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系统穿越:楚王的农门辣妃(230)
“微臣想跟我国现在的产量相当就行,种子也不能给多了,够他们种一半的水田就可。”一个阁老说。
“对,这样他们才不会怀疑。”另一个阁老附和说,“微臣想,皇上应该不会一开始就告诉他们收获的稻谷不能做种吧?”
“自然,先让他们高兴高兴,等他们秋收了再告诉他们也不迟。”
皇帝点点头,他不会给他们提前准备的时间,他是准备等他们秋收后才通知他们这事的,免得影响他们第二年的产量,到时候又来跟自己打秋风。
“微臣也觉得产量相当更好,这样可以说明我们并没有藏私,也能彰显我们的大度,至于种子的数量,就看他们的态度再酌情给予。”
“行,这事就这样定了,他们态度好,积极配合,就多给点,态度不好,就少给或者不给,另外惠宁说要请工部派几个官员跟她一起培育杂交水稻,各位爱卿都想想,看哪些人合适。”皇帝最后定夺。
“工部没有几个种地的人才,皇上可以让大司农选几个人。”
陈阁老想了想说,工部的官员大都有一技之长,但擅长种地的除大司农还真找不出来。
“实在不行就在民间找,到时候封个一官半职就可以。”有人提议道。
“可以从土生土长的农人中找,找那些身家清白的,最好家里有人入仕的,这样更能保证安全。”有人附和说。
第183章 意难平
“那就让大司农去找,有合适的人选后再让羽林卫去查证,身家清白的人才能用,还有就是惠宁给属国培育杂交水稻的事属于朝廷的机密,万万不可泄漏。”皇帝最后补充说。
“臣等遵旨。”太子和各位大人都站起来领旨,他们都知道,这关系到了惠宁郡主的安全和杂交水稻的项目能否顺利进行,谁要是泄漏了消息,谁就是国家的罪人。
“为了安全起见,儿臣建议把回雁谷的那个皇庄用来做培育基地。”
说到安全的事,太子就想起来了回雁谷那个皇庄,那里既隐蔽又平整,面积也够大,佃户也全都是皇家的奴才,很可靠,而且那里土地肥沃,温度适宜,用来做基地最好了。
皇帝想都没想就同意了,并且立刻派人过去建几个院子给惠宁和官员住住:回雁在回雁山中,距离国都有几十里路,项目一旦启动,他们就不可能天天回家住,所以,必须先建房子。
在他的计划里,房子也要往好了盖,人家给他分忧,自然要给他们创造最舒适的环境,况且惠宁还是他家未来的媳妇,如果条件太过艰苦,不仅他的五皇儿会心疼和不满,就是他的皇后也会不高兴。
为了家庭的和谐,他也不能委屈了惠宁。这时,他给叶珉封诰时的那点不甘也彻底消散了,反而觉得自己没有薄待她,就一种能安心使唤她的感觉。
解决了一个大问题,皇帝高兴的留了太子和各位大人吃饭,又一起喝了茶才让他们各回各家。
当天下午,皇上又重赏的惠宁郡主的消息又传遍了整个国都,顿时,各处都议论纷纷。
“听说皇帝赏了惠宁郡主二十匹软罗纱,那可是显罗进贡的宝物,一年就一百匹,宫里的娘娘都不一定能分到,没想皇上一下子就给了她二十匹,看来她真的得了皇上的青眼。”有人羡慕的说。
“惠宁郡主真是命好,不仅被五皇子看中了,皇上也这么宠她,听说皇后娘娘和太子妃也很喜欢她,一个从乡下来的农女,也不知道哪里好,能得到皇宫里三大巨头的看重,以后不愁不没好日子过。”有人嫉妒的说。
“别这么说,惠宁郡主为国为民,做出的贡献也是巨大的,不管是活字印刷术,还是高产水稻,都是能载入史册的大功劳。”
也有人平和的说,可惜惠宁郡主是个女子,只能得到一个没有实权的封诰,如果是男子,还不知道能走到哪个高度。
“叶家妹妹肯定又给皇上出了好主意。不然,不年不节的,皇上不会这么大手笔的打赏她。”顾明珠很为叶珉高兴。
“所以说只要有本事,就是女子也能干出一番事业。”顾夫人赞同的点点头,这些日子皇上和朝臣都在为要不要给几个属国高产稻种的事烦恼,惠宁郡主估计是为皇上解决了个这个困饶。
叶珉的其他几个好友也都为她高兴,先前还她嫁进皇家被那些眼高于顶的皇族人员欺负,现在看来不会了。
当然,为此愤怒的人也不少,梁夫人在心里大骂叶珉狐媚,一个村姑出身的泥腿子,不仅得到了楚郡王的爱慕,还得到了皇上的看重,她的存在就是给人添堵。
叶洪租住的小院,小张氏听到这个消息后,气得把手里的杯子砸了,大骂叶珉冷血无情,自己深受皇上的喜欢,却一点都不帮他们,害得他们过得那么清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