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带着农科院和爷爷一起穿了(225)

作者: 星海灿若 阅读记录

柳氏与荀氏结盟,当初约定的是柳氏嫡女所出才为继承人,可荀延并没有遵守盟约,想模糊继承权不说,还毁人家族传承,但凡有点心气的人绝对不会任他摆布。

当初既然做了抛弃糟糠之妻的决定,那要不就彻底断了赵五娘儿子的继承权,要不就彻底和柳氏翻脸,反正他又不是没做过。

可他一直态度暧昧,甚至还用嫡庶之争的继承权吊着柳氏一族给他继续卖命。

柳氏就算再落魄,那也是传承几百年的大家族,怎么可能会一直这么被动。

没有人是傻子,兔子急了还咬人呢。

如今看来荀氏内部应该也危机四伏,赵五娘不是个心性软弱之辈,时知相信她只要挺过这丧子之痛一定会有动作。

“去盯着郑氏的动静,我总觉得柳氏敢下这样的一步棋,不会没有考虑过退路。”

没记错的话,郑濂也是柳家女婿,他家可没有继承权的纷争,柳氏女嫁给他后已经生两个儿子了吧?

白雀一下子明白了时知的意思:“您是说……”

“还是盯着吧,荀延这次弄不好是要吃个暗亏。”时知虽然一点也不同情荀渣男,但她也不想郑濂占便宜。

操心完荀延家的破事儿,时知的心思又转到了自己家的正事儿上。

四郎和谢六娘的第一个孩子即将出生,她这个当堂姐的似乎得回趟东武城表示一下,尤其是现在这个环境,所有人都盯着六娘的肚子,她就更得回去一趟让大家安心。

不过回去之前她得把“义学”的事计划落实下去。

这些义学平日只上半天课,收的学生都是想上学却没条件上的孩童或者少年,上课内容也只是简单的识字和算数,哪怕是童生也可以担任教学。

其实“义学”真要组织并不难,难在怎么顺利招到学生,大多数穷苦百姓是没有什么意识要孩子读书识字的,毕竟真正供出一个读书人的费用对他们来说是“天文数字”。

“义学”虽然免费,可很多人觉得让孩子去不过是耽误干活的功夫,所以除了少数有些见识和想法的,大多还是不感兴趣。

时知也不着急,现在她人手不够,招多了孩子也教不过来,等教学人手充足了她总有办法让大家见到识字的好处,到时候那些百姓只会抢着送人过来。

因为教课的老师人手严重不足,同时也为了节省成本,时知这两天想出个办法,给之前她成立的“助学金”申请条件加一条。学子在接受资助的期间,必须要到他们当地新建的“义学”进行授课,每年上最少满六十节。

崔氏的“义学”还处在“试点”阶段,桐州最近郡县乡镇都陆陆续续接到通知,要求也不高,提供个能遮风挡雨的地方就行,任课先生除了这些申请资助的学子,还有一些是下放基层锻炼的崔氏子弟和学员,另外就是招募的“义工”。

第117章 二更

四郎的长子是腊八节的清晨出生,崔氏为庆祝这个新生命的诞生布施三日,满月酒更是广邀宾客,场面很是隆重。

满月后的小家伙长得很白嫩,因为天冷所以也没抱出来给宾客看,只些亲近的女眷在四郎夫妇住的院子里看了看。

刚出月子的谢六娘有些圆润,眉宇间还可以看出稚嫩,今日不过是强打着样子装老练应付宾客。

时知应酬完前面的宾客才过来,她到时女眷差不多跟着崔静海的妻子王氏去宴客厅了,此刻只剩还不太能出屋的谢六娘在逗孩子玩儿。

见到时知,谢六娘一下子就拘谨的站起来,但她很快又想起自己是“长辈”,然后有尴尬的坐下。

时知笑了笑,客气道:“小婶母好。”

谢六娘怕她这一点时知也很无奈,她明明每次都很和气,但就是会让谢六娘紧张,四郎甚至跟时知说新婚那几天,因为时知的“请安”,谢六娘都会紧张的打嗝。

为了让自己妻子能好过一些,四郎真诚的请求时知以后见了他媳妇儿千万别再行小辈问安礼,人都快吓哭了。

“蓁侄女好。”谢六娘知道自己不应该这么紧张,可她就是觉得这“大侄女”比自己长辈还吓人。

“你要抱抱阿照吗?”谢六娘还记得自己是主人不能冷场,所以开始没话找话。

时知却没接过孩子,她刚才和族人应酬沾了一身酒气,“我身上味道大,别熏着阿照。”

看着这个小兔子一般的女孩儿,时知其实心里有些发软,崔静海夫妇选这样一个儿媳妇就是怕她以后难做,可这也太软了。

“我今天过来是想和小婶母说说话。”时知尽量把声音放柔,她已经好久没这么耐心的说过话了。

等时知离开,谢六娘看着儿子的睡颜有些愣神,她知道自己性子其实有些面,在家时就是最不起眼的那个,可崔氏竟然就挑了她当儿媳,爹娘都说她是“傻人有傻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