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京城都盼着农家糖宝失宠(65)
看着一脸喜欢的唐婆子和誓要努力的阮有文,阮棠没有问出口。
而且对于阮有文是什么水平,阮棠也不知道。
她看的出来,阮有文是喜欢夫子家的长女的。
“四叔,我考考你。”阮棠扬声道。
这话一出,唐婆子和阮有文都笑了。
“成。”阮有文当即从背篓里把书拿了出来。
叔侄俩到了院子里的桌子上,阮棠看着阮有文的字,中规中矩的馆阁体,看起来有些呆板。
阮有文也想知道自己的侄女学到了什么程度,所以也是一番的考校,却被侄女给震惊了。
“这些你都学了?”阮有文拿着自己的书本问道。
阮棠点了点头,“糖宝在学。”
有在学就已经会了,那六岁入学,如今学了十年了,就被才六岁的侄女给赶上了。
阮有文被打击了有些怀疑人生了。
“糖宝,你这脑瓜子怎么长的,怎么能这么聪明?”阮有文放下手中的书,捧着阮棠的脑袋仔细地瞧了瞧 。
这小脑袋瓜怎么那么厉害。
阮棠的小脑袋被晃来晃去,都有些头晕了,她拍开阮有文的手,“四叔,那是你不够努力。”
“不,你四叔就算没有头悬梁,锥刺骨了。”
阮有文根本就不敢偷懒,不敢松懈,他不喜欢种地,不喜欢做手艺,不喜欢做买卖,读书是他唯一能改变命运的途径了。
所以阮有文这十年下了苦功夫读书,在学堂课业也是拔尖的,要不然也不会被夫子看重,想把女儿嫁给他。
“糖宝,你长的太可惜了。”阮有文一脸的遗憾,侄女要是变成了侄子,那以后不得了了。
“糖宝长的才不可惜,阿嬷说糖宝长的最漂亮最可爱了。”
阮棠皱着小鼻子,奶声奶气地怼着阮有叔,她可是全村靓的崽。
“就是咱们糖宝最可爱了,你会不会说话。”唐婆子走了出来,瞪着阮有文。
阮有文摸摸鼻子笑道:“娘,儿子是可惜糖宝不是小子,不然咱们家就出了一个小神童了。”
“糖宝现在也是小神童。”唐婆子道。
阮有文摇头,“娘,你可不能往外说,“女娃子当小神童不是好事,咱们家可护不住糖宝。”
这话一出,唐婆子立马噤声。
第50章 谢谢糖宝妹妹
对于贫穷百姓来说,姑娘家名声大并不是件好事。
特别是才气的名声,这个时候普遍都是觉得女子无才便是德,古板迂腐的人甚至都不让自己的女儿读书。
像阮有文的夫子关举人就是一个典型,关举人一妻一妾,共有一子三女。
其中妻子生两个女儿,妾侍育有一子一女,但儿子由正妻抚养。
可关举人只让小儿子读书,前三个女儿都不让读书,每回一上课,就把女儿给赶回房间。
不过关举人的长女很聪明,即使关举人一直阻止女儿读书,甚至没少把女子无才便是德挂在嘴边。
但关举人的长女却是总是偷学,最后关举人倒是同意了,但也只让女儿学习女戒女则,妇容妇德,其它以外的书是不允许看的。
所以阮有文对关举人的大女儿是很佩服的,因为这十年,他看到了一个小姑娘为了读书学习,跟父亲斗智斗勇,挨了家法也不屈不挠,这种精神让阮有文很震憾。
他当时就想着,连关大姑娘都这么拼,他还有什么资格不更努力。
可以说关大姑娘对阮有文来说,就是另一种鞭策,人家出身好,又是姑娘家,都这么勤力刻苦。
他出身贫穷农家,靠着亲娘和兄长的支持才能读书,他身上背负着亲娘和兄长们的期许厚望。
阮有文压力不小。
阮棠翻着阮有文的书,和宗政御给她看的书一样,只不过宗政御的书是买的新书,阮有文的书是他自己抄录的。
对于这一点,阮棠心里佩服,古代读书真不容易,特别是寒门贫家子。
买不起书,只能借书抄录。
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人物是对的,但朝代不对。
阮棠道:“四叔,你有史书吗?”
在宗政御那里没有史书,阮棠也不知道这个世界的历史是怎么样的。
“没有,启蒙的时候,夫子大致有讲过,但不是重点。”
“那四叔学过什么书?”阮棠说到这里又道:“不用学史书吗?”
“启蒙时三字经、千字文,幼学琼琳,之后学四书五经,中举后要学《老子》、《庄子》、《商君书》等诸子百家从书63本书,以及廿五史《史记》、《汉书》等25本书,包括天文地理、史学和时政等。”
阮棠心里乍舌,“每本书都要通读熟背吗?”
阮有文点头,“自然,四叔对《论语》《孟子》《大学》《中庸》都已经能倒背如流了,但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还没有掌握好,特别是周易,生涩难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