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京城都盼着农家糖宝失宠(416)
第314章 许常山医术精湛,乃当世神医,赏金万两
清早,皇帝的大部队便从宁州府出发,朝普昌县而去。
如今整个宁州四通八达,路面整洁干净,让人特别的舒服。
宁州府到普昌县一个时辰就到了。
普昌县如今是除了宁州府城之外,最兴旺的地方。
他们一到,周县令便率着百官百姓出来迎接了。
普昌县的百姓欢欣鼓舞 ,脸上洋溢着真诚又喜悦的笑容。
皇帝和太子看着百姓们纯真朴实的笑容,脸上也不自觉露出了发自内心的微笑,他们朝百姓们挥了挥手,又是引起了三呼万岁,再次大拜。
“御儿把宁州治理的很好。”皇帝很欣慰。
一边骑着马的宗政御道,“大雍的百姓都很好,其实多数的百姓很朴实的,他们想要的很简单,安居乐业。”
太子点了点头,他们这一路从京城到宁州,每经过一个地方,当地的官员百姓都盛行迎接。
但宁州的百姓,笑的最真实,最有打动人心。
可以看的出来宁州的百姓真的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不再怕挨饿受冻了,出行也更方便,有些一辈子不怎么出门的山民们也能走出大山了。
而且宗政御在宁州还兴建学堂、武馆,大力地支持启蒙学堂。
启蒙学堂是一家由文学、数理、才艺、武学、医学、工农学组成的经综合学堂。
在宗政御和老御史的有心之下,启蒙学堂不断地扩建,如今成了整个宁州最大的学院。
随着县试、府试、院试,启蒙学堂走出了一批秀才。
一共有十人,包括大福二福还有二山,甚至杨家的两个表哥。
乡试后,这十个人,全部中举,成绩名列前茅。
直接就震惊了整个宁州。
所以启蒙学堂也不再是一个小学堂,而是启蒙学院。
无数人慕名前来求学。
除了老御史,增加了不少教师。
这会皇帝一行到了济药堂,年迈的老大夫在儿子的搀扶下,出来拜见。
“许大夫,救了宁王一命,朕感谢你。”
皇帝心里非常感谢老大夫,他朝着德公公点头。
德公公当即从怀里拿出一封圣旨,当众宣读,“大夫许常山医术精湛,解宁王体内的奇毒,乃当世神医,今朕赏金万两,良田百倾,钦此。”
“皇上,当不得,老朽担不起。”
老大夫忙摆手,觉得神医这个名头太大了。
“许神医谦虚了,济药堂这天下第一药还是先帝亲自赐下的牌匾。”
“许神医快谢恩。”德公公提醒道。
老大夫这才跪下来谢恩。
跟来的许太医这些许氏一脉的弟子,心里激动的不行。
阮棠觉得老大夫担的起神医之名,他的医术精湛,可以说是大雍的顶尖医士。
这几年,若不是老大夫提点,阮棠很难啃的下老祖阮旭天的手稿。
医学的博大精深,学无止境,即使如今她也很有名气了,但还是感觉到自己的浅薄。
皇帝还特地带着官员们去了醉霄楼吃饭,这是宗政御的店,消费还是以前的价格,这么多年没有涨过价。
即使现在宁州很多美食店铺,醉霄楼也牢霸住第一。
许多人都因为这是宁王的店而来品尝,这一来,醉霄楼就成了当地的美食特色第一招牌。
阮棠的豆腐食铺,还有火锅分店、药膳铺也被光顾了。
严家一派这些官员到了宁州几天了,四处看着,想挑都挑不出毛病来。
而且宁州各地还建了抚孤院,里面有一些孤寡老人和孩子。
这里的人,除非实在不能动,才有人照顾你。
不然你都得做一些力所能及之事。
这比起其它方的难民生活条件实在好太多了,更不说其它逃难到宁州来的难民,入籍宁州也能分到田地谋生。
而且你有力气,勤奋一些也可以接一些小工做。
再不然,你也可以去卖身为奴,这些就是个人行为了。
“太子殿下,宁州太多武馆了,宁王殿下狼子野心,不可不防啊。”
终于严尚书找到宁州的最大问题,武馆太多了。
这是宁王的封地,宁王的兵也有数量的,不能囤兵造反。
可宁王竟然在自己的封地上,允许这么多的武馆,要是造反,不就一呼百应了么。
“严尚书,你不要急着给九弟定罪,哪个地方没有武馆。国富民强,这是大雍之福。”
太子倒是看的开一些,他心里的震憾更大。
到了宁州后,才知道自己从前的想法和认知太浅薄了,他甚至都不知道,原来官员和百姓可以这样管理,这样建设。
太子很是羞愧,他比九皇弟差远了。
这晚,大家就在县城里住下,明天一早才去稻香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