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沉默了下说道:“母后,我们都太小瞧这个楚瑛了。不仅心机深沉,笼络人的手段也是一流。母后,她不能留了。”
李太后什么人,一听这话就明白他的意思了:“你是想让你小舅动手杀了楚瑛?”
皇帝确实是这个意思。派人毒杀刺杀都无功而返,李勉深得楚瑛的信任,若他出手大概率应该成功。
李太后脸瞬间变了。虽说李勉领了副总兵的职位,与军中的一些将领关系也不错,但跟没法跟楚瑛比。他要杀了楚瑛,是绝对出不了洪城的地界。
皇帝知道她不愿,说道:“母后,若当初不是小舅提出让楚瑛带兵也不会有今日之祸。事情是他惹出来的,也该他来了结。”
李太后叹了一口气说道:“皇儿,不是母后不答应。而是你小舅的性子,他宁愿自己死也不会杀楚瑛的。”
皇帝笃定地说道:“他会答应。”
父母妻儿都在京城,由不得他了,除非能置所有的亲人于不顾。
李太后闻言脸色勃然大变,不过很快就道:“你小舅认定的事不会回头。你用忠勤伯府的人威胁他也没用,他知道我不会让你这么做。”
“不试一试又怎会知道?”
李太后没拦着,不过却是说道:“你要试我不拦着,但你这样做不仅达不到目的还会与忠勤伯府生出嫌隙。”
意思这般做,有害无利。
就在这个时候,钱公公在外扬声说道:“太后娘娘、陛下,忠勤伯在外求见。”
忠勤伯进来后,就将一份折子双手捧起说道:“皇上,这是荣华郡主让微臣转交给皇上的,还请皇上过目。”
楚瑛与李勉的关系,李家是不可能全身而退的。而且要朝廷跟楚瑛翻脸,李勉的处境就会变得很危险。所以哪怕再不乐意,再看过这份奏折以后他还是带了折子进宫。
皇帝将奏折接过来后狠狠地摔在地上,然后沉着脸说道:“外祖父,事情都到了这一步,为何你还要帮着楚瑛?”
李太后很不喜他这说话的口吻,冷着脸道:“你外祖父还会害你?他既带了这份折子进来,就表明这折子很重要。”
忠勤伯恭敬地说道:“皇上,这是荣华郡主的请罪折子。微臣知道皇上想要处置荣华郡主,但现在寒冬腊月,就是要出兵围剿也得等开春后。”
这寒冬腊月的出个门都冷得哆嗦哪还能打仗。所以他觉得可以先将楚瑛安抚住,然后让她将抄没的钱财送入京。
皇帝将折子捡起来,看完以后神色越发阴沉了。这折子说是请罪,其实是在列数她杀掉的那几位知府的罪状,而抄没的钱财在信里是一个字都没有提。
忠勤伯说道:“皇上,微臣愿为钦差前往洪城安抚荣华郡主。”
李太后豁的站起来喊道:“不行,爹,你不能去。”
忠勤伯笑着说道:“楚瑛是个恩怨分明的人。之前阿勉帮了他许多,他不会杀我的,最多就是不让我进洪城。”
这次冒险去洪城,他的目的是将李勉带回来,并不是真的要说服楚瑛。楚瑛又不傻,进京就成了案板上的鱼肉任人宰割了,所以不管他如何巧舌如簧都说服不了她的。
皇帝答应了忠勤伯的这一请求。
第三百章 分田地
出了正月官府贴出告示说要给百姓分田地,并且说以后只要交三成的田税跟承担徭役,不会再收其他杂税。若是有衙门的人来收税,可去找镇长,镇长不管可去县城找衙门做主。
消息传到乡下地方许多百姓都不相信。虽然之前有镇上的人来丈量土地,但他们都没放在心上,只以为是镇上那些大户人家又要干什么事。
等确定消息是真的以后,这些百姓又喜又怕。喜的是田地分下来就是自己的,再不担心会被收回去,而且留有七成的粮食足够一家吃饱了;怕这是一场梦,梦醒又什么都没有了。
分地这个工程量很大,不过楚瑛让州县的官员将能用的人全部都调动起来。而楚瑛分田分地收三成赋税的行为,得了许多有正义感的年轻人的支持,所以这事有条不絮地进行着。
许多老百姓拿着田锲跟地契都哭了,激动得哭了。田地是老百姓的根,有了这东西他们心都踏实了。让他们没想到的后面还有惊喜等着,官府还给他们粮种。当然,粮种并不是无偿给,等他们夏收以后要还。可就是这样,许多百姓拿了粮种还是朝着洪城的方向磕头。
口风一夜之间变了,楚瑛从败家郡主与杀人狂魔边城了菩萨转世,听到这个消息淮王很高兴。
楚瑛没有瞒着他,说道:“父王,是我让人在百姓之间传播这些事,所以这赞誉我受之有愧。”
这么做的目的是让老百姓知道,分田地交三成的田税是她的决定。可若她死了,这些就会化为泡影。为了过上吃饱穿暖的好日子,百姓也会鼎力支持她的。
淮王一怔。
楚瑛这般做也是不得已:“父王,我们手中只五万兵马,还有一部分心向朝廷。要朝廷派兵来剿他们肯定会倒戈,我只能用这种手段。”
她带兵时间太短了,接受这些兵马也一年多时间又哪能让这些人全部真心归顺。不过只要得百姓支持,她就不怕。
淮王回过神来,说道:“阿瑛,你做得很好。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么简单的道理念了书的人都知道,可皇帝跟百官却不知道。”
老百姓平日看着软弱可欺,可一旦他们全都反抗就会改朝换代。现在他们得了藩地百姓的支持与拥戴等于有了后盾,跟朝廷对抗也更有底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