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医她千娇百媚(467)+番外
她迫不及待要瞧瞧古代的盐堡。
从金州城到丰南镇,半天的路程。他们早上出发,中午就赶到了。
薛湄午饭也顾不上吃,立马就要去盐堡。
大年初四,海风吹在身上,似刀子刮,湿冷的空气往周身钻,风氅都无法御寒。
“太冷了吧?”薛湄裹紧了大氅。
萧靖承:“今天还算好的,风不大。冬天的海边就是很冷。”
盐堡就在沙滩旁边,一个巨大的建筑,不远处的沙滩上支起了好几口大锅,还有盐工在煮盐。
薛湄等人进了盐堡,管事的官员迎接出来,给两位王爷和郡主行礼。
“……上一批的盐已经运走了,现在存货不多。郡主随便看看。”官员道。
薛湄看了几眼,发现就是个大型仓库,中间有个天窗,围着天窗全都是房间。一楼储存柴禾,二楼储存成盐。
薛湄看了一圈,长了点见识,然而这盐堡参观一下就没有了。
她还以为,会像后世一样,是数不清的厂房,绵延不止,里面还有衍生品。
不过,她也不算失望。
“这就看完了?”萧明钰反而觉得不太值得,“那么远赶过来,这就回去了?”
官员推荐他们往附近海堤上走走,还说那边有人摸珍珠。
“王爷想不想见见采珠女?”官员对萧明钰说,“这里就有船,乘坐到那个海礁上,她们今儿都在那里,今天难得好天气。”
有阳光、细风,在海边的确就是好天气,可以捕鱼、煮盐、采珠。
薛湄没见识过原始采珠女,却也知道此事非常残酷,要在水下憋气好几分钟,会对她们的身体和大脑造成无法逆转的伤害。
采珠女很美丽,却很难长寿。
萧明钰来了兴趣:“去看看。湄儿,你意下如何?”
薛湄点点头。
官员喊了小吏,让他去喊一位采珠人家的渔民过来,免得采珠女们不准他们上礁。
礁石在近海,只能瞧见一个很小黑点。
渔民划船,官员陪同,薛湄和萧靖承、萧明钰乘坐打渔的小舟,往海礁那边去了。
船划了约莫四五分钟,海礁就更加清晰了,隐约还能瞧见人影。
萧明钰一直在伸头看。
“丰南镇的珍珠很好,在摘玉轩能卖出好价格。”萧明钰跟薛湄和萧靖承说,“若是稍大些的,能卖到巨款。”
薛湄哦了声。
“最近可有特别大的珍珠?”萧靖承却问,“如果有的话,留给我。”
萧明钰立马说:“没有。”
萧靖承:“……”
薛湄忍不住笑起来。
她一直努力看海礁上的人影,果然瞧见四五人,正在劳作。
她们是分批下水,每次留两个人在海礁上守着。
他们到来,把几名采珠女吓了一跳。
不过,这位官员采珠女们都认识,知晓是大人物,也不敢说什么。
她们下去一趟,五分钟左右上来,会上带来不少蚌壳。
薛湄等人看了几趟,萧明钰也问了很多问题,这才离开。
回去的时候,薛湄百无聊赖,望着海面,想要瞧瞧海底有什么。
突然,她大叫一声:“停船,停船!”
众人被她吓一跳。
薛湄的表情,却是又惊又喜。天哪,她这是瞧见了什么宝贝?
第334章 美味海带
几个人包括那位渔民,都被薛湄吓住了,纷纷往水里瞧。
此处是近海,水里浓密的水草招摇着,将海水孕育出青碧颜色,又被日光照出了金芒。
细细波纹荡开,水草还会摆动,像水里的手臂。萧明钰和萧靖承都不是生于海边的人,他们俩下意识想到传说中的水鬼,浑身起鸡皮疙瘩。
“怎么了?”萧靖承走到薛湄身边,随时准备保护她。
薛湄欣喜不已:“海带!”
众人不解。
海带在民国之前,都叫昆布。后来可能细化了,也把昆布和海带分开了,但最开始记载里,昆布就是海带。
中国人几乎不吃海带,它称为菜也是在民国时期。
“这个叫海带,可以做一种菜蔬,晒干了方便运到各个地方,再浸泡一下,又是浓绿的颜色,新鲜又好吃!”薛湄指着水里的道,“快回去,叫人来捞!”
官员自己本就是丰南镇的人,从小在海边长大。
他对薛湄道:“郡主,这是昆布,不太好吃的。平日我们都不吃它。”
海里能吃的东西太多了,哪怕再饥荒,也不至于去吃海里的野草,故而海边的确是没人食用。
薛湄却不理会:“放心,我能做出好吃的。”
她还对萧明钰道:“王爷,咱们再合伙做这个生意如何?这可是我告诉你的。”
萧明钰:“……”
经验丰富的渔民、土生土长的官员,都说这个昆布不好吃,但薛湄很兴奋。萧明钰明知她不是生于海边,不可能认识海里的东西,还是下意识信任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