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星宝三岁半(98)
星宝没动,方鱼反复演示几次后,他才犹豫着伸出手,摸了摸桃子,碰到上面一层细碎的绒毛后,立刻把手收了回去。
“星宝,桃子上有什么呢?是一层细细的绒毛对吗?”
方鱼坐到星宝边上,看着他再次犹犹豫豫地探出手,想去摸摸桃子上的绒毛,又有些畏惧不敢碰触。
方鱼接着问道:“星宝,你知道桃子上面的绒毛有什么作用吗?”
她拿出一个帽子,遮在落在星宝腿上的一缕阳光,又挪了开来。
“桃子的绒毛,就像星宝的帽子一样,能挡住夏天的太阳,不让桃子被晒伤。”
她又拿起小喷壶,在大桃子上喷了点水,水珠挂在细密的绒毛上,在阳光下,折射出五颜六色的光芒,“这绒毛还像雨衣,帮助桃子挡住雨水。保护桃子,不让它们腐烂。”
“这些小绒毛是不是很可爱?你要不要再摸一摸?”她把手放在桃子上,又说了一遍:“星宝,摸摸桃子。”
不远处,方家几人都在围观,方母问冯妙:“教说话时,不是应该专注地教导孩子认字说话吗,方鱼这东拉西扯地有什么作用?”
冯妙摇头:“前期孩子还不会说话,我们主要是给他打基础,帮助他认识生活中的常见的事物。
通过父母的解说,提要求,还有孩子自己的观察、触摸,星宝的脑海里会对‘桃子’这种东西形成一个建模。
桃子是什么样的呢?
——个头大大的,颜色是白色和粉色,有细细的绒毛,闻起来香香甜甜。”
“这样的建模越来越多,星宝对这个世界的认识才会越来越细致。有了这些东西打底,等他会说话了,他才能更快地把语言和实物联系起来。
而且教导孩子说话不能太机械,孩子的词汇量就是在这种无意识地交流中慢慢积攒起来的。你每说一句话,就算是无意识的废话,都能在他的语言库里留下印象,没准什么时候就会形成语言大爆发。”
“这就像一个储水池,你只储存了一瓢水,他往外泄的时候,可能就是一滴一滴的流淌。但如果储水池里装满了水,流出来的时候就会是水柱。”
“自闭症孩子最大的问题是刻板问题,家长或者培训老师和他对话的方式太单一,也会形成孩子的语言刻板。
如果我们只问孩子固定的语式,比如‘星宝,这是什么呀’,‘是桃子’。等他开口说话了,他可能就只会重复这两句话。
所以我们也很反对不顾孩子的认知水平,盲目扣字眼的行为。
如果孩子不能理解,就算他学会了说桃子这个词语,你把桃子放在他面前,他也不知道这个东西就是自己嘴里常常念叨的桃子。”
“原来是这样。”方母点了点头,觉得又学到了一点点。
冯妙看了眼方鱼和星宝,方鱼现在在鼓励星宝拿到桃子,放到她的手上,孩子还在犹豫试探中。
她补充道:“对了,有一点方鱼也做得很好。在和星宝交往中,和他说话,或者要求他做什么事情时,一定要喊他的名字。不能用你、我、他来代替,这会造成他的混乱,初期自闭症孩子是无法辨别人称代词的。”
过了一会儿,星宝终于抓起那颗桃子,将之放到方鱼的掌心,圆满地结束了这次的认知训练。
冯妙背起包,提出告辞:“今天的观察就先到这里,我就先回去了。”
“学姐,我送送你。”方鱼也没有挽留,医院还有很多病人等着冯妙呢。
冯妙夸赞她:“你现在真的进步了很多,认知训练上也开始游刃有余了。”
“还在摸索中。”方鱼笑,“学姐和学长真的帮助我很多,不然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
“这都是你自己的努力,我们也只能从旁辅导。”
吕施的机构坚持在培训孩子时,给孩子的父母做培训,有些父母愿意挤出时间训练,但也有一些父母因为种种原因,把孩子往培训机构一扔,然后转身就走了。
孩子在培训机构,也不能一直做干预训练,差不多训练十到十五分钟,就要让他们休息或者玩耍十几二十分钟,否则很容易引起孩子们的抵触心理。
在培训机构一个上午或者下午三四个小时,真正能用得上的培训时间可能还不到两个小时。
如果家长多上心,多学习,就能在另外十二个小时(除开八小时睡眠时间)里见缝插针地给孩子做辅导。
送走冯妙,方鱼转身回屋,就接到门卫的电话——霍太太来了。
霍太太是长辈,方鱼也不好把人拦之门外,只能让她的车进院子。
方母看了一眼星宝,对方鱼道:“你就在屋子里陪着星宝,你婆婆那个人我去打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