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成咸鱼大佬搞种田(566)

秦宛如倒是无比镇定,只说走一步看一步。

因为你不知道它会在什么时候爆发出来,根本就没法防,要不然离京避个三五几月看看情形,但这是非常不现实的。

现在已经是初夏,入秋了白叠子就要采摘,得尽快把纺织加工的作坊定下来,于是窦氏同她们去闵县周边的县城找寻合适的纺织作坊。

几人经过好一番折腾,总算在乌阳县寻到了一家做麻纺织的作坊。

那作坊有数十台织布机,秦宛如把棉线团也带了不少来,作坊老板瞧过棉线后,也生出几分兴致。

棉线的质地比麻更柔软,那线团是做被褥勾纱网用的,也细小,用它织出来的布可以想象得出亲肤柔软。

一行人又看了看现场搓麻线的工序,从择麻到搓线,每道工序都极其繁复。

秦宛如还是觉得棉花来得快捷,采收了直接除籽,再弹制蓬松,用纺车绞成纱线,省事多了。

目前市场上好一点的火麻布要四百文一匹,普通的麻布两三百文也能买,绢则是近六百文,她们对棉布的大概定价是五百文左右,比绢便宜些,比火麻布贵一点。

待产量提升,种子等成本压下来后还会再降些。

钱老板的作坊主要是做上等火麻布,生意还挺好。

秦宛如一行人看过作坊里产出来的成品,质地确实挺不错,窦氏也说好。

现在双方合作主要是做加工,棉匠提供弹制蓬松的皮棉,纺织作坊这边则是将其加工成棉线,再进行纺织,赚取加工费用。

双方初步接触下来,钱正升也有合作的意向,但具体怎么实施,还需要仔细规划。

眼见天色已晚,三人回客栈落脚。

在房里用晚饭时,段珍娘道:“如果咱们把棉布定价为五百文一匹,那加工价给多少合适?”

窦氏尝了一口爽脆的拌胡瓜,说道:“就按每匹的加工费给。”

秦宛如:“目前只是尝试,等以后纯熟了,最好还是把棉线分割出来,就是专门搞一个作坊做棉线,将皮棉绞成纱线,素的,染色的,做好之后再给纺织作坊,直接织布,这样就方便多了。”

窦氏点头,“这法子好啊,若是有现成的棉线售卖,许多妇人都可以直接买线团回去织布了。”

段珍娘也道:“那咱们的棉匠不就可以分成很多种了吗,有做被褥的,有做线团的,还有做布匹的。”

秦宛如:“就是这个意思,要从方方面面都进入到千家万户。”

窦氏沉吟道:“看来还得把场子扩大才行。”

秦宛如:“姻伯母不着急,咱们去年干的那些定然引起不少人注意了,若是有其他商贾入伙,咱们吸纳就是,大不了把各自的分成让些出去。”

段珍娘道:“咱们三人不欺心,但其他人就不清楚了,若是有人入伙,也得了解清楚了才行,莫要日后扯皮,闹得不开心。”

秦宛如:“这是自然的了,光想来占便宜可不行。”

三人你一言我一语,就目前的情况热议一番。

似想起了什么,段珍娘忽然道:“我还差点忘了,前两日我接到阿娘来信,叫我今年多发些被褥过去,去年她带到魏州的那些脱手得很快,还挺好销。”

窦氏道:“那今年就多发些去,去年京里卖了这么多,应该都差不多了,今年肯定没有去年生意好,如果魏州那边反响不错,隔壁的锦州也可一路销过去。”

段珍娘点头,“她也是这个意思。”

秦宛如插话道:“加工费怎么给?”

窦氏:“五十文一匹顶天了。”

段珍娘道:“还挺高的。”

窦氏:“毕竟是头一回合作,到时候还要防止加工作坊偷我们的白叠子,得派人过去专门守仓储。”

秦宛如皱了皱眉,“目前的纺车肯定不行的,一个锭子绞线,速度委实太慢,供应不上,得三个锭子。”

段珍娘高兴道:“你有法子?”

秦宛如:“把这事谈妥之后我再回去捣腾。”

于是第二天她们又去同钱正升谈合作事宜,最后双方经过一番来回后,加工费用定到四十五文一匹。

素棉布。

双方签订合作契约,钱正升没接触过白叠子,只先签订一年试一试。

秦宛如她们也是试水,对这个无异议。

一切都在摸索中前行,从最初的种植,到作坊成立,商铺成立,合作社成立,育种基地,纺织合作……等等,都在步步前行。

这些都是秦宛如在引导,她是棉匠的掌舵人,段珍娘和窦氏则是执行人。

把合作事宜谈妥后,窦氏回京,秦宛如则去村子里看农户们种的白叠子。

去年下过雪,地里的虫子过不了冬,目前气候正常,今年白叠子的长势跟去年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