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京城都盼着农家糖宝失宠(673)
乔家人最得意的就是他们乔氏规矩,觉得这是大雍的标竿。
因为几百年前,他们乔氏出了宰相,他们乔氏宰相夫人助皇后修定了宫规宫矩。
所以这是他们乔家延长了几百年的骄傲。
这也确实该骄傲,但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
没人反对游学,可影响了夫妻感情,家庭和谐,这根本得不偿失。
也许乔家人也不在意这样的情况,毕竟娶妻纳妾,天经地义。
乔家的媳妇们代代就这么忍受下来,甚至接受这样的行为,然后又继续要求着儿媳,孙媳。
进了乔家,不断的被一大堆的规矩洗脑,被祖辈的荣耀洗脑,不知道的还以为现在还是祖辈还在,满府荣耀的时候。
困蒙而不自知。
第507章 除非为相,否则入仕之事不要再提了
乔七郎被关在家里,福宝盼着盼着,没有看到乔七郎出现,越来越心灰意冷。
阮家是不可能去低这个头,不然福宝以后在乔家就得受拿捏了。
唐婆子和福宝道,“女人啊,还是有自己的事做比较好。不然完全困在后宅,也只能看到巴掌大的地方,心眼也会越来越小。”
福宝道,“乔家规矩大,是不允许家中的女人在外抛头露脸的。”
她嫁到乔家之后,想出门都特别的难,甚至家里来男客了,都必须避开。
除了一些必须去的宴会随婆母出席之外,没什么机会出门。
嫁到乔家之后,她回娘家的次数,包括现在也只有五次。
从前福宝没有想这么多的,觉得乔家在宁州府城,离娘家也不算远,现在道路平坦,回娘家也方便。
却不想,嫁过去后,婆母就当着她的面敲打几个嫂子没事别回娘家。
福宝初嫁过去,也是新媳妇小心谨慎的,怕招婆母和老祖母不喜,影响夫妻感情。
老祖母和婆母表现的对她很喜爱,惹的婶婶和嫂嫂们都嫉妒,拈酸捻醋。
福宝也学会了讨巧卖乖,在她的努力下,在乔家和大家相处的也不错。
也因着阮家的家世,大家也不会傻的得罪她,都跟她交好。
她以为她就这样一直幸福下去。
即使受不了乔家的规矩,也不是不能忍受。
却没有想到,有个大坎在这里等着她。
乔家的规矩,大过一切。
宫中,阮棠收到了福宝的信,提出了两点。
第一点,可以和离,娘家永远是福宝的后盾,至于孩子,还有以后是孤身,还是再嫁,这些都不是问题。
阮棠还是很有底气说这些话的。
第二点,不想和离,那也有两个办法。
乔家规矩大,是非常重嫡庶的,所以不想和离,占着妻位,以求学或者游学之名,带着孩子离开乔家在外生活。
全国各地走一走,福宝的嫁妆也能完全支撑着这些费用。
更不说田地,铺子,这些都有收入的。
或者等孩子大一些,放在启蒙学院里读书,也能远离乔家的洗脑环境。
另一个办法,便是带着孩子跟着乔七郎去游学,全国各地去走,想游多少年都行。
到时候乔家的父母不在,兄弟这些分家,福宝顾自己的小家庭就好了。
现在最主要的是乔七郎的态度,如果他认同家族的决定,去云游不带妻儿,反而带美婢。
那福宝不想和离,就带着儿子过好自己的生活就好了。
乔家就算有意见,也不敢对福宝强硬。
就看福宝怎么选择。
阮棠也没有劝说,也没有赞同和离,就让福宝自己选择。
不管怎么选择,背后都有娘家依靠,不必担心。
福宝给阮棠写信,其实也是一种无助彷徨的心里。
在福宝的心里,阮棠一直都很厉害,她也想知道,阮棠如果遇到这样的事情,阮棠该怎么办。
这会看到阮棠的回信,福宝心里豁然开朗,脸上总算有了笑容。
这段时间福宝心里惶惶不安,看着幼儿,心里特别的难受。
现在福宝也想通了,没什么好担心,没什么好怕的。
她有得力的娘家,和离也不怕。
但她不想和离,她和阿嬷的情况毕竟不一样的,阿嬷能遇到爷爷是阿嬷的运气,阮庆生是抛妻弃子入赘的。
她若和离,孩子还是乔家的,若是乔七郎再娶,孩子就有继母了。
遇到心眼多,心思不好的继母,儿子以后还得受孝道拿捏。
而且她也不愿意让自己的儿子,喊别人母亲。
所以福宝想了想,她不和离,她也不回乔家,就这样耗着。
乔家不是有游学的规矩吗,等过两三年,儿子大一些,她就带着儿子去游学。
福宝心里想好了,心态也平和下来。
乔家那边一直等着阮家的动作,却没有想到,阮家没有什么动作,福宝也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