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书后我靠种花致富(70)+番外
不少人从灶房进进出出搬着东西,耳房上直立的小烟囱此时正飘着缕缕炊烟,徐徐上升,眨眼功夫就混进晨雾没了踪影。
许是灶房空间不够,便在外面的一块小空地上支了个小草棚,底下放着几块案板,案板上是排列整齐的菜肴。
如此明目张胆地摆着,逗得小孩围在边上眼巴巴的望着。
即便有人守着不让他们偷食,但还是有顽皮的男孩子顶峰作案,假装与小伙伴玩着,眼珠子却粘着那人,瞅准时机,然后趁其不备,从黑色粗碗里抓了一块肉拔腿就跑,惹得看守那人在后面破口大骂。
林予看着那人老鹰护食一样的驱赶着小孩,不由得觉得好笑。
“来啦!”
赵梅在院口的水池边忙着择菜,最先看到两人,见林予提着一大篮花,当即放下手头的菜叶,胡乱在围裙上擦了下水渍,接了过来,一边不忘回头朝灶房的赵大娘喊,“婶儿,林幺妹来了!”
说起来这赵家就是赵梅的娘家,林予还是前段时间才知道的。赵大娘听到唤,从灶房探出个头,瞅见林予,转头跟里面的人交代了几句,就疾步出来了。
“身子好些了?”
林予收回打量的视线,笑道:“好多了,不碍事,大娘,这布置您有什么要求吗?”
在灶房呆得久了,脸上都是油光,赵大娘随手抹了一把,“我不懂这些,幺妹你看着办,只要喜庆就成。“从赵大娘那里得了话,林予就拉着林给开始布置。
之前她去鱼塘的时候都会路过赵家,对赵家院子的格局还是有个初步的了解,所以昨日给林给那张草图不是凭空乱画的。只是今日看了,她稍微做了一点调整。
新婚本该用玫瑰最合适,可惜玫瑰已经过了花期,所以林予就改用的月季,与玫瑰差别不大,寓意也差不多。
她从周围的人家借了些竹篮,将带来的花都插在竹篮里做成花簇。
林予插着花,林给就在旁边帮她修剪多余的枝桠,期间冯圆不知从哪冒出来,盯着她的手法看了一会,也拿着个竹篮在一旁有模有样地摆弄。
最后三人协作,做了十个花篮,正好沿着院口那条路摆着,左右各五个。
另外新人进院后就是进堂屋拜堂,所以林予把堂屋也简单布置了一下,之后又来回几趟拿了些绿植摆放在赵家的院子里。
经她这么一折腾,赵家本就喜庆的氛围越发浓重了,只是这喜庆中还含着一股清香,不禁让人心旷神怡。
这么一番下来,已经是傍晚了,入了秋天黑得早,赵家不知什么时候在院子生起了火堆。林予的身子还病着,体温较常人低,风一吹就冷得打颤,索性就窝在火边取暖。
溪水村的宴席一般是从前一天晚上就开始吃,一直到第二天的晚上结束。现在院里已经坐满人了,说说笑笑,吵吵闹闹,就等上菜开吃,其他人的忙着,火堆便就她一个人。
赵梅得了闲,见着她,便凑了过来,“幺妹,咋不去找个位坐啊?”
林给人高马大的,被临时叫去抬东西了。林予朝灶房看了一眼,淡淡道:“我等林给一起。”
其实她这会嘴淡并没有胃口。
赵梅也不急,在一旁坐下,跟她唠着,“你这花摆得真好看,等我儿成亲,也找你给整一整。”
林予双手抱臂笑道:“行啊,你到时候叫我就成,赵婶,你儿多大了啊?”
赵梅转身朝角落的一桌指了去,“就那个,这个中秋一过就十七了。”
林予看去,一眼就分辨出来了,一桌都是老人小孩,就他一个年轻人。天色有些暗,院里点了好几盏烛台,林予从隐约烛光中,没瞧清楚少年男子的脸,只看到一个削瘦的轮廓,斯斯文文的。
男子恰好抬起头来,两人视线接触,对方有一双清澈的眼眸,与林予相视时微微颔首了一下。林予扯了扯嘴角回以微笑,而后转过身来,随口道:“也到说亲的年纪了吧。”
“是啊。”赵梅顺手往火堆里添着柴,“不过他一心要读书,说是想考功名,他爹由着他,也就把说亲的事再往后推一推了。”
倒也是个开明的家庭。
林予记得林家的两个兄弟好似也早到娶亲的年纪了,早期李惠也是这么个想法,便没急着给两人说亲,只是最近听说李惠起了这个心思,还专程回娘家物色儿媳去了。
林予觉得可能是在几个女儿身上薅不出羊毛,把主意打到未来儿媳身上去了吧。
马上要开席了,赵梅忙着去上菜,坐了一会就走了,所以火堆边又只剩她一个人了。
林予也没在意,拿着跟木棍捣火堆。近几日水汽重,堆放的柴梗也有些湿润,燃烧的时候,水分蒸发,啪啪啪的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