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相(193)
心中既然有了这种想法,陈绍哪里还等得了,一口饮尽了杯中刚刚斟满的酒水,往桌面扔下碎银,大步离去。
——
丞相府外;
两位守在门口的下人歪歪扭扭地倚靠着门前石柱,顶着盛夏的灼灼烈日昏昏欲睡。
耳听不远处马蹄声传来,只见一人一骑打东边赶来,那人一手勒住缰绳,不偏不倚,正好停在府外。
“什么人!”被惊醒的下人快步走上前去,指着马上的人高声呵道。
这人翻身下马,一拍衣袖,不卑不亢应道:“在下刑部陈绍,有要事求见丞相,劳烦通传。”
两人面面相觑,都在对方的眼中读出了疑惑。刑部陈绍?什么人?没听说过啊。
刑部尚书徐阑他们倒是都认识。除此之外……谁有功夫记住这些个小吏姓甚名谁。
“走走走,丞相府是你随意能进的吗。”
这就要赶人了。
陈绍自小到大最恨的就是被人看扁,在江陵时没人看得起他也罢,入了京来还是如此!心中已经压着一股怒气,若是照他以前的脾气,不嘲讽回去才是奇了。
可今日不同,眼看陈渝身败名裂之日近在咫尺,他必须咽下这口气。
陈绍脚下半步不让,面含轻笑从腰间取下一包碎银子递上前。
“我看两位顶着炎炎暑气在这儿当值,实在不易。这是一点心意,就当请二位吃个冰碗饮盏梅子汤。”
“请两位通传一声,陈某有关于户部尚书的机密要事相告,望丞相赏脸相见。”
左边这人掂量了一下手里的东西,顿时喜上眉梢。再相视一眼,果不其然不出陈绍所料,这两人的态度顿时转变了。
“大人稍等,小人进去通报一声。”
说罢,一人匆匆转身推门进去,另一人堆着笑脸朝他点头哈腰。
约莫一盏茶的功夫,门开了,那人跨过门槛出来,脸上的神情却有些尴尬。
“大人,实在对不住,咱们丞相……丞相说不见。”
陈绍一愣,有些急了:“你没跟丞相说是关于户部尚书陈渝的机密要事吗!”
那人低着头连连欠身道歉,语气无奈至极:“小人都如实禀告了,丞相说没兴趣,让您回去吧……”
这不可能,他听说庚和年初时江晏就是当今陛下的属臣,事关安王一党,他怎么会没兴趣?
陈绍必然是不信的,一口气堵在心里不上不下,看了看面前两人,又看了看丞相府门前的牌匾,犹豫再三,还是道了一声“多谢。”随即翻身上马,扬长而去。
回到自家府中之后,陈绍把自己关在了书房里,坐在桌前看着桌上凌乱的书籍笔墨,一时有些茫然。
他早听闻江晏自打封了丞相以来只知自保,遇事不掺和不表态,只会一味和稀泥。初听闻此事的时候他还半信半疑,有了今日这么一遭才知道是真的。
若是江晏都不管事了,他还能找谁?
中书令于桓,那是个急脾气,眼睛还长在头顶上,毫无远见,这事跟他说了必定被他一人独占功劳。
尚书令薛继……谁不知道他与陈渝交好,即便后来分道扬镳,儿女之间亲事可还没断呢,薛继怎么也不可能置旧友于死地。再者,除了陈渝,他的下一个眼中钉就是薛继。
陈绍胳膊撑在桌上,手捂着额头,只觉头疼欲裂,心急如焚。
耳边听着一旁窗边的鱼缸里传来水声,思绪百转千回,忽然有这么一瞬间,不知怎的,似乎灵光一现,想起了什么。
刑部尚书徐阑!
陈绍顿时豁然开朗,一掌拍案起身,在房中来回踱步,心中暗自算计着。
徐阑是陛下的亲信,为人又较为正直,至少这么多年来没见过他像于桓似的争名夺利,又是他顶头长官,是若登门,徐阑必定会见他!
眼看天色渐晚,不容迟疑,再等可就日暮了。
陈绍掸了掸衣袖,推开书房的门,匆匆出了府邸,又翻身上马扬鞭朝徐阑的府邸而去。
到了门前,正好看见徐阑的轿子落地,陈绍赶忙下马上前,朝着人直呼:“徐大人!”
两旁的下人被他惊得一怔,下意识伸手阻拦:“做什么的!”
此时徐阑已经探身从轿子上走了下来,仔细打量了一番眼前身着常服的陈绍,在脑海里搜寻了一番,好像有点儿印象。“刑部的?”
陈绍一听,这是认得他,顿时心生窃喜,朝人拱手行礼:“在下刑部陈绍,见过徐大人。”
徐阑挥了挥衣袖,说道:“不必多礼。你寻我有事?”
陈绍这便直言来意:“在下有要是禀告徐大人,事关户部尚书陈渝。”说道陈渝的时候,他刻意加重了语气,同时挑眉对上了徐阑的目光,眼中尽是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