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权柄(805)

作者:三戒大师 阅读记录

两人点点头,恭声道:“法师。”昭武帝点点头,算是认可了。

卓言又道:“那陛下地自称是否应该改为‘贫僧’或者‘老衲’更恰当?”

“朕……哦!贫僧听你的就是。”一不用‘朕’之后,昭武禅师的气势顿时大减。

“父皇。呃,法师。儿臣看着庙里的大师头上都有戒疤,”两人提意见上瘾,竟然开始琢磨着给皇帝脑袋上点香疤了。

“放肆!”昭武禅师终于忍无可忍,狭长的双目微微眯起道:“就当贫僧受戒在心吧!”没有眉毛之后,光头的皇帝和尚,看上去凶悍了很多,吓得两人赶紧磕头请罪。

……

“起来吧!”昭武禅师淡淡道:“还有没有要问的?”见两人摇头。他坐正身子道:“那好,朕来问。”

“陛下请讲。”两人齐声道。

“这离着大名府多远?”昭武帝轻声问道。

“来前老奴记着路,大概二百五十里。”卓言小声道。

“那大名府地大军,最快多长时间到这里?”昭武帝眯眼垂询道。

“这边报过去就得一天,那边大军准备起来,怎么也得两天,路上怎么也得再耽误个五天。”卓言胸有成竹道:“八天之内应该不会有大军出现,我们要面对的。不过是夏津县城里地三千齐兵。”

“最近的农场在哪里?”昭武禅师沉声问呢:“有没有抓到俘虏?审问一下,齐国军垦的农场都在什么地方?”

“陛下要解救我们的战俘?”卓言轻声问道。

“他们都是因为朕而被俘的,贫僧有义务把他们解救出来。”昭武禅师面色坚毅道:“而且我们的人数不够,若不采用这种法子,连那三千人也对付不了。”

“老奴这就下去看看。”见陛下主意已定,卓言不复多言。开始抓紧操持起来:“可别让他们都给宰了。”说完便起身告退。

……

屋里只剩下昭武禅师和秦霑父子两人,气氛却并不比方才融洽……

昭武帝一双眼睛闪着幽幽的光,毒蛇一般盯着自己地儿子,把秦霑看的浑身不自在。

刚要找个由头躲开,却听皇帝淡淡道:“很好笑吗?”

秦霑被皇帝问蒙了,使劲摇头道:“不知父皇说的什么?”

“朕还不知道你笑得是什么呢?”昭武禅师勃然作色,没了头发的遮掩,额头青筋毕露,突突直跳,咬牙切齿道:“看见君父落难。你很开心是不是?”

秦霑心中‘咯噔’一声。暗叫道:‘原来如此。’不由瞠目结舌,不知道从何解释。

昭武禅师还真没冤枉秦霑。也许是从小受压抑太重,以至于使他的人格也发生了扭曲……自从看到自己的亲爹那番惨样,秦霑就爽毙了,虽然不是他亲手所为,但依旧让他快感如潮。

也许卓言看了也很爽,但老家伙城府深,能把心情表情都藏起来,让精明如昭武帝都猜不透,自然也不会引起皇帝的不快……开玩笑呢,别看陛下装着挺淡定地,但心里还不知藏了多少怒火呢?卓言这种老滑头怎能触霉头呢?还是留给年轻人慢慢享受吧!

因此所有的责任都成了秦霑的,包括让心灵受创的昭武帝,发泄胸中愤恨的责任。

……

“过来。”皇帝陛下冷冰冰道。秦霑赶紧膝行上前,迎接他的却是昭武禅师地大嘴巴子。

‘啪’的一声,十分响亮!打得秦霑半边脸顿时红了。

“自己掌嘴二百。”皇帝陛下面无表情的下令道:“若是再犯,朕让你死无葬身之地!”

秦霑汗如浆下,面色如金纸一般难看,却仍然一下下地执行着皇帝的命令,没有一丝折扣。

第556章 没有什么不可能

八月十五上京城,天高正黄昏。

太阳尚未落山,一轮清淡的圆月便高高挂在了东天。微风轻拂,布谷归巢,正是菊花遍野、稻谷金黄的拜月好时节。

中秋节可是个大日子,这时候上京城的家家户户,早就该蒸螃蟹、煮毛豆、摆菊花、置贡品,准备欢天喜地拜月神了。

虽然今年该干的一样没落下,却怎样也找不到往年的欢庆气氛了。整个齐国都城都笼罩在惶恐与不安之中……

百姓们听外地逃难来的说,秦国强盗在牧野原一战击溃百胜公的大军,又从牧野城出发,连克黎阳、濮阳、内黄三郡,将齐国的北粮仓的三百万石秋粮付之一炬。

尝到甜头的秦军一鼓作气,沿着济北河一路向东,先后攻陷阳平、华府、高唐、平原四府,七战七捷,烧毁县城、府城三十余座,斩首十余万,焚烧秋粮一百五十万石……要知道齐国北方一年也不过收获七百万石的粮草。

秦军如蝗虫般劫掠的,席卷了齐国的东方最富庶的三州之地,致使数百万人流离失所,直接损失达数千万两之巨!

恐慌在齐国的两京十三州疯狂蔓延,街头流言四起、巷尾谣传不休。人们一会说秦国的强盗不吃粮食、专吃人心;一会儿说他们已经打下了河间府、侵入了京畿地带,不日便会出现在上京城下;一会儿还说,这次带兵来打的。正是上官丞相当年力主放走地那个小质子,可谓自作孽啊……

起初传的凶、信的少,人们对百胜公大人的信心已经到了盲目的的步,哪怕知道齐军败于牧野原,也天真而固执的认为,这又是老公爷‘诱敌深入’、‘瓮中捉鳖’的好戏,根本不相信一个初出茅庐地小子。能将神祗一般的人物打落云端。

但当各地勤王军队陆续开进京师,顺天府大索京城、搜捕间谍后。上京城地气氛不可遏制的紧张起来,物价漫天飞涨、家家紧闭门户,一副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样子……

普通百姓尚且如此,何况他们的父母官,何况父母官的扛把子乎?

……

丞相府气度依旧,古槐树苍劲如故,只是忒的抵不住秋风的摧残。夏日那墨绿地冠盖,已经有些枯黄斑秃了。

两队威武的仪仗,护卫着一辆华丽的大轿,在院子安静的等待。不一会儿便见着一位须发银白的清矍老者,从后院缓缓走来。

那老者身穿蟒袍、腰缠玉带,正是当朝一品太傅、左丞相上官云鹤、字明德是也。与四年前相比,他更加消瘦、原先花白的头发变成纯白,那保养得宜的脸上。也终于顽强地爬上了些许代表衰老地皱纹。

甚至连挺直的腰杆,都显得有些佝偻了。

他太操心太劳神了。自从按照那张谏之的《齐国改良邹议》开始变法以后,朝局便一天天失去了控制……

这事儿要从齐国的症结说起,齐国的问题在于四个字‘入不敷出’。

这个国家太能花钱了!内部方面,因为官员‘征辟举荐’制度的盛行,致使世家大族肆无忌惮地在朝中安排子弟、享受国家奉养。甚至一些豪门的门子仆人,也能挂个县丞、主事之类的官衔,堂而皇之的领取朝廷禄米。

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官员数目持续膨胀激涨,冗官虚官无数,到了新政之前,已经达到两万多人,十倍于国初!这导致政府开支激增,仅此一项每年所耗何止千万?

而对外方面,与秦楚两国的百年对峙。致使军队人数居高不下。在此次大战之前,兵部在册达人数到了历史峰值。约一百二十五万九千人,使得军事费用增加,正如《邹议》中所说,‘养兵之费,在天下据七八。’

耗费如此之巨,而收入又如何呢?

齐国给予皇亲国戚,士族豪门,军、公人员极大的特权,允许其免交赋税、免服劳役。甚至是一般的乡绅土豪,也可以通过行贿地方官府,偷逃税赋。而这些不向国家贡献的特权阶层,却掌握着天下五成以上土地、七成以上的工坊、几乎全部的盐铁矿藏……

因此国家庞大地开支,便全部落在仅耕种大齐土地不足五成地农民身上!这样的国库焉能不空虚?

上一篇: 大官人 下一篇: 官居一品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