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带着农科院和爷爷一起穿了(265)

作者: 星海灿若 阅读记录

这其实是个好事,在清河也不是姓崔就家里富得流油,很多旁支财政状况并不好,时知给他们安排新产业安家立命虽然要背井离乡却也是个出路。

更何况如今这半个天下都是崔氏的地盘,他们也不需要整天龟缩在清河才能受到庇护。

这些产业虽然说头十年家主府要拿大头,可只要完成规定的数额后面就都是他们的了。

这政策一出,清河上万崔氏族人就少了三成,紧接着时知又安排一批学问和名声不错的族人带着家眷去各地书院任职。

同时时知还下令以后崔氏族人凡是要出仕都必须经过科举考试才能任职。

时知这一系列措施在旁人眼里就是在扩大崔氏一族的影响和名望,但崔教授却很清楚时知这是要把在清河的崔氏打散开来。

“等过些年,把他们的户籍都落在他们去的那些地方吧。”步子不能越太大,不然容易遭到反弹。

第134章 二更

郑氏覆灭的消息传回清河后,百湖悄悄去了一趟荥阳,他想亲眼看看这座他老师出生长大的城是如何改天换地的。

临走前他把昔日的仇恨埋进了那些被推到的残垣断壁中,新的城池要重建,他也有了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此生终于不用再负重前行,老师知道后应该也会欣慰吧……

百湖他想要把郑熏重建百工地位的理想传承下去:“我知道会很难,所以才向女郎请求帮助。”

时知考虑了许久,最终答应了下来:“原本就答应过你,或许现在可以试一试。”

这个时代的墨家思想虽然同样衰落,可在几百年前它自己拐了个弯儿,和时知前世世界发展的脉络还是有出入的,比如它把墨家的工匠精神引申得更具体成为百工技艺集大成者的代表,又比如它曾经在某个时期兴盛过然后因为冲在第一线与贵族特权对阵,导致它再次迅速凋零乃至快要消亡。

今年中秋刚过,崔氏就发布一则公告,广邀天下奇人异士到江南淮郡,崔氏将在这里举办一场“英杰赛”,只要来者能顺利通过崔氏设下的三关,就可获得五百贯奖金外加崔氏一个从八品官职!

而且公告明确表示,报名者不论出身、年龄和性别,只要你能通过三关考题,就可以获得这丰厚的报酬外加崔氏提供的公职职位。

公告最后标明一点,崔氏治下有意报名者可在限定时间内去自己所在辖区的府衙报名,等身份信息核实后官府会统一送他们去淮郡,只要自己准备伙食费即可,若非崔氏治下亦可到淮郡报名,但所有费用就得自己负责。

考题虽然分三关,但每一关考试内容却有十几种,天文、地理、治水、医药、木工、酿造、制器、冶金等等,三关考核难度由易到难、由难到精,能通过三关者必定都是各行各业的大师级人物。

从事这些行业的人其实大多都是贱籍,崔氏竟然肯为他们放良籍甚至任官职,崔氏世家出身也不缺匠人,为什么要招募这些人呢?

很快小道消息满天飞,最引人注目的一条就是说崔氏要扩大雷火生产,而这些人当中有一部分人要被选去制作火炮,为了防止被人探查到雷火制作具体工序所需要的匠人,所以才大范围招募。

这消息一出关注的人就更多了,大家现在都知道那雷火是人为造出来的,可它到底怎么制作由谁制作却仍旧是个迷。

如果是这样那似乎有些顺理成章,多年前崔氏也招募过一批工匠,但当时大家没有太在意,那些工匠的去向如今也不可查。

有了这个消息预热,报名参赛的人就更多了,不冲别得光放良籍这一条就让无数贱籍匠人心动。

天下动荡之后,很多大户人家的私匠飘零四落,虽说很多人能不做私奴且拥有手艺也不难糊口,可终究是如同浮萍断梗一般前路渺茫。

有了这么一个机会,很多技艺超出的匠人便动了心思,这或许是他们唯一能翻身的希望。

云州

荀氏当然也收到了关于“英杰赛”的信息,只不过他们考虑的就要更复杂一些。

雷火是何等重要机密,怎么可能会让半路来的人参与,崔氏大张旗鼓放出这等消息到底有何图谋?

莫非是得知荀氏最近在悄悄寻访能铸造神兵利器的能工巧匠之事?

荀延最近一直都很警惕崔氏那边的动静:“把底下的人再排查一次,看是不是消息泄露。”

自从打探到郑濂把最后的力量交易给时知,荀延第一件事就是把荀氏治下的暗桩排查又升了一个等级。

于是荀氏治下限制人员流通的条令更严格了,不管崔氏出于什么目的,荀氏都不愿意他们治下的能工巧匠跑到崔氏碗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