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系统穿越:楚王的农门辣妃(219)
接下来就是兰水县的老乡,庆洲府的老乡和丹桂街的邻居,因为惠宁郡主府再三强调不收礼,收礼的不让进门,所以大家都很自觉的没有带礼物,只是过来坐坐,说句恭喜,混个脸熟就走了。
第174章 侃侃而谈
受了封诰,自然要去皇宫里谢恩,第三天,叶珉就去宫门口递了牌子,皇帝也没有让她久等,很快就让内监出来回话了,让她第二天进宫。
第二天,叶珉一大早就起来梳妆打扮,穿上郡主的朝服,吃过早饭就坐着马车去了皇宫门口,把牌子递了进去,就在宫门口等着。
“卑职恭喜郡主。”守门的侍卫给叶珉抱拳行礼。
“谢谢,这个给你家的小女儿买糖吃。”叶珉也回了个礼,塞给了他一个荷包就返回了马车上,她经常去东宫看望太子妃,跟这些守门的侍卫已经很熟了,只不过侍卫正在当值,不能多说话而已。
“谢郡主。”侍卫也不客气,爽快的收了荷包。
小半个时辰钟后,就有小太监过来宣叶珉进宫,叶珉虽然还是前几年进宫谢恩的时候去过御书房,这几年宫里也增加了几个建筑,但以她的记忆力,还是能清楚的记得去御书房的路,她跟在小太监后面迈着轻盈的步伐悠悠的走着,直到御书房门口,小太监让在等着才停住下了脚步。
约莫过了几分钟的样子,皇帝就宣她晋见了。
她走进御书房,看到那道明黄的身景坐在宽大的桌后,便跪到桌案前:“臣女叶珉谢皇上隆恩,皇上万岁万万岁。”
“爱卿平身,赐坐。”
“谢皇上。”叶珉站起来,坐到旁边的绣凳上。
“叶爱卿长大了,快十七岁了吧。”皇帝好几年没有见到叶珉了,那张脸已经褪去了之前的稚气,长成了一个亭亭玉立的大姑娘。
“回皇上,快满十七了。”叶珉老老实实回话。
“这两年为了协助陆珩推广高产水稻和稻田养殖,把终身大事都耽误,爱卿不觉得得不偿失吗?”皇帝饶有兴致的问道。
“臣女不觉得。”叶珉摇摇头,这个时代的女子虽然大多在十六、七岁成婚,但在她的观念里这个年纪的女孩子还担不起一个做妻子,做母亲的责任,还不宜结婚。
“哦,爱卿难道不觉得女子早点嫁人成亲才是正事吗?”
“回皇上,臣女觉得女子在十八岁前不仅身体还没有长成,思想也不成熟,晚点成亲更好,不仅更有利于孕育后代,也更加善于处理与婆家的关系,而且女子不一定要靠男子才能生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一个女子如果没有独立的经济能力,只能依附于男子,碰到有良心的男子还好,要是碰到一个没有良心男人和刁钻的婆母,日子就不好过了。”叶珉淡淡的说。
“爱卿为何有如此的想法?”皇帝看着叶珉惊讶的问,他只听说嫁汉嫁汉,穿衣吃饭,男人养家是应该的。
“臣女给皇上举两个例子,皇上也知道臣女的过往,当初臣女的父亲战死沙场,父亲的骨灰下葬后的第三天,祖父祖母就要把臣女卖给县丞家给一个傻子做童养媳,臣女誓死不从,差点触柱而亡,臣女迷了一天一夜,醒来后他们还不放过臣女。”
“村长看不过去建议我们分了家,臣女的祖父以臣女的父亲不在了,家产不能给外人为由把臣女一家子净身出户,臣女要是没有赚钱的能力,就不敢答应,只能听到从他们的安排,以后的日子可想而知。”
“还有就是臣女的隔壁住着一家人,一大家子人住在一起,二房的男人是个进士,现在在翰林院当值,但他上面还有哥哥,父母偏心长子,拿大房当宝,而他则不受父母喜欢,为了得到父母的喜欢,他甚至答应了母亲提出的不拿自己俸䘵养妻儿的荒唐条件,他的妻子除了包了一大家子的家务活,还要夜以继日的做绣活给母子三个赚生活费,给两个儿子赚束脩。”
“这位夫人的两个儿子读书很有天份,他们家大房生怕她的两个压自己的自己儿子一头,千方百计的打压他们,前两年还非要让一个十来岁的孩子陪着堂哥回家乡科考,美其名曰让他回去试试水,增加科考的经验。”
“那位夫人争不过,一怒之下跟她的夫君析产别居了,现在带着两个儿子在外面租房子住,靠着自己做绣活和她的儿子勤工俭学过日子,皇上,您说如果那位夫人没有一手绣花的手艺,她能够养活他们母子,能送自己的两个儿子进学吗?
如果不能做到这点,她又哪来的底气跟她的夫君析产别居,不能析产别居,她和她的两个儿子在那个家里又能过得了什么样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