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一级艺术狂徒
作者:言朝暮 阅读记录小说简介:
:
国乐大师从不收徒,却意外收了个名不经传的钟应。
一年后,钟应登上舞台,抚琴奏出一曲前所未有的《华歌》,震惊音乐界。
同行纷纷贺喜,国乐大师后继有人,名师出高徒。
可是,国乐大师道:“他为艺术而生,我教不了他。”
谦虚的话没人会信,但不久后,音乐家们发现——
钟应弹的琵琶行云流水
钟应敲的编钟金石齐鸣
他会的乐器远远超过国乐大师平生所学,甚至连失传的十三弦筑,也不在话下!
钟应弹奏的国乐席卷中华大地,步入了西方乐器固有领域。
对中国充满蛮荒印象的西方音乐人,觉得他所谓音乐天赋不过是哗众取宠的噱头。
谁知……
他从未被乐器禁锢的双手,拨一尾琴、敲一排钟、击一只鼓,编织遥不可及的美梦,挑动沉寂已久的灵魂,扬起地狱烧灼的业火。
西方听众在管弦丝竹里嬉笑怒骂、热泪盈眶,忽然懂了——
什么是五千年的盛世华夏。
1、艺术无国界,但有一种音乐在中国。
2、继承先辈遗志,与万千普通人汇聚成海,用短如一瞬的生命,寻找漂泊在外的乐器,带它们回家。
文案2020.12.13
标签: 强强 甜文 爽文 时代新风
主角:钟应,厉劲秋 ┃ 五音十二律最后的应钟
有一种音乐在中国
立意:寻回流失文物,奏响中华乐章。
vip强推奖章
八十年前,民国遗音雅社古琴、琵琶、编钟、二胡、筑琴,于战火中遗失海外。八十年后,钟应与师父樊成云走出国门,循着当年乐器遗失的痕迹,走入音乐厅、拍卖行,在异国他乡重奏乐曲。西方音乐人觉得他所谓音乐天赋不过是哗众取宠的噱头,却在他演奏的丝竹管弦之中,嬉笑怒骂、热泪盈眶,忽然懂了——什么是五千年的盛世华夏。
本文讲述了主角走遍世界,将流失海外文物带回祖国重聚的故事。民族乐器是传统文化的缩影,民族音乐更是传统文化的延续,古琴、琵琶、编钟、二胡、筑琴等传统乐器,在世界各地重奏汉乐府诗篇,不仅展现了中国传统音乐魅力,更与无数西洋乐演奏者共同谱写新时代音乐篇章。
2021.11.09全文软校━━绫;
- 第1页
- 第2页
- 第3页
- 第4页
- 第5页
- 第6页
- 第7页
- 第8页
- 第9页
- 第10页
- 第11页
- 第12页
- 第13页
- 第14页
- 第15页
- 第16页
- 第17页
- 第18页
- 第19页
- 第20页
- 第21页
- 第22页
- 第23页
- 第24页
- 第25页
- 第26页
- 第27页
- 第28页
- 第29页
- 第30页
- 第31页
- 第32页
- 第33页
- 第34页
- 第35页
- 第36页
- 第37页
- 第38页
- 第39页
- 第40页
- 第41页
- 第42页
- 第43页
- 第44页
- 第45页
- 第46页
- 第47页
- 第48页
- 第49页
- 第50页
- 第51页
- 第52页
- 第53页
- 第54页
- 第55页
- 第56页
- 第57页
- 第58页
- 第59页
- 第60页
- 第61页
- 第62页
- 第63页
- 第64页
- 第65页
- 第66页
- 第67页
- 第68页
- 第69页
- 第70页
- 第71页
- 第72页
- 第73页
- 第74页
- 第75页
- 第76页
- 第77页
- 第78页
- 第79页
- 第80页
- 第81页
- 第82页
- 第83页
- 第84页
- 第85页
- 第86页
- 第87页
- 第88页
- 第89页
- 第90页
- 第91页
- 第92页
- 第93页
- 第94页
- 第95页
- 第96页
- 第97页
- 第98页
- 第99页
- 第100页
- 第101页
- 第102页
- 第103页
- 第104页
- 第105页
- 第106页
- 第107页
- 第108页
- 第109页
- 第110页
- 第111页
- 第112页
- 第113页
- 第114页
- 第115页
- 第116页
- 第117页
- 第118页
- 第119页
- 第120页
- 第121页
- 第122页
- 第123页
- 第124页
- 第125页
- 第126页
- 第127页
- 第128页
- 第129页
- 第130页
- 第131页
- 第132页
- 第133页
- 第134页
- 第135页
- 第136页
- 第137页
- 第138页
- 第139页
- 第140页
- 第141页
- 第142页
- 第143页
- 第144页
- 第145页
- 第146页
- 第147页
- 第148页
- 第149页
- 第150页
- 第151页
- 第152页
- 第153页
- 第154页
- 第155页
- 第156页
- 第157页
- 第158页
- 第159页
- 第160页
- 第161页
- 第162页
- 第163页
- 第164页
- 第165页
- 第166页
- 第167页
- 第168页
- 第169页
- 第170页
- 第171页
- 第172页
- 第173页
- 第174页
- 第175页
- 第176页
- 第177页
- 第178页
- 第179页
- 第180页
- 第181页
- 第182页
- 第183页
- 第184页
- 第185页
- 第186页
- 第187页
- 第188页
- 第189页
- 第190页
- 第191页
- 第192页
- 第193页
- 第194页
- 第195页
- 第196页
- 第197页
- 第198页
- 第199页
- 第200页
- 第201页
- 第202页
- 第203页
- 第204页
- 第205页
- 第206页
- 第207页
- 第208页
- 第209页
- 第210页
- 第211页
- 第212页
- 第213页
- 第214页
- 第215页
- 第216页
- 第217页
- 第218页
- 第219页
- 第220页
- 第221页
- 第222页
- 第223页
- 第224页
- 第225页
- 第226页
- 第227页
- 第228页
- 第229页
- 第230页
- 第231页
- 第232页
- 第233页
- 第234页
- 第235页
- 第236页
- 第237页
- 第238页
- 第239页
- 第240页
- 第241页
- 第242页
- 第243页
- 第244页
- 第245页
- 第246页
- 第247页
- 第248页
- 第249页
- 第250页
- 第251页
- 第252页
- 第253页
- 第254页
- 第255页
- 第256页
- 第257页
- 第258页
- 第259页
- 第260页
- 第261页
- 第262页
- 第263页
- 第264页
- 第265页
- 第266页
- 第267页
- 第268页
- 第269页
- 第270页
- 第271页
- 第272页
- 第27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