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宠妾之后(135)

早上醒来的时候 ,李清珮还觉得有点蔫蔫的,吃饭的时候提不起精神来,郭氏最近跟着李念在茶楼里帮忙,穿着碎花的细棉小袄,用布包着头,行动做派很是干练,见李清珮欧用调羹扒拉半天稀粥,也没喝下去,就直接撤了下去,道,“不想吃就别吃了,中午去公厨多吃点。”

然后递给彩蝶去刷碗,道,“动作快点,今天早点去茶楼。”

李妈妈因为家里有事回了一趟家,彩蝶又被李清珮喊去通州,如今都回来,正好被郭氏拉着去茶楼帮忙。

李清珮提着调羹,委屈的扁嘴,道,“娘,你现在一点都不关心我了。”

郭氏包了几块糕点,塞到李清珮的手里,道,“在外面还是李大人呢,为了一口早饭就跟娘撒娇。”

李清珮见那糕点她最喜欢吃的发糕,热乎乎的,应该是一早就起来做的,知道自己误会了郭氏,撒娇的拽着郭氏的胳膊道,“女儿就算是七老八十了,在娘前面,还是个孩子。”

李念朝着李清珮挤眉弄眼的,道,“姐姐,你真是不害臊。”

李清珮被弟弟嘲笑,就算是脸皮堪比城墙,也忍不住红了脸,起身要打李念,李念手长脚长的,极为机灵,一下子就跑开了。

郭氏见李清珮脸上终于回复了几分血色,这才松了一口气,自从把夫君的事情告诉李清珮之后,郭氏自己虽然放下了十几年来的包袱,就好像是一直紧绷的精神送算是放松了下来,但却觉得把这种负担给了女儿,颇为不忍,她昨天夜里起来去宫房,看到李清珮反翻箱倒柜的找书,最后翻出一本夫君在时候的字帖来,忍不住泪流满面,怕是让孩子看见,这才生生忍住。

十几年的生活,已经让郭氏放弃过许多次寻找当年事情的真相,但是李清珮的认真让她重新燃起了希望,只是她也不希望李清珮因为这件事而整日闷闷不乐。

李念赶车马车先把郭氏和李妈妈等人放到了茶楼,然后又送李清珮去宫里,走之前还是被李清珮逮到拧耳朵让她出去,“叫嘲笑姐姐!”

李念却好脾气的笑,道,“姐姐,你要觉得拧了弟弟耳朵,心情能好点,那就多拧点。”

李清珮这才知道不仅是郭氏,就是李念也在关心她,心里顿时就暖暖的。

等着到了司正,见到温顾源难得来一趟司正,他如今都在外面忙,很少回来,正跟夏息说话,见到李清珮这才说道,“李大人,来的真早。”

李清珮跟温大人打了招呼,说了几句客套话。

温顾源扫了眼众人,说道,“今日谁去拟旨。”然后又补了一句,“王爷心情很不好,早上已经把我等臭骂了一顿。”

一般是三个人轮流过去,但是总有多出来的日子,比如今天。

夏息原本正要说自己去,马上就低下头来,至于居一正,自从王廷见案子结束之后,一直绷着脸,很是沉默,就好像是被抽走了生气,如此对温顾源的话,只道,“听温大人的安排。”

温顾源想来想去还是李清珮最为合适,居一正太过沉闷,特别是这种生气全无的样子,说不定会惹怒赵璟,夏息其实也可以,但是显然赵璟更为喜爱李清珮,道,“李大人,还是你去吧。”

李清珮倒不怕赵璟生气,赵璟就算是发脾气,但是从来不会对她红过脸,也没大声对她说过一句话,只是她有些好奇,到底是什么事让赵璟生气,所以一路上小心翼翼的打探道,“温大人,是不是又出什么事了?”

温顾源觉得把人送到了枪口上,但是也不能不告诉李清珮事情的原委,道,“凉州发生了瘟疫,但是凉州县令郑永贺没有往上报,瞒了一个多月,瞒不住了,这才被人告发了上来。”

“疫情?”

李清珮心情沉重,跟着进了屋子,气氛很压抑,赵璟正憋着气,指着因为害怕走不动,架过来的男子说道,“那在有病的都藏哪里去了?”

温顾源小声说道,“这就是郑永贺。”

“微臣都就地掩埋了。”郑永贺终于找到了声音

“上千的活口,你说埋了就埋了?”赵璟显然极为生气,气的脸色铁青,随手抓起一旁的碧玺就砸了过去,正好砸在郑永贺的脸颊上,立时就肿了起来,就好像是含着鸡蛋一样,鼓鼓的一大块,但是他不敢摸,只是一个劲儿的磕头谢罪。

李清珮看着赵璟眼睛里快喷火了,斟了一杯茶水放在了赵璟的案桌上,又趁着人注意轻轻的拍了下赵璟的手背。

赵璟身子马上就顿了下,只是很快就又开始说起来话,虽然还是发脾气,但是显然要比之前好多了。

李清珮松了一口气,道一旁开始忙了起来。

郑永贺是被架着来的,不过走的时候却是被押下去的,据说他一开始只埋了死人,再后来则是半死不活的,又后来则是屠村子……,所谓的屠杀就是只有一个村子里出现有疫情的人,就所有村子里的人都赶到挖好的土坑里活埋。

而起因则是因为郑永贺贪污了赈灾的粮食,让许多村民饿死,过了冬天,天气炎热了起来,那些事尸体腐烂,引发的疫情。

这才郑永贺死命的要瞒住的原因。

据说这个郑永贺后面还有人,不然谁又有这样大的胆子,赵璟马上就联想到了其他州县,道,“温大人,你上次不是去北地各地寻访过,都说那些粮食都按时发放下去了,怎么如今出了这样的状况?”

其实温顾源一个月的时间,根本就不可能监督的面面俱到,特别是像郑永贺这般处心积虑的隐瞒……,赵璟也知道当初派温顾源下去,震慑作用大于其他,真想要杜绝这一点,其实应该是根子里找,比如重新摆正朝中的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