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同人)红楼折钗记(19)
“芸哥儿不用着忙,咱们一起走!”
说话间,房门口转出了贾珍的高大身影,他的身后是一个身材修长,面目和贾珍有些相似,却给人一种冷漠之感的年轻公子,身上穿一件雪白的绸子长袍,脖子里围着一圈雪貂皮,腰间玉带上悬挂一块通体碧绿的浮雕玉牌,双手背负在身后,冷冷的看着贾芸。
“这位是……”
“哦,此乃犬子贾蓉,论年齿,只怕他比你尚要小上一两岁,今后便以兄弟相称罢。”
听着贾珍的介绍,贾芸不由再次好奇的打量起这个未来宁国府的继承者,和曹雪芹原著中刻画的形象不同,现在站在自己面前的这个人简直冰冷的可怖,完全没有《红楼梦》中那个和王熙凤在人前公然调笑的纨绔丑态,也没有在两府打醮时被贾珍辱骂而不敢还口的窝囊样子,倒更像是一把已经出鞘的长剑,让人生不出半点亲切的意思。
“芸哥儿不必介意,自从我那媳妇儿死后,他便终日介郁郁寡欢,有时候一天也不肯说上一句话,没事儿就跑到城外的道观中和他爷爷谈玄论道,现在就连府里的下人都不敢近他了。”
“媳妇儿?”
贾芸的脑海中立即跳出了那个在后世广为议论的红楼人物——秦可卿,这个在十二金钗中第一个死亡的女子,终其一生都被笼罩在浓浓的迷雾之中,明明那时候贾府草字辈的重孙儿没有几个娶妻的,可是贾母却已经自认秦可卿是她重孙媳妇中第一得意的人物;明明原书中处处透露着贾珍和秦可卿之间不伦的男女关系,可是曹雪芹却又不愿意在正文中对她涉及一个“淫”字,这些古怪不解的地方都成为了后世大肆议论秦可卿的谈资。而贾芸此次穿越而来,也并没有机会去向秦可卿亲自一问究竟,因为在那个时候,秦可卿早已是香消玉殒。
“原来是蓉大爷,有礼了!”
贾芸向着贾蓉深深的作了个揖,贾蓉却没有任何的反应,只是慢慢转过了头去,脸上露出一丝萧瑟的神情。
“看起来,秦可卿之死对他的影响还是很大的,要不然,贾蓉也不会从原来那样的花花公子一下转变为如此冷漠无情的人。”
贾芸心中暗自叹息,
“想想他也是可怜,那么一个心爱漂亮的妻子居然跟自己的父亲发生了丑恶的关系,而且闹到阖府皆知的地步,别说是堂堂宁府的嫡长子,就算是一个普通的乡农恐怕也会气到吐血发狂的境地,可是这贾蓉在原著中却仿佛没事儿人一样依旧浑浑噩噩,续弦生子,走马逐兔,日夜笙歌。贾芸读书至此,每每觉得古怪,难道是仅仅畏惧于父亲的积威?还是维系家族的脸面?抑或是有着其他的什么原因呢?
贾芸跟在珍、蓉两人的身后,望着前头那白色的身影胡思乱想,不知不觉,又来到了荣禧堂边的那座假山之前,不过这一回,前头领路的小厮并没有再拐弯,而是直接把三人领到了正堂之中,在那里,贾赦、贾政和贾琏早已在座,而更引人注目的是在他们中间的太师椅上,正端坐着一个鬓发雪白的老太太,嘴角之上挂着一丝慈祥的笑容,望着一脸疑惑之色的贾芸轻轻招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话说书评区这两天怎么如此冷清,莫非清明都出门了~
第一卷 廊上的二爷 第十五章 抬宗
更新时间:2010-6-28 10:32:07 本章字数:2826
“老祖宗,这位就是咱们跟您说的那个廊上的芸哥儿!”
贾芸三人走进堂内,一旁的贾琏连忙跑到那老太太的身边,低头弯腰,笑着在她耳边介绍起来。那老太太点点头,指着贾芸叹道:
“想不到那个憨憨的玗小子竟生出了这么一个出息儿子,说起来,当年你爷爷还是常来咱们府里走动的,只可惜后来你们搬到了后街,这亲戚里也就荒疏了,知道的,说是你们不肯登门,不知道的那起小人,背地里还不说咱们荣宁两府眼里没人。阿弥陀佛,皇帝还有三门穷亲呢,何况咱们……”
厉害厉害!
贾芸暗自赞叹,老太太这番话情理并茂,任谁听着都是一阵舒坦,这份气度智慧果然不愧是红楼中那个众星捧月一般的史太君,贾府老祖宗!
“快,搬张椅子让芸哥儿坐下。”
听着老太太的吩咐,贾琏忙笑着搬来一张交椅,强拉着依旧不明所以的贾芸坐了下来。
“芸哥儿,此次让你前来,却是有一桩大事要与你商议。”
上首的贾政终于开口。
“大事儿?”
贾芸首先想到的便是元春的那张信笺,可是又很快否定了这个观点,自己毕竟还只是一个外人,论理是参与不到贾府的核心机密吧。那么,这所谓的正事儿会是……
“抬宗!”
贾政的国字脸越发显得方正不苟起来,
“将你的宗谱并入咱们荣宁两府之中,从今而后,你便是咱们两府的嫡派!”
“啊?!”
这可是贾芸万万也没有想到的情况,只听说清朝的时候有一个将汉人抬入满洲八旗的制度,没想到这贾家也有将外人抬入自己直系宗谱的制度。
“呵呵,芸哥儿不必如此惊奇,此事在京中勋贵之家乃是司空见惯,并非我贾府独创,你大约并不知道,就连我自己也是抬宗入籍之人呢。”
看见贾芸目瞪口呆,一旁的贾赦却笑着抛出了一个更加惊人的消息!这个荣府的继承人居然是抬宗进来的外支?这也未免太诡异了吧。
“正是呢,说起来那还是他爷爷在世的时候定下来的,如今赦儿可是袭着堂堂的国公爵位,芸哥儿可也不必担心咱们家对抬宗之人有什么偏见了吧?”
老太君贾母悠悠的望着贾芸,沉默片刻,方才继续说道,
“说起来也是机缘凑巧,昨儿里贵妃娘娘省亲,銮驾经过宁荣街,恰好见到你站在街口巡警,进府之后便跟我谈起,说是在街口见到了一个眉目样貌有些珠哥儿影子的人,后来我把他们找来一问,才知道说得竟就是你!”
“珠哥儿?”
贾芸愣了片刻,方才想起应该就是原著中交代的那个不幸早夭而亡,只留下一个遗腹子的贾政长子贾珠,十二钗里李纨的丈夫,贾宝玉的亲哥哥。不过自己会这么巧跟他长得相似么?元春真的在回府的时候注意过自己?还是这一切都是贾家老太太用来圈套住自己的人情网呢?
贾芸虽则是穿越之人,却发现根本看不穿眼前这个一直挂着慈祥微笑的老太太。这个几十年在朝廷和家族纷争中屹立不倒的老人儿,早已被沧桑和世故包裹上厚厚的一层皮囊,很少会有什么事情能够让他们真正动容,或者表露出什么情感了。
“咱们二老爷本来就对芸哥儿很有栽培之意,加上娘娘和老太君的垂询,这才仓仓促促的下了这个决定,想让芸哥儿抬入咱们两府之中,无论荣宁,皆随你喜好,不知道芸哥儿意下如何?”
贾珍也在一旁笑着凑趣说,
“说起来,剩下的这最后一个草字辈的抬宗名额,我本来是存了私心,想留给蔷哥儿的。”
“嗯?抬宗入籍还有名额之限?”
“那是自然,每一辈里仅有两个,你以为岂是那么容易得的?”
这次回答的却是贾琏。
“那草字辈还有一个抬宗的却又是谁?”
贾芸不免有些好奇起来,贾琏笑着一努嘴,贾芸顺势望去,果然是那个一袭白衣,冰冷若水的贾蓉!
“好复杂的关系啊。”
贾芸不由哀叹一声,不过这样倒也能稍稍解释一下为什么贾珍敢如此肆无忌惮的抢占儿子媳妇,为什么荣国府里掌管家事的不是长子贾赦,却是次子贾政,老太君所说的一视同仁,恐怕却是遮人耳目,绝不可能的事情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