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贫尼和法官大人的瞬间火花(6)

刚好遇见红灯的安芷默从容地停下车,偏头看着一脸憧憬的董懂,眼睛忽闪忽闪的,眉毛一挑一挑,还一阵乱扭。安芷默微微思考了一下董懂刚才自己问自己的问题——如果她爸爸告诉她其实他比比尔盖茨还有钱,那时候她应该跟他说些什么才好——然后用平静的语调给了她一个答案:“该吃药了……”

安氏梦想剧场:一天,董懂的爸爸董和胜神秘地拉过董懂说:“其实呀,爸爸有个秘密一直瞒着你哟,其实呀,爸爸比比尔盖茨还富呢……”董懂反握住董和胜的手,脸上出现和安芷默一模一样的面瘫表情,说:“爸,该吃药了。”

董懂囧了,心想,不带这样的呀,我还没有幻想完呢,你就觉得我爸该吃药了……人生咋就不能有点幻想捏?

在御枫世纪下车之后,董懂跟在安芷默屁股后面,看他拿出一张信用卡一样的东西在楼道大门上碰了一下,玻璃门就向两边看了。董懂赶紧跟了上去,一层一层往上爬,一直爬了六楼,才到安芷默家门口。董懂照样娇喘连连,用手扶着墙壁,呼哧呼哧的。这时又见安芷默略昂着下巴,用眼角瞥了她一眼,寡情的薄唇吐出四个很熟悉的字:“该吃药了。”

我明天就去买钙X钙,一片顶过去五片的那种!董懂义愤填膺,双手握拳。(人家叫你吃药,你还真去吃啊……)

跟在安芷默后面进了家门,董懂愣住了,她直勾勾地看着楼梯的红木扶手,旋转着往上延伸,啊,什么?楼中楼啊……她的眼珠从右边移到右边,又从右边移到左边,再移到中间——这得贪污多少钱啊……

一楼是客厅、餐厅和厨房和洗手间,客厅很大,还有一个开放式阳台,朝南,阳台上放着一个不大但很精致的桌子,玻璃的桌面,桌边是一个白色的藤椅。二楼有两间卧室和一个书房,主卧室当然是安芷默的,董懂没有进去,只伸头看了一眼,黑白色调的装修,跟他的人一样利落简洁,有品味和不奢华。

当然不能奢华,奢华了要被“双规”的。董懂走进书房,看见木质书柜里有基本足以当砖头拍人脑袋的法典,以及厚厚的民法、刑法等等法律原文书。董懂像后面有脱缰的野狗追她一样冲了过去,上下看着有没有诗集——她平生最怕三种人,杀人犯、精神病人和包括诗人在内的诗歌爱好者。在她眼中,诗人=杀人犯+精神病人。

在书架最后一层,放着一个瓷花瓶,还挺古色古香的啊。董懂对瓷器不感兴趣,转身走了。在书房门口看见了安芷默,她好心提醒道:“你那个花瓶放在书架上其实挺危险的,万一我哪天整理书架的时候不小心碰掉了,它摔得粉身碎骨,我踩到了会受伤。”

安芷默破天荒接纳了她的建议,找了个报纸把花瓶包了起来,装在盒子里,盒子里还塞了许多海绵。董懂给感动了,看来他还是个虚心接受他人意见的人民公仆嘛,虽然连续说了两次“该吃药了”。

安芷默把盒子放在原来放花瓶的地方,“明万历年间青花瓷瓶。”

明代青花瓷……董懂倒退三步,贴在墙上不敢靠近一步,“你……你窝藏国家文物……”

“家传之物。”

“哦。这样子哈……”董懂放松下来,却被安芷默接下来的一句话弄得瞬间石化——“你刚刚诽谤我,这是诽谤法官罪。”

我怎么地就犯罪了?!董懂外焦里嫩地缩在墙角,看着安芷默身上穿着的制服,虎躯震了又震。原来犯罪这么容易的?怎么地一下子被法官判了个罪名了?

安芷默看着董懂缩在墙角,草容失色的样子,心里冷笑一下,列出董懂罪名三条:一,在医院的时候妄想发动群众“双规”他;二,散布2012年的预言,引起人民恐慌,扰乱社会治安;三,写作并传播三观不正读物,侵害妇女思想健康,有碍精神文明建设。

其实那种刚刚看见女主角就露出“一丝玩味的笑容”的男主是不现实的,只有精神病人才动不动就对别人露出传说中“一丝玩味的笑容”。安芷默此时对董懂并没有什么好感,更别说有什么好印象。

这时,董懂想起还有依法上诉这一条,马上战战兢兢举手问:“可以上诉不?”

“驳回上述,维持原判。”安芷默一字一顿地回答。

“我……我怎么从来不知道诽谤法官罪……哪条法律里有规定?”董懂虚心地求教。

“不知道。”安芷默说得很坦然。

“没有法律依据你就判我?!”董懂拍案而起,差点被他吓死了,不带这么开玩笑的,搞得跟真的一样一样的。她也是懂法D人!

虚惊一场的董懂去看了自己的卧室,这里原来是小红住的。不知道小红住在这里的时候安芷默有没有幻想些啥捏?小红那孩子长得挺好看哒,安芷默咋地就没上演一场地主和小翠的戏码?好萌啊……法官和小保姆那风中凌乱的禁忌之恋!董懂望着铺着白色床单的床,流着口水胡思乱想,不时嘎嘎笑两声。

“咕……”肚子饿了,董懂看了看钟,五点了,做个晚饭,六点就能吃了。想着,她一溜烟跑出去,咚咚下楼,却发现冰箱里没有任何可以现做的食材。难道要出去买?刚才回来的时候看见离这里一站远的地方好像有个超市。

自觉的董懂背上包,咚咚跑到楼上书房,安芷默不在,往下看了看客厅,也不在。自觉的董懂走向安芷默的卧室,呱唧开了门,换上一个殷勤的大笑脸说:“你晚饭要……”吃什么还没问出口,董懂就张大嘴风中凌乱了。

上一篇: 老爷有喜·凤还朝 下一篇: 北山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