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京城都盼着农家糖宝失宠(662)
也看开了,没有皇子,有公主也行。
可没有想到,九公主不是自己女儿生的,那个被批不祥,一身是毒的九皇子才是自己的外孙。
当时毅勇公夫人得知这消息的时候,只觉得天崩地裂。
恼女儿,恨废后,可怜她的外孙。
认亲回来之后,毅勇公夫人想到外孙一身毒,心里也不好受。
但各自归位,废后也被送到寺庙里了,他们也只能认了。
皇家的事情,也不是他们能插手的,薛家手握重兵,除非想造反,不然一个不慎,可能会致满门覆灭。
可没有想到女儿在太后的小佛堂里被火烧死了。
毅勇公夫人心中的那根弦又崩断了。
她整个人陷入了无尽的自责和懊悔当中。
想着当初,如果拘在女儿在府里,不让她抛头露面,盛名传京,女儿就不会有机会进宫当伴读,不会遇到太上皇,就不会进宫……。
也正因为这样忧思过重,毅勇公夫人心病成疾,缠绵病塌,一直都放不下。
毕竟女儿是她一手呵护教养长大的,女儿不好,她就归责于自己。
“女儿不孝。”
平王妃心里也难过不已,她入宫伴驾,盛宠多年,可内心里并不幸福。
她害怕娘家受她牵累,害怕自己失宠,总是患得患失,连儿子都不敢认,不敢关心,就怕被看出来。
可没想到儿子在皇后那里过的并不好,平王妃心里也自责的很。
可是当时得知太上皇忌惮她娘家,不愿意让她怀孕生孩子,她内心里又怨又恨,又彷徨无助。
她想要孩子,想要保住她的孩子,所以在宫人的挑唆之下,才挺而走险。
没想到那宫人竟然是皇后安插的人,一个京外官的千金,哪里有这个本事在她的宫人安排人。
除了太后也不作她想了。
入宫后,平王妃受宠,也一直被太后打压着,这些她都知道。
但她也只能隐忍,不跟太后对上。
在宫中那十几年,过的很煎熬痛苦,太上皇宠着她,可她也只是最受宠的一个,并不是独一无二的。
他心里有她,可也有别人,没了她,依然有别人顶上。
他对她的承诺,他曾经的山盟海誓,除了她死后,封后,没有一样做到。
现在回想从前,平王妃心里平静了许多。
“母亲,那是我的劫。”
从遇到太上皇开始 ,就是她一生的劫。
“不提从前之事了,你现在好好和敬亲王过日子,一个男人能等你多年,救你的命,你别再提太上皇了,好好珍惜敬亲王。”
毅勇公夫人担心女儿心里还记挂着太上皇,让敬亲王心里有芥蒂。
“母亲放心,那都是过去了,王爷很好,他总会为我着想,为我撑起一片天,我现在过的很幸福。”
她从前喜欢太上皇,看不上平王,以为得到了爱情,可没有想到并没有她想象的幸福美好。
反而嫁给平王后,她才真正的感受到婚姻的美好,幸福的样子。
第499章 罗大壮找回了罗小秋
认亲之后,两家就开始走动了。
平王妃成了毅勇公府的义女。
而平王妃的真实身份只有毅勇公夫妻俩知道,儿子儿媳也不说。
别说儿媳,儿子信不过。
万一哪天喝酒上了头,嘴一秃噜就说出来了。
儿媳没有坏心,可万一私下娘家亲近的人提,或者娘家人问了,没忍住私下说,但被传出来。
到时候一传出去,就是假的,别人也不信了。
更何况这是真的。
和父母相认之后,平王妃的心结也放了下来了。
如今有一双年幼的儿女,长子又当了皇帝,平王妃这一生也圆满了。
毅勇公夫妇也没有什么遗憾了,毅勇公上朝的时候,把兵权交给宗政御,表示要退休荣养,爵位由儿子继承。
宗政御看着毅勇公道,“外祖父戎马一生,为大雍鞠躬尽瘁,薛家也是朕的外祖家,朕没什么不放心的,这兵权交由大舅舅接管。”
“你大舅舅可以接管,但十万大军,姓宗政,不姓薛。”
毅勇公这话也表明了他的态度。
“外祖父高义也。”
宗政御收了兵权后,便下旨封了薛世子为一等毅国公,爵位世袭,三代始降。
国公,一等,二等,三等。
侯,一等,二等,三等。
伯,男爵,子爵都是分三等。
所以毅国公三代之后,就是侯。
再三代之后,就是伯。
如果后辈没有什么建树,没有立功,那位爵就这样一代代的降等袭爵。
拿到了毅勇公的兵权,宗政御便开始大刀阔斧地改革军中的制度,还有兵种。
整个大雍在宗政御的治下,军纪严明,吏治清明,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