯,这不是闻人大师的专场票吗?!你哪里搞的?我爷爷只弄到一张,都不带我!”
唐初夏:“是钱老师拿得内部票,我磨了好久才磨来四张,咱们一人一张,这周末晚上七点,国家剧院不见不散!”
崔玉和苏流星两个小姑娘拿着票又蹦又跳,就差在唐初夏脸上留啵啵印了。
雀跃声少了一个人。
唐初夏:“红缨人呢?”
苏流星叹气:“除了图书馆还能在哪?大家喊她论文精真的是一点水分都没掺,她现在已经从论文精进化成论文魔了……”
崔玉:“那能怎么办?谁叫上头又将她的论文给驳回来了?”
苏流星:“告诉你们哦,有小道消息说,国家最近在咱们系挑人给百年前的京剧前辈们做‘音配像’,红缨好像被选上了,但是吧——”
唐初夏:“但是什么?”
苏流星挠挠头:“上边要求红缨不要再写‘废除女旦跷功’的论文,因为论文不可能通过,如果红缨一味坚持写,那个名额估计会给别人……”
作者有话要说:①“雨过天晴湖山如洗……”本文多次出现,标注下:出自京剧《白蛇传》选段
第40章 少年志在,国粹不死(15)
唐初夏掸了掸手中的票,低语道:“‘音配像’是国家弄得大工程,咱们这样的小年轻一般很难有机会接触到……”
苏流星:“那是肯定的啊,咱们国家启动‘音配像’工程都秉持着先子女,后弟子,再外人,红缨拜师还没到一年就能接触这种大项目,该说她幸运呢?还是说她幸运呢?”
崔玉:“那现在怎么办?要不咱们劝劝她,让她放弃写论文?”
“得了吧,没用。”
苏流星嗤了声:“她倔得跟头牛似的,咱们仨一起发力都未必能将她拉回来。”
崔玉没学过跷功,对于风红缨和唐初夏竭力想废除女旦跷功的想法其实有点不理解。
“初夏,真的有必要弄到废除的地步吗?”
崔玉挠挠头:“虽然这门表演艺术有裹小脚的审美内涵在,但现当代的戏曲爱好者绝大部分应该都不是因为喜欢小脚才喜欢看跷功。”
想了想,崔玉继续说:“我的意思是红缨在这件事情上花了不少时间,写得论文都能堆成山了,可你们瞅瞅,上边的人依然不答应,这是为什么?”
苏流星是个不错的捧哏:“为什么?”
崔玉:“能为什么?还不是因为跷功没必要废除。”
唐初夏不认同:“提出废除跷功的人不止红缨,历史上有人曾经成功过——”
“我知道。”
崔玉打断唐初夏。
“‘梨园汤武’之一的王瑶卿王先生嘛,王先生在京剧上进行了多方面的革新,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废除跷功,是,他是成功过,在那个年代,废除跷功比现在难的不是一点两点。我很敬佩王先生的勇气,但是,一码归一码,成功了又如何,没过多久跷功又重新回到了戏台上呀……”
这话宛若一盆冷水浇在唐初夏的脑门上,瞬间令她醍醐灌顶。
是啊,王先生以一己之力废除了跷功,可那也只是暂时的。
跷功重现戏台,说明什么,说明戏台需要它,一个被观众时常念想的东西,它是很难在历史舞台上消失殆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