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官居一品(1034)+番外

作者:三戒大师 阅读记录

“要的就是这个错觉。”沈默自嘲的笑笑道:“当兵的可不是当官的,他们只认带着他们打仗的,谁买我这个初来乍到的经略的账?”说着轻哼一声道:“说不得,还得借借默林兄的威望和感情……”

最后他沉声下令道:“大军便在正阳门外等候,呈分散阵型,广立旗帜,显得人数越多越好。”

“遵命!”

※※※※

拂晓十分,戚继光带队出发了,戚家军名不虚传,无声无息的绕过一段城墙,天光渐明时,已经出现在正阳门外。

戚家军这才发现大明朝南都的正门,已经变成了乱兵狂欢的穹庐,一堆堆篝火将熄未灭,满地是吃剩的碎骨、喝光的酒坛,还有臭烘烘的便溺之物。鼾声大作中,一个个坦胸敞怀的乱军,醉气醺醺的躺了一地,竟没有发现有大军靠近了。

看到眼前的景象,戚继光深感痛心疾首,数年前他在苏州时,多次和南京守军配合歼敌,那时他们的军纪和战斗力都属上乘,斩获颇多,战功累累。不意别去经年,这些兵卒竟军纪败坏害民若斯,叫人气愤之余,又十分心痛。

深深吸口气,他有力的一挥手道:“直接进军,占领东西二府,不必理会些许散兵游勇!”

于是戚家军将士开始跑步入城,整齐的脚步声惊醒了城门下的乱兵,他们揉着惺忪的睡眼,看到一支衣甲鲜明的军队已经开到眼前,登时吓得不知所措,许多人一动不动,差点被大军踩踏致死。

大军一开进城,便分左右开进,一路杀向西边的金吾卫衙,一路杀向东边的守备衙门,路上碰到前来查看的乱军,根本不睬不理,直奔目的地而去。

后面穿着耀眼官府,打着帅旗的锦衣卫,则在朱五的率领下,向千步廊奔驰而去,虽人数不多,却气势十足。

戚继光去的是守备府衙,这里是南京城卫军的指挥所,倒是守卫森严,看到戚家军冲进来,紧张的问道:“什么人?”

“东南经略麾下,戚家军!”回答声如雷贯耳,顿时将守军石化,毫无阻止的意思……

戚继光畅通无阻的进去,见到了张皇失措的南京守备、魏国公徐鹏举,以及一干守备将领。

国公爷望着跪在阶下的戚继光,竟然淌下泪来,颤声道:“你,你们可算来了……”

戚继光暗叹一声,徐达后代竟然窝囊若斯,真给自己的偶像丢脸。但他面上仍毕恭毕敬道:“末将奉沈经略之命前来,救驾来迟,请国公爷恕罪。”

“来了就好,来了就好。”徐鹏举如释重负的笑道:“沈经略现在何处?”

“就在城外,旋即便到。”戚继光恭声答道。

“哪能劳他大驾呢。”徐鹏举激动的对众将道:“快快随我前去迎接。”

第七三一章 定风波(上)

沈默果然不久便进了南京城,来到守备府衙,魏国公徐鹏举帅众将齐到大门迎接,两人曾经是打过照面的,只是当时沈默不过小小知府一枚,而号称岳飞再世的徐鹏举则是新鲜出炉的国公爷,自然不会将前者放在眼里。

但此一时彼一时,当年那个小知府,已经成了朝廷重臣,东南文帅第一的经略大人,而平素举动乖舛的国公爷,却在振武营兵变中狼狈而走,被乱卒呼为草包,丢尽了祖宗的脸面,自然把大尾巴夹得紧紧。见了沈默也将姿态放得低低的。

而待人接物向来是沈默的长处,不会因为地位的变化而退步,所以两人见面显得格外亲热,仿佛重逢的老友,相互倾诉别情,寒暄毕,国公爷才迎经略进入了衙房。

徐鹏举见经略一行满身风尘,尤其沈默更显得倦容颇重。面带土色,知道这是连日奔行所致,心中顿感不安,道:“请经略先稍稍打盹,沐浴更衣,再来议事不迟……”

沈默摸一把脸,发现两指皆黑,不由笑道:“这下子,演张飞不用化妆了。”引得众将笑出声来,一直十分紧张的气氛,登时放松了不少。

徐鹏举又请沈默去更衣,却被沈默拒绝道:“城中哗变,军情如火,咱们还是先议事吧。”又安抚众将道:“诸位留守,也多辛劳,咱们都咬咬牙,过去这一关,但睡他三天三夜也无妨。”又引得众人一阵笑,徐鹏举道:“经略大人鞠躬尽瘁,实乃我辈楷模呀……”

沈默笑道:“您就别捧我了,不然在下非找个洞钻下去不可。”便和众将进了衙堂。

上堂之后,徐鹏举请他上座,沈默坚决不允,两人推让了片刻,最后还是并肩而坐,面朝众将。

徐鹏便侧身对沈默道:“请经略大人训话。”

沈默口称不敢当,但心里其实已经烦了这套繁文缛节。略略客气后,便出声道:“本官在杭州筹划衢州平叛,惊闻南都发生兵卒哗变,又得张总宪传书,便火速点起兵马,日夜行军三日而至。但闻叛兵公然围困部衙,攻击府院,杀害官员,所作所为,形同敌寇!军纪荡然如此,不意君等知否?”说到这他的笑容渐息,面色严峻起来。

经略的威严,此刻尽显无疑,方才还笑声阵阵的大堂上,变得针落可闻。

诸人面面相觑,不知沈默意欲何为,俱不敢出声回答,徐鹏举只好打马虎眼道:“好叫经略知道,南京招募之兵因为缺饷日久,致无纪律,才去部院衙门前鼓噪的。现闻经略驾到,凛于督帅之恩威,必然屏息敛迹,转眼便归营待命。”

都这时候了,还不肯面对现实,沈默心头蹿火,但因对方是地位尊崇的国公爷,不便驳斥,只淡淡一笑:“公爷,下官虽然身为东南经略,但按例是不管南京的,我本可置身事外,却在这种时候进城来,就是要跟大家和衷同济,共度艰危。”又摇摇头道:“难道我是表错情了?”

这时,有将领端上铜盆,请经略洗脸,沈默笑笑道:“失礼了。”便起身到屏风后收拾去了,剩下徐鹏举和守备将领们面面相觑,赶紧小声商量起来。

※※※※

在屏风后,那武官要伺候沈默洗脸,沈默却笑笑道:“你请了,我自己来便可。”他以为这是经略大人的怪癖,也不敢多问,便回避了。

沈默将浸温的毛巾敷在脸上,顿感浑身毛孔舒张,一双耳朵却听着外面的窃窃私语,心中暗暗冷笑道:‘就知道你们有自己的算盘。’他为什么入城之后,不去管那些哗变官兵。而是先把两府控制起来?因为诗圣说过,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当然并不是说,这起叛乱是由这些将领操纵的,沈默相信他们也没这个胆子,但他相信解决问题的关键,却落在这些人身上。看起来这些将领不过是懦弱无能了点,似乎也没什么不妥,但若是冷静的分析一番,必能发现问题——

众所周知,大明的军队是世袭制,父子相袭,兄终弟及,然后这些人相互间通婚联姻,形成一个个军界圈子,他们同气连枝,共同进退,水泼不进,针扎不入吗,是最牢固的同盟……虽然抗倭后东南的兵员以招募为主,但中上级军官的组成,却没有丝毫改变,仍然脱不出这个窠臼。

现在九大营哗变。这些处于南京军界最顶端的将领们,却表现的如此软弱无能,虽然不敢说绝对是在演戏,但一定有表演的成分。沈默敢说自己不是在臆断,因为这里是南京城,那位雄才伟略的朱皇帝为自己营建的都城,自然有着最完善的防御体系。

打开南京地图,你便会看到,宽阔的护城河是第一道屏障,只要将吊桥一升,马上就万夫莫开!当年那五十余倭寇前来骚扰。便是这条宽宽的河道立功了。

好吧,就算守军反应不及,没来得及升起吊桥,朱皇帝又命人在内城墙后,挖了深深的壕沟,平时人走在上面看不出来,但只消搬动机括,便可形成吞噬人命的巨口,后面还有一道道女墙、马面,足以使飞檐走壁的高手也无法逾越。

上一篇: 权柄 下一篇: 大独裁者报告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