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屯故事(84)
这二肥子也真长脸,上了台一张嘴,一下子就把专家和领导给震住了!那小味儿,真是与众不同!
“一轮明月照西厢,
……
二肥子唱得有板有眼,有滋有味,博得领导和专家一阵又一阵的热烈掌声。
观众席上还有两个特别的观众,他们是市里某文化传媒公司的陈总和他的助手大海。
这陈总是干啥的?他是专门出版二人转盒式录音带的。
你可别小瞧这录音带,想当年,正是这小小的盒式带,把二人转和小品带进了千家万户,捧红了一个又一个的明星大腕儿,也让二人转红遍了全国。
陈总对二肥子的演唱尤为赞叹,不时地与大海耳语。
“大海,你看这个二肥子唱的咋样?”
“不错,挺有味道!”
“只是有味道吗?”
“那还有啥?””你仔细听!绝了!这个肥姐这两口二人转唱得真是绝了!不光是柔润,还有厚度,与众不同,而且耐人回味呀!”
大海说:“陈总,她有那么好吗?”
“有,可能比我说的还要好!别看她现在还不太专业,如果出了道,一定是个好苗子!”
“嗯,现在还嫩点儿。”
陈总说:“可她很有培养和包装的价值。你留点神,多来几次,必要的时候我们可以找她谈谈。”
大海说:“怎么,你又想打造新星?”
陈总说:“不行吗?打造新星虽然费力,但总比吃别人嚼过的馍有滋味儿啊!”
“行,有想法!放心吧,这事儿我会用心去办。”
二肥子和二奔儿喽的演出,不光是陈总叫好,也获得了专家的好评。有一位资深的专家说二肥子唱的二人转,除了有点儿原生态土香土色的大碴子味儿之外,还沾有那么点儿美酒加咖啡的味道!既有野玫瑰的泼辣粗犷,又有牡丹花的雍容芬芳,细腻时如小溪流水,豪放处似野马脱缰!说她很有潜力,很有培养价值!并且建议剧场老板,对她多加培养,必要时可以给她吃些小灶,也许就会托起一颗新星!
剧场老板一听也挺高兴,二肥子就这样顺理成章的留了下来。
二肥子这个乐呀,散戏后,她回跑到小吃部和老板娘两个人喝了个一醉方休。
可是二肥子命运多舛,乐极生悲,这好日子没几天,麻烦事儿又来了。
前边我不说了吗,现在进剧场这观众,正戏他不看,专听闲扯淡。二肥子没演几场,这观众就腻歪了,还没等唱几句呢,就往下轰她,“下去吧!下去!”,要不就让她唱“十八摸”,“葡梅架下”。她哪儿会那些呀!
老板劝他改改路子,少唱一点正戏,可她死活改不了。
二奔儿喽跟她说,老板让你咋唱你就咋唱呗,干活不由东,累死也无功!你把正戏减下去,到时候可我一个人折腾,你哼哈答应就行。
二肥子不服,“咋的,让大伙看你耍狗坨子呀?”
“那他愿意看,你啥招啊?”
“看你满台跑圈儿?看你可劲儿往肚子里灌啤酒?”
“啊!那也是能耐。”
二肥子藐视地说:“狗屁吧!你忘了咱们学戏的时候,师傅咋说的了?”
“咋说的?”
“师傅说,光说当不了唱,光耍当不了浪,像不像,做比成样!二人转演员上台你得有做派,一张嘴得好听,一动弹得好看,你们可到好,不是装疯,就是卖傻,要不就往脸上抹土,往身上吐吐沫,尽玩儿埋汰!”
二奔儿喽说“那掌声照样哇哇的吗!”
“掌声也是你们死皮赖脸要来的!”
她把嘴一咧做着鼓掌的动作说:“掌声,掌声,掌声……哼,要照这样演下去,把个精神病整台上来都有人看。”
“那咋的,你没听人说吗,现在没有半拉精神病打底儿,你都唱不了二人转。”
二肥子说:“你放屁!那是艺术吗?”
“行了,你就别较真儿,慢慢适应了就好了。”
二肥子说:“我可适应不了!”
适应不了还真不行。有一天,二肥子在台上正卖力地唱着传统正戏呢,有几个流里流气的年轻人就在台下起哄:“唱葡梅架下!”
“唱十八摸!”
“不会唱下去!下去!”
二肥子一听,头上的汗一下子就出来了。
这几个人这么一闹腾,二肥子唱不下去了,当时捂着脸,哭着跑回了后台。
这时候剧场的老板过来和她说:“丫头啊,你太任性了,你唱的好是不假,可这剧场就跟商场一样,你卖的东西得有人买呀,谁都不会做赔本的买卖!我也是快五十的人了,我能不知道好赖吗?,可眼下这种现象不是一个人两个人就能改变得了的!这是社会问题,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改变这种现状需要全社会的努力,只能慢慢来!我为什么一直强调每天晚上要一定有一码正戏,不是这个目的吗?我能因为这个就不演吗?我这手跟底下还有好几十号人指着它养家糊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