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京城都盼着农家糖宝失宠(664)
宜姨想回普昌县了,让人给宫中的阮棠赐话。
阮棠同意了,让人和宜姨交接好。
她没有见宜姨,让阿紫出宫送了普昌县一张房地契还有一万两银票给宜姨。
还让小刀他们派一队人马护送宜姨顺利回到普昌县。
许嬷嬷和阿紫都感叹,觉得阮棠是一个重感情的人。
她们也是见证着阮棠和宜姨的认识,有这样的女主子,她们后半辈子也安稳了。
宜姨的眼睛湿润了,收下了银票和地契后,便朝着皇宫方向拜了拜。
她在药膳堂还有火锅铺这边交接好,便带着儿女一道回普昌县。
罗大壮很不开心,“娘,为什么不留在京城。”
在他看来,药膳铺和四九城火锅铺,那可是他娘管的,只要留在那里,就有源源不断的钱财。
而且谁不知道,那是皇后娘娘的铺子,有皇后娘娘做靠山多好。
罗大壮显然忘了,当初他是怎么对阮棠的。
宜姨看着儿子道,“你忘了,你当初和王大公子是如何对皇后娘娘了?”
宜姨也正因为如此,才不愿意带儿子留在京城,怕儿子给阮棠添麻烦。
而且她没有想到,女儿被卖到了邓州。
所以这次回普昌县,她想去邓州看看,女儿生活过的地方。
罗大壮脸色讪讪,“从前的事,儿子早忘了。”
“那个王大公子呢?”宜姨突然问道。
“他啊。”
提起王大公子,罗大壮一脸的便秘,“他娶了地主婆,我也是跟他在地主婆家里待着,才打听到妹妹的消息的。”
说到这里,罗大壮又说了王大公子当初逃的时候,把他老子给丢下车了。
宜姨心里叹了口气,儿子在罗家的影响下,本来就不学好,跟了王大公子之后,更是狼狈为奸,学坏作恶。
如果儿子不知悔改,等回了普昌县,给儿子娶了妻,她还是把希望放在孙子身上吧。
一路上,宜姨一直想跟女儿说话,但罗大壮总找存在感,宜姨只好把他打发去女婿的马车那边。
“小秋,是娘不好,让你受苦了。”
宜姨握着女儿的手,拿出了药膏给女儿涂抹着,“以后娘再也不让你受苦了。”
宜姨买了不少护肤品和药膏,每天都给女儿擦脸擦手,再加上穿了新衣,收拾整洁,再化个妆,罗小秋也再不是之前灰仆仆的样子了。
人靠衣装,美靠靓妆,罗小秋被宜姨一打扮,整个人都美了不少。
“有娘真好。”
罗小秋靠着宜姨的肩膀,她从没有像这一刻那样的幸福。
从前只有苦闷,和绝望的熬。
丈夫人虽然还可以,可帮不了她什么,她真的很累。
但丈夫至少活着,这个家也算完整的。
只是丈夫是军户,儿孙世袭是军户,罗小秋就看不到一丁点的希望。
现在好了,军户也调整了,不再世袭了。
有了福利,丈夫每个月都能领一点钱粮补助,儿子也不用她们还能分多两块地种着,日子也会好起来。
现在认了亲娘,亲娘过的很好,比她从前侍候的贵夫人和地主婆看起来都贵气,而且和善可亲。
罗小秋原本麻木无神的眼里,泛着光,那是希望。
“你和女婿提一提,到普昌县来生活吧,普昌县是皇后娘娘的家乡,宁州也是皇上曾经的封地,不说普昌县,就是整个宁州在大雍也是除了京城最繁华的地方,便是江南也有所不及。”
“好,听娘的。”
罗小秋也不愿意在邓州待着,在那边的回忆并不好。
他们一路到了邓州的时候,宜婆为女儿买了一个大宅子,还在邓州也买了百亩良田。
这些年,她跟着阮棠开铺子做餐饮,阮棠从不亏待宜婆。
不说阮棠给的一万两银票,就是宜婆自己也存了不少钱。
姚家的人晕乎乎的,没有想到给儿子买个媳妇,竟然还是‘贵女’了。
这一下子被富贵砸下来,喜不自胜。
看着罗小秋这个儿媳的目光,就像看到金元宝一样,闪闪发亮。
罗小秋被周边的人恭维着,奉承着,这是她从前没有想到的。
宜婆为女儿在婆家这边撑腰之后,便和亲家也提了,希望女儿女婿到普昌县生活。
当然这也看姚家的意思,去也可,不去也可。
姚家两个儿子,姚安是老大,还有个小儿子。
军户每家出一个,姚家便出了姚安。
姚父也是没了一边腿,不过他是娶妻在前,所以长子没了一边手臂后,怕儿子娶不上媳妇,才听了人伢子的话,从地主婆那里买了罗小秋。
听了宜姨的话,姚家父母哪有不愿意的。
毕竟姚家清贫,可以说一无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