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夫人病好了(775)
大意就是,朝廷也就封了这么个镇北王的名头,既不给俸禄,又不发军饷,只指着那么点税赋就要负担边关十万大军的嚼用,以及整个封地的各项开支,镇北王府都快揭不开锅了!
用田地来吸引百姓落户,那也是无奈之举,谁叫边城只有那么点人,就靠着这么点人,又能收到多少税赋?
甚至,卫芙还一边哭诉着一边表示,她这次要随着天使一起入京,向圣主和皇后娘娘好好哭一哭镇北王府的处境艰难呢!
直将京中来人哭得落荒而逃。
毕竟……
卫芙说的可一点都没错,朝廷什么都不给,这本就是在为难人。
既是如此,镇北王府就算行事有些偏差,那不也是给逼的?
而这其中的详情,是绝对不能被普通百姓知晓的,若是让百姓们知道了,他们以为的君臣和睦,其实只不过是一个假象,那许多百姓只怕会愤怒得跳脚。
景朝好不容易才安定了下来,若是再因这件事而引起什么哗变,这也是景文帝不会愿意看到的。
于是,这件事自然也就只能不了了之了。
至于景朝权贵们的抗议,当然被景文帝压了下去。
而这件事之后,许多人便暗暗觉得,这镇北王府,将来只怕还会做出许多意外之举,这次的事,只不过是个开头而已。
事实上,也确实是如此。
接下来的这些年,自落户分田之后,镇北王府还与西夷通商,将西夷的各种特产运往了景朝各地,并且还引来了许多权贵的追捧。
有了这些大受权贵欢迎的西夷特产在,从前少有人往来的边城,也开始渐渐吸引到了许多有眼光的商人往来,不过几年的功夫,竟然就让边城呈现出了一派繁荣富庶的景象。
对此,京城的众人都是极为惊讶的。
谁都以为姜珩定是不擅长此道的,哪里能想到,不过短短几年,姜珩就能让边城这般大变样呢?
而就在众人都以为边城能有如今的改变,都是姜珩之功时,边城那边却有消息传来,道是这几年姜珩只管军中之事,其他事都是镇北王妃卫芙的手笔。
卫芙?
这个消息引来了一片哗然。
虽然卫芙已经离开京城好几年了,但像卫芙那样荒唐的高门夫人那是打着灯笼都找不着第二个的,所以一直到现在,京中的众人对卫芙的印象都还尤其的深刻。
这大概就是卫芙不在京城,京城仍流传着卫芙的传说了。
也正因为对卫芙印象深刻,众人才更不敢相信这个消息是真的。
谁能相信,那样一个荒唐人,会是让边城由萧索变成现在的富庶繁华的那个人呢?
当然,对卫芙和姜珩来说,这些无关之人信不信,也并不是什么要紧事。
“都是些无关之人,他们信不信都不重要,只要我知道夫人你有多优秀,那就行了。”姜珩道。
虽然他们如今的身份变了,但姜珩还是习惯唤卫芙为“夫人”。
卫芙闻言,两眼弯成月牙,笑眯眯地道:“夫君说的是,无关之人的想法,咱们都不在乎。”
姜珩将卫芙轻轻揽进怀里。
前路漫漫,他们能有彼此相伴,这是一件多么幸运的事。
相拥了一会儿,姜珩突然道:“夫人,那一年,父亲出征边关,想带着我一起,让我开始承担起作为姜家子孙的责任……”
那时的姜珩大概是反骨发作了,明明在习武这件事上十几年如一日,从不曾有过松懈,临到要让自己的一生所学发挥作用时,却是无论如何都不肯跟着父亲姜烨去往边关。
甚至,还在姜烨启程的前夕,孤身一人从姜家跑了出来。
那时姜家正因为姜烨要出征的事而忙碌不已,自然没能顾得上姜珩,倒也真的让他给跑出来了。
不过,纵是跑出来了,但姜珩也没有什么离家出走的经验,竟是什么都没带,包括银子。
不肯回家,自幼所学也让姜珩纵然有一身的武艺,也不会做偷鸡摸狗之事,因而一个长得极为俊秀的少年郎,倒是狠狠饿了几日,整个人不仅脏,还极为狼狈。
看起来,跟别的小乞丐似乎也没什么不同。
那一日,狼狈的少年郎从自己蜷缩着歇了一晚的屋檐下走出来,就见着自己这几日常常蹲着的巷子口,已经有人了。
那是一个衣着鲜亮的小姑娘,十二三的年纪,鲜嫩得仿如清晨时,犹带着露珠的一朵小花一般。
一看,就叫人知道,这小姑娘定是被娇宠着长大的。
不过,让少年姜珩最注目的,却不是小姑娘那娇俏的容貌,而是她手里捏着的那根火红的鞭子。
许是出于习武之人看到鞭子的亲切,少年郎也忘了自己现在有多狼狈,竟是将这陌生的小姑娘当成了一个可以倾诉的对象,絮絮叨叨的就讲起了自己的父亲如何不讲道理,草草替自己定下了往后的人生路,非要让自己接掌家业,也不管自己到底喜不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