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古代卖奶茶(167)
“小姐,明天是中秋节,听说晚上还有花灯会呢,我们再出来逛啊!”墨香也难得起了玩心。
白若薇自然是同意的,几人根据当地人的指引,来到了有“杭城明珠”之称的岚湖边,湖中有一座贯通南北的长桥,长桥左右两侧有两排石灯笼,晚上点上灯后,远远望过去就像一条腰带镶嵌在湖上,所以叫“玉带桥”。时值八月中秋,湖边开满了荷花,微风吹过,荷叶掀起阵阵绿浪,美不胜收。
“小姐,那边有画舫,我们去游湖吧,你看,还有船娘在摘莲蓬。”书香拉了拉白若薇的袖子。
白若薇无奈地点点头,上了一艘画舫。船娘是个三十几岁的本地人,见白若薇几个姑娘家来游湖,就笑着说:“几位姑娘是外地人吧。”
白若薇点点头。船娘见白若薇点头,很热心的给白若薇介绍起杭州的风景。时不时经过荷叶丛,书香就伸手摘两个莲蓬,几人剥着莲子,听着船娘带点软糯的声音介绍着湖光山色。偶尔还有戴着斗笠划着小船的姑娘,一边摘着莲蓬一边唱着小调,从她们身边经过。
白若薇虽然听不太懂,但是吴侬软语的柔情蜜意却渗透进曲调里,比她听过的所有情歌都能打动人心。
突然,一阵如裂帛般的琴声打破了湖上的旖旎,紧接着是一阵快过一阵的琴声,如同金戈铁马,时而铿锵,时而激昂,宛若两军在面前厮杀,刀光剑影中,尸横片野。船娘停下了划桨的动作,白若薇循声望出去,琴声从不远处的一艘画舫上传来,湖风吹起船上的纱帘,隐约透出一个背对着她们的白色身影。
白若薇还没看清那人的样子,突然一阵清脆的笛声加入进来,琴声突然变得轻柔起来,如同战后幸存的士兵见到了久违的情人,说不出的委婉缱绻。不知是笛声配合着琴声,还是琴声配合着笛声,两者缠缠绵绵的演奏了很久,才慢慢平息。
白若薇又看了看那画舫,有另一个蓝色的身影坐到了白衣人边上。看这身影,应该是两个男子。白若薇不禁起了一些不纯洁的心思,看这琴笛那么契合,这二人要不是两兄弟,就是两基友……
白若薇刚想让船娘将船划走,又听到那艘船上响起了琴声,白若薇愣了一下,这曲子不是公冶贤给她的书里的吗?据说还是他自己谱的曲。难道早已流传的街知巷闻了?那还搞得跟什么武功秘籍似的,郑而重之的交给她。不得不说的是,这首曲子其实挺难的,她至今也没学会,这个弹琴的人却弹的非常的熟练,可见技艺高超。
如果这首曲子还可以说是盗版的,那接下来的曲子,就让白若薇惊的下巴都要掉了。因为白若薇竟然听到了《沧海一声笑》。她确定这个时代是没有《沧海一声笑》的,她只在公冶贤的面前弹过一次,在这个世上,除了公冶贤和她,应该不会有第三个人会弹这个曲子了。
这个版本的《沧海一声笑》与公冶贤的不同,公冶贤是看透一切,过尽千帆后的了悟。那个笛声又适时的加入了琴声中,与之前的缠绵悱恻不同,这次的琴笛合作透出一种不羁和洒脱。
《沧海一声笑》是一首很特别的曲子,曲调其实并不复杂,连刚学琴的幼童都能上手,但无论是歌还是曲,都透露出一种豪情万丈,肝胆相照的气魄,这不是一般人可以驾御的了的。
“沧海一声笑,滔滔两岸潮,浮沉随浪只记今朝,苍天笑,纷纷世上潮,谁负谁胜出天知晓,江山笑,烟雨遥,涛浪淘尽红尘俗世几多娇,清风笑,竟惹寂寥,豪情还剩了一襟晚照……”
白若薇和着琴笛声,大声唱了起来。一手拿着簪子,敲击着桌上的茶杯。船上的人似乎是听到了白若薇的歌声,弹的更大声,笛声婉转,在湖面形成了回响。
一曲终了,三个丫环都鼓起掌来,“小姐,小姐,这首歌好好听啊,我好像听出了……听出了……”书香想了想,不知道该怎么形容。
茶香接了一句:“听出了侠义。”
白若薇也鼓了鼓掌,对茶香比了个大拇指:“厉害!”
茶香被夸的有些莫名其妙。
远处那艘船缓缓靠了过来,船工朝白若薇这边喊着:“船上的小姐,我们公子问您可有时间,他想请您喝个茶。”
白若薇望了望那艘船,靠近了些,她才看到那个白衣人,似乎是个年轻人,另外那个蓝衣人年纪也不大。
“小姐,这里人生地不熟的,我们还是小心一点。”茶香也看了一眼,有些警惕。
白若薇大致已经猜到了对方的身份,这人要不是跟她一样穿越过来的,就该是她那个便宜师兄了。但是没人告诉她,柳随风的年纪竟然那么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