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书后我和摄政王HE了(461)
可是眼前这个年轻人,想要的宏图天下,却不是短短十年时间可以完成的。
他需要太长的时间了,甚至到了下一代也未必会完成。
他现在做的就是在打基础。
所以是真的有些可惜。
夏云桐的手指放在了他的手背之上,而沈栖心口跳了一下,声音低沉暗哑,一双星眸格外的认真:“桐桐,我连自家人都算计,你会不会觉得我是个坏人?”
夏云桐果断的摇头:“你不坏,相反,你这行为太帅了!”
听到这话之后的沈栖心口一松,眼底瞬间弥漫出笑意,随后,一挥衣袖弹灭了烛火。
月光透过窗子照进室内宛如披了一层朦胧又旖旎的轻纱。
月色,刚刚好。
第356章 网中之鱼
第二日,几乎从来不出现在南梁国朝会上的镜山王来了。
很多人的视线都在他和摄政王之间来回的交换。
就算封锁了消息,可是这么大的事情,怎么可能没透露一点风声?
况且这也不是什么国家机密。
所以站在这金銮殿上的大臣们,就没有一个不知道这两个人之间发生的事情。
有一部分人以为镜山王,这是来告状来了。
毕竟他可损失了不少银子,虽然大家心里都清楚,其实这也不过是左右手的事儿,可毕竟赌坊有赌坊的规矩。
有的人猜测镜山王当初之所以提出那个让沈二郎自断手脚的条件,其实就是吓唬吓唬他。
但却没想到,沈家那两个哥哥,还真的就做出这事儿来。
有的人觉得沈家两个哥哥这么做是对的,要不然那就是无底洞,到最后怕不是要卖儿卖女或者连摄政王都会被搭进去。
也有人说,哪有那么可怕,镜山王也是个有分寸的,他再怎么惹也不会将摄政王惹到那个地步。
有人还说千金散尽还复来,不管咋说都是血脉相连的亲兄弟,这下手也太狠了。
反正是众说纷纭。
沈家人这段时间待在府里,老老实实哪里都没去。
关键是他们也不敢出去。
话又说回来了,可能镜山王也没想到沈家人真会做这样的事情,白白的损失了那么多两银子。
不说银子,这如果按照规矩,现在的沈府郊外的庄子,还有他们那些赚钱的铺子,就都是镜山王的了。
所以镜山王肯定是怨气难平,来找皇帝告状来了。
两个人站在两侧,谁都没看谁。
所以大家也猜不出他到底是要做什么。
如今的南梁国朝会,乱七八糟的事少了,基本上都是干货。
然后在大家的注视之下,镜山王递上了连夜写好的折子。
沈哲绷着小脸,坐在龙椅之上,另一旁站着赵俊生,另一侧是他的大太监总管娄泉。
沈哲如今处理朝务已经越来越熟悉了。
他身后站着的是太皇太后皇太后以及摄政王爷,所以这些大臣自然不敢掉以轻心。
沈哲一目十行地看完了折子。
并没有感到惊讶。
因为在此之前摄政王已经与他通过气了。
可以这样讲,他和摄政王都在等着镜山王将这个折子递上来。
看完折子之后的沈哲,又让镜山王上前禀奏。
镜山王就将自己的想法再次的复述一遍。
这些大臣们惊呆了。
真的没有想到,历来一毛不拔的镜山王,今天是要大出血。
为什么呢?
为什么会这样呢?
真是太让人奇怪了。
可不得不说,镜山王的提议让户部尚书沈知寒心头暗喜。
镜山王成了散财童子了。
十年的盈利收入。
有多少呢?
沈知寒觉得他都算不出来了。
但是肯定会将国库给装满了。
所以沈知寒现在考虑的事儿是,要不要将国库的大库房马上开始扩建呢?
而镜山王又将自己赌坊和青楼整治情况,与沈哲汇报了一遍。
基本是与摄政王沈栖暗示的差不多。
然后镜山王又说拿出一笔银子,建立大作坊,安排整治之后没有生计维持的伙计。
自然也包括那些青楼女子。
能回家的青楼女子给她们安置银子,不能回家的都让她们到绣坊里,会给她们建统一的住宅,都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自力更生总是会越过越好的。
朝中所有的大臣对镜山王的提议很受触动。
真的没有想到镜山王竟然考虑的这么周到。
是要散尽家财也要做一件大好事吗?
接下来就顺理成章了。
摄政王沈栖提议,在此基础上倒不如成立一个农工司。
此司涵盖的项目要多一些。
比如种棉花种蚕,从种植收获到后续加工售卖,都可以归到这个部门。
也会试探性的成立一个种植药材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