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崩-[元](84)+番外
万一太子有兴趣,要点戏,不能临时拉角,得做好万全的准备。
兰贵坊还在停业中,现在也要花大价钱装修,从里到外所有角落都要打扫得一尘不染,太子殿下就算不来他们兰贵坊,也要做好准备,万一太子殿下随机选中了要来兰贵坊,不能失了脸面,否则地方官员会追究他们的责任。
地方官承诺,太子殿下回去后,兰贵坊就能重新开张,这也算是好消息。
万家班又开始热闹地排戏。
一切按部就般。
……
据说太子的船队还有两日才到,临安城内,已经开始第一次剐地皮。
城内所有商户会馆,各大商行老板,都接到消息,有钱人可以通过捐纳的方式,获得拜见太子的机会。
众老板均是一怔,什么意思?
哦,是要捐钱,捐了钱就能拜见太子,要是不捐呢?你不捐也行,这个全凭自愿,你爱捐不捐。
捐纳银钱的老板,将会登记在册,拜见太子也按捐钱多少顺序来,有人就在想,捐多捐少是其次,如果大家都捐,我不捐,就显得很特殊。
再一啄磨,这事不对呀,太子殿下或许不计较谁捐了多少,但谁没捐,名单上没名字,就一目了然,咱不是不捐,是在意那名单上没有我的名字。
几位大富商带头捐,羊群效应一出来,后面的商人老板全部跟着捐。
地方官忙着收钱,造花名册,一时间收钱收得手软,数钱数得眼花缭乱……
……
地方官为什么这么跪.舔太子殿下,也是有原因的。
当今太子十四岁被受封皇太子,稳坐太子之位至今已有十三个年头,这位太子殿下是正宫皇后娘娘所出,而且是皇长子,名正言顺的皇太子。
将来宫庭内部会不会发生狗血的储君之争,大家也不知道,但目前来看,太子殿下就是未来顺应天命的皇帝。
太子殿下第一次来临安,是按皇帝之仪仗出行,文武百官当然要按君臣之礼,用最高规格来接待。
还有三天两夜的时间做安排,地方官忙得人昂马翻。
临安城内的消息都传遍了,街头巷尾人尽皆知,太子殿下要来咱们临安了,好热闹。
街面全部要求整洁,堆在门口的杂物必须全部清理干净,连续两天都有官府派人来泼净水擦洗地面,再撒细土,要饭的叫花子由官府统一安置管吃管住,不准出现在街面上,百姓全部换上新衣裳,任何外地口音的人来问什么话,都要回答,咱们临安的百姓很富裕,不缺吃不缺穿。
虽然富人被刮了一层皮,但穷人得到了实惠,没新衣的,官府给你送,没钱修葺大门的,官府帮你修,叫花子流浪者,暂时可以住到能避风挡雨的地方,还管吃喝。
……
这天,风和日丽,万里晴空无云,京杭大运河两旁鸟语花香。
太子的龙船队伍顺江而下,大龙船三艘,分别是太子与太子妃乘坐,家臣家眷们乘坐,各位随行大臣乘坐,小龙船,水殿浮景等百余艘,随行百官按品位分别乘坐。
挽船壮士上万人,另有随行伶人,乐师,卫士兵等,船只航行时首尾相接十数里,照耀川陆,骑兵夹岩护送,旌旗蔽野,可谓“烟销凤盖,波浸龙船。”
当朝名流诗人柯丹丘,写下了《题赵子昂诗卷三十韵》:“江汉龙船下,东南王气收。”等佳诗名句。
临安位于京杭大运河的端头,码头上早已等候多时的地方官员无不翘首相盼,终于看到太子的龙船,可算来啦。
码头也被清场,今天所有货物不准装卸,码头的工人全部离开,最大的事情就是接驾。
只见当朝太子爱猷识理达腊那银盘似的大脸盘子,穿着贵气,膀粗腰圆。
在众人的拥护下,太子殿下缓缓下了龙船。
接驾的官员们全部跪拜在地,捐纳的富商们,也在外围跪着,他们等着要依次拜见太子,这都是安排好了的。
丝绸铺地面,太子心情不错,听着地方官依次上前汇报工作。
又有太监拿着花名册来报,说临安的富商十分仰羡太子殿下的风姿,都捐纳了银钱或奇珍异宝或美味珍馐,只为儆见太子殿下。
爱猷识理达腊听了很高兴,点头准了。
排在外围的富商按要求,依次排队去拜见太子殿下。
这个队伍最末端,有人珊珊来迟,官兵已经清场了,才有一人似行动不便,被另一人扶着,一瘸一拐地走来。
官兵拦住,不让他进。
那人出示了札八儿的腰牌,官兵立即抱拳行礼,让他进去。
这两人进来后,也不急,就站在富商的最末端。
富商们议论纷纷,这俩人是谁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