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带着农科院和爷爷一起穿了(259)

作者: 星海灿若 阅读记录

“女郎,清河传来消息,徐淮在启智书院读书的独子一月前就请了探亲假回清河,说是祖母病危回去侍疾,可如今去他家里调查才发现,徐母的确病重但徐淮独子在离开书院后其实根本没回家,他家里人只知道是徐渭秘密派人把侄子接走并嘱咐家里不许对外人提起,全当人还在家。”

徐渭的儿子只是个书院一个普通学习,平日里也没什么存在感,所以他消失这么久并没有引起重视。

“徐淮的独子?不是徐渭?”时知疑惑的问道。

白雀沉声道:“徐渭并无子嗣,徐家的后嗣只有徐淮儿子这一根独苗。”

军中跟徐淮熟悉的人都很清楚,他们家有多看中这个儿子,徐渭对这个侄子也同样爱若珍宝。

一个月前刚好是运输路线被泄露、炮弹和运输部队被炸之前的时间,徐渭在这时候接走侄子,他是怕事情泄露为徐家留个香火?

“不对,徐渭不接人反而能保住徐淮儿子无事,毕竟这件事查出来的东西都指向徐渭自己,徐淮顶多是被兄长蒙骗而且他也已经身死,这件事怎么也连累不到徐淮子嗣头上,徐渭在军中多年不会连这一点都看不清楚。”

“那是他用侄子威胁弟弟就犯?”说实话白雀自己都不太信徐渭能这样做,为了效忠郑濂连自己家唯一的香火都不要了?

“接人的会不会一开始就不是徐渭?”绑票这样的事,时知感觉郑濂不是做不出来。

白雀脸色一变,那只能说明清河和青云军的动向已经被成功探查到,就如同他们暗部渗入敌方一样,对方其实也躲过他们的排查,掌握到很多第一时间的有效信息!

“属下这就去安排清查,一定尽快把所有钉子拔出去。”这是暗部的失职。

时知却没那么乐观:“你觉得郑氏或者荀氏能彻底把咱们安插在他们那里的探子全部拔掉吗?”

当然不能……

所以排查要做,但他们这边的作战部署与人员调动必须进一步要加强保密,以后战争期间所有前线重要将领的家眷也要进一步加强监控,事实告诉他们不是把人留在清河就万无一失的,这次不就被人钻了空子吗?

新年初始,平州郑氏驻军在与青云军和荀氏大军交战一月后最终不敌,平州被崔、荀两家依扬子江南北而分割占据。

郑氏曾经的六州之地已有大半沦陷,此刻甘州西北部防线也在不断汇集郑氏所有主力,而此后青云军却一直再未有更大的动作。

长安

郑濂看着布防图,他心里知道马上就要到最后的决战时刻了,青云军迟迟不动,不是崔氏打算就此罢手,而是他们在等一个时机,郑氏把全部主力放到甘州防线上,要是硬碰硬哪怕赢了,青云军也必然要付出巨大的代价。

崔时知和荀延这两个人此刻虽然联手,可他们终究也在防备着彼此。

虽然知道郑氏或许大势已去,可郑濂仍旧在做着最后的努力,他现在其实还有一个机会,只要荀延能答应自己的条件,那么郑氏也不是不可以归附于他。

虽然之前他们是生死之敌,可局势改变后,曾经的关系也在瞬息万变,崔时知不会考虑和他谈条件,但荀延却不一定,他们其实是有些像的,做事同样不会被情绪左右,都只相信有利益才是最本质的核心。

蜀州

看完郑濂的密信后,荀延一个人静坐了许久,说实话他现在其实是有些拿不定主意的,一旦他接受郑氏的归降,那么就等于和崔氏撕破脸。

还有就是攻打郑氏的理由用得是“诛讨叛国逆贼”,接受郑氏归降,必然会引来天下争议,可是能保存实力吃下郑氏剩余部分,这对他之后的布局很有利,到底要怎么选荀延是真犹豫了。

郑濂信中说只求一处能让郑氏一族能安身立命的地方,荀氏只要不动秦州荥阳,那么以后郑氏就愿彻底归附,甚至可以派郑氏主力当荀氏大军的马前卒。

到了这种时候,荀延也不怕郑濂耍花招后悔,他郑氏已经是穷途末路,趁着还有谈判的筹码,此时来投靠荀氏是郑濂最后的生机。

可他还是要再想一想……

荀延在主帐静坐一夜后,最终把密信烧掉,他走出营帐下令:“把计划增援青云军的五万人改调雪州,让他们从雪州攻打宁州。”

郑濂的条件的确让人心动,他其实也不怕与崔氏撕破脸,要是平常情况他一定会答应,可郑濂有着“里通敌国”的罪名,荀氏若是想继续问鼎天下,那就不能沾上郑氏!

荀氏和崔氏的盟约,在现在这种局面已经很难维持,那索性他们就各凭本事吧!

时知在接到荀氏突然进攻宁州的战报时没有很诧异,荀氏不来甘州选择宁州其实对于荀氏来说未尝不是更好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