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拒婚太子后将军追悔莫及(179)

作者: 箫仪 阅读记录

可眼下……这是个什么情况?总不能秦烨已然听见了风声?

皇帝心里如被五指攥紧,正在举棋不定时,就听殿门一声响动,有个衣着凌乱的小太监上气不接下气的从殿外跑进。

站在皇帝身侧的王如海眼神一凝,抢在皇帝发作前怒道:“放肆!陛下与诸位大人在此议事,谁许你胡乱搅扰!”

那小太监‘噗通’一声跪下,砸在地上的声音响亮得吓人,说话时哆哆嗦嗦,只差连气都接不上:“陛……陛下!有人带兵入宫,如今在宣政殿同宫中侍卫厮杀,快……快要到太极殿了!”

满座皆惊。

平素威势颇重高高在上的朝中显贵们险些维持不住面上的平静,有人不小心失手摔了手中碗盏,几乎坐不稳身下的座椅,也有人面色如常,遮掩在袖中的五指却轻轻颤抖。

皇帝怒目圆睁,近乎疯狂的喘咳起来,在王如海不听的抚背安抚后平静了下来,喘丨息着道:“带兵入宫?是谁?谁有这样的胆量!乱臣贼子!”

他随意的将身边小案上的东西扫落满地,而后在众人战战兢兢的神情下勉强恢复了理智,这才问道:“是谁?太子?还是晋王?”

那小太监跪在原地,脖颈处被飞掷而来的瓷片划了个口子,一抹艳色流淌而下,将衣袍染得一片血红,却也半点不敢挪动,低着头颤声道:“是……是殿前司指挥使宋迁宋大人!”

“从宣政殿撤下来的侍卫说,还瞧见了……端王殿下。”

皇帝飞到九霄之外的理智被这句话彻底拽了回来。

“宋迁……端王……”他道,“原来如此,蛇鼠一窝,原来如此!”

他左右环视着,一把抓住身边王如海的手:“宋迁与端王手中并无多少人手,纵使一时得势也掀不起多少风浪。你去殿中的宫女太监中寻个不起眼的,持朕玉玺和兵符去城外兵营调兵救驾!快去!”

哧!

随着他这一句话落地,王如海转身平稳住自己也抖如筛糠般的手,踉跄着去找玉玺,却也在此时,听到了一阵羽箭落地的声音。

叛军,已然到了太极殿外。

皇帝仿佛已然被适才那一阵激烈的动作抽干了所有力气,他靠在身后坐了数十年的御座上,目光虚无的看着殿内的一切。

那群平素衣冠楚楚的朝中大员,此时也未必比宫中奴才体面多少,皆是神态紧张的站直了身子,而远一些的地方,他身边最精锐的御前护卫,各持兵锐守在殿内殿外,等待着必将到来的一场厮杀。

皇帝睁着那双已然老眼昏花的眼,不知过了多久,终于见到那扇他见过无数次开合的大门重又敞开,倾泻出些许光亮来。

他凝了凝神,抬眼,果然瞧见他那个病体孱弱拿不出手的儿子,衣袍款款满目含笑的走了进来。

“儿臣参见父皇。”谢惟道。

第82章 搁这逼宫呢……能不能收……

皇帝看着谢惟。

一向病弱的端王今日身上整齐的穿着亲王蟒袍, 周身按仪制当有的配饰一样不落,衣饰整洁气度高华,整个人仿若与殿外的刀光剑影截然割裂开来,竟有种遗世独立的气质。

他身体下意识的往后靠了一靠, 却发现自己已然整个人倚在了椅背上, 再无可退的余地。

谢惟笑了笑, 挥了挥手, 身后便有兵士快步上前, 将两件东西放在了皇帝身侧的小案上。

一个叫不出名字、却有几分眼熟的宫人头颅、一块写着‘天子之宝’的印玺。

几滴未曾来得及滴落的鲜血顺着小案的边缘落到皇帝的龙袍上, 轻而易举的将这件世间最尊贵的衣袍染红。

显然, 那位被皇帝寄予厚望出去寻人救驾的宫人, 并未逃出生天。

谢惟不去看皇帝苍白虚弱的脸色,环视了一下四周,看着诸大臣在兵器挟制下各有不同的神情, 做了个请的手势:“本王想同父皇单独聊聊, 诸位大人可否行个方便?”

一阵死寂般的沉默过后, 伴随着殿前司兵卒闪耀着血光的兵刃, 脚步声陆续响起,终又归于沉寂。

偌大的殿宇,终于清静了下来。

谢惟轻轻吐了一口气,随意寻了个座位坐下,好整以暇的欣赏着御座上的人阴晴不定的神情。

“你知道了?”皇帝沉着脸,好似之前那些惧怕疯狂都是虚假的, 又恢复了平日里一贯居高临下的模样。

“儿臣知道什么了?”谢惟反问, “是您打算将刺杀谢恒的罪名还给儿子,还是旁的什么?”

皇帝原本已然颓然坐着,心里只盘算着如何拖延时间以求变数, 这时却也惊讶的睁大了眼。

还。

谢惟说的是还!

皇帝虽授意刑部去查端王岳家与行刺太子一案之事的关联,却也只是想替晋王脱罪,从头至尾,他一丝半点都不曾怀疑端王。

上一篇: 作精小男友总想分手 下一篇: 再世权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