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我家夫人病好了(49)

作者:莞迩 阅读记录

卫芙的爹,也就是如今的老靖安伯卫明远,虽然一出生就是靖安伯世子,但那时的靖安伯府早就已经开始走了下坡路,不说只是个空架子,但也差不了多少了。

按说,伯府走了下坡路,卫明远这个做世子的,应该从小立志承担起让家族重新回到巅峰这样的重任才是,但卫明远偏偏就不。

而且,在当时的靖安伯夫人钱氏,也就是卫明远的母亲的教导下,卫明远不仅没有重振家族的志气,反而整天想的就是怎么着才能娶一个对他有益处的妻子,让靖安伯府摆脱这苦哈哈的日子。

卫明远的一张脸长得倒也确实还不错,那时还真有不少女子因为他这张脸而对他倾心。

不过……

能看得上卫明远这张脸的人,出身好的,有家中长辈管着,是绝对不可能嫁给卫明远的,而那些不仅自己,就是家中长辈也乐意她嫁给卫明远的女子,其家世可达不到卫明远及当时的靖安伯夫人钱氏的期许。

到了最后,钱氏和卫明远知道,要是他们一直要求这么高的话,可能卫明远这一辈子都不要想着娶到媳妇了。

无奈之下,两人只能放低了要求。

在他们看来,既然娶不到出身高门的贵女,那么,娶一个门第低些,但是能够让靖安伯府得了实惠的女子,那也是不错的。

没有面子,至少也要有里子不是?

于是,两人的目光又落到了那些门第虽低,但家中银子不少的人家。

这不,那时还云英未嫁的秦氏,就这样进入到了钱氏和卫明远的目光之中。

秦家祖上是商人,虽然景朝并不禁止商人之后科考,但同样有士农工商这样的偏见,所以商人虽然有银子,但地位还真是不高。

在这样的情况下,若是没有个可以作为倚靠的人或者家族,就算真的富可敌国了,只怕最后也只能为他人作嫁衣裳。

这一点,秦家祖上当然是有所预见的。

所以,从几十年前,秦家就定下了但凡家中的男丁满了三岁便会由先生开蒙读书的规矩,若是没有这个天赋,自然会被安排着去学习家中的生意,若是在读书上有些天赋,便会被送入书院之中。

虽然秦家先祖有这样的前瞻性,但这种从来没有读书氛围的人家,就算手里有银子,但想要供出一个可以考取功名的族中子弟,那也是相当不容易的。

更何况,世人对商人本就有所偏见,便是有了有天赋的子弟,也不一定能够被那些有名气的书院所接受。

这样几十年下来,秦家也只出了几个秀才,就连举人都没有一个。

-

第39章 算计

直到秦氏的兄长秦振中了举,这样的局面才算是有所改变。

秦振自幼聪慧,在读书一事上极有天赋,后来又打动了一位极有名望的先生将之收入门下,再加上他自己又肯努力,考中举人的时候才不过十九岁,可以说是前途无量了。

虽然中了秀才就已经算是有了功名,但只有考中了举人才有可能做官,秦振这一中举,不仅秦振,就是整个秦家,其地位也是跟着往上蹿了一大截的。

才十九岁就已经中了举,而且乡试的名次还极为靠前,可以预见的是,只要秦振自己不懈怠,日后的会试十之七八都能得中进士,再退一步,同进士应该是不会有意外的。

这就意味着,秦家是真的要出一个做官的子弟了。

只要秦振自己不是太糊涂,有秦家大笔的银子在后面撑着,秦振日后的前程怎么也不会差到哪里去。

也正是看明白这一点,秦振自从中了举之后,虽然不能说是炙手可热,但想要与秦家结亲的人家也变得多了起来。

这些人家看中的,其实就是秦振的潜力。

这其中,就有靖安伯府。

不过,卫明远也没有什么适龄的姐妹,所以钱氏看中的是秦振的胞妹秦姝。

在钱氏看来,秦家有了秦振,这就已经意味着将来的秦家会变得兴盛,而秦家既然能够培养出一个秦振,想必还会培养出更多的入仕的秦家子弟。

秦家不缺银子,秦家子弟为官还能经受得住金钱的考验,比起别家子弟只怕还要多出几分优势来。

等到这几个秦家子弟彻底的站稳了脚跟,那时候的秦家,可就不是现在的秦家所能够比拟的了。

而靖安伯府的情况,京城有地位一些的人家都是看得心知肚明的,卫明远想要娶一个门当户对的贵女,那几乎就是不可能的。

便是那等会拿了女儿去攀附权贵的人家,将女儿嫁进靖安伯府可是半点好处都捞不着,谁家的夫人能乐意让自家闺女嫁进也就只剩下一个名头的靖安伯府呢?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