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官居一品(173)+番外

作者:三戒大师 阅读记录

严嵩点点头道:“微臣看过了。”

“众卿呢?”皇帝又看向徐阶四个。

四人一起摇头道:“消息刚到内阁,我们只听阁老说了一下,尚未来得及看过。”在这事儿上,徐阶确实很被动,他不是首辅,也没有那么强的实力,也不可能有一道单独地八百里加急,加之又整日在西苑值庐,确实是天亮后才知道消息的……而且严嵩还不给他看原文。

“怎么不给他们看呢?”皇帝微微皱眉,面色捉摸不定道。

“微臣以为此事事关重大,陛下应该先知道。”严嵩一脸坚定道:“不应该受到臣下意见的影响。”

嘉靖点点头,算是接受了他地说法。轻哼一声道:“算你懂事。”轻轻拿起第一份奏章,第二份便出现在眼前,赫然写着‘臣东南总督张经启奏’,嘉靖的眉头皱得更紧了,面无表情的打开一看,看着看着胸口便开始起伏,待坚持看下来。便将那奏章重重一拍,怒喝一声道:“票拟!”

徐阶赶紧端过纸笔。跪在地上准备写字。

“张经着实可恶,闻文华劾,方一战!”听到这话,徐阶眼前一黑,便晕了过去。

“这是怎么了?”一边让太监和太医将徐阁老背去偏殿诊治,嘉靖一边奇怪道。

“也许是因为没吃早饭吧。”徐阶平时为人极好,所以李本、张治等人纷纷道。虽然不敢得罪严阁老。但说一句宽厚话,为徐阶消一点无妄灾,还是没问题的。

果然严嵩准备好的污蔑之词用不上了,好在大局已定,说不说都无所谓,他也没有在意。

※※※※

但这意外的一乱,却让嘉靖皇帝被怒火冲昏的头脑,稍稍冷静下来。虽然吃了很多丹药。但他脑子还很灵光,突然就对赵文华那份无懈可击地奏章产生了一丝疑问……这还是朕知道那个庸才赵文华吗?难道去祭了趟海就被于少保附体了?虽然迷信鬼神,但在国家大事上,他还是不敢轻忽地。

严世蕃虽然是构陷地大宗师,但也不可能做到万无一失,将赵文华塑造地过于完美。以至于脱离了往日的形象,便是他的一个小失误。好在他预先埋伏了后手,有人可以帮他圆场……

皇帝觉着自己不能太草率了,必须再找人印证一下,便垂下眼皮道:“把陆炳找来,你们都出去候着吧。”

阁臣和太监们哪敢多言,乖乖行礼退下,在大殿外等候。过不多久,一个身材高大魁梧,美髯飘飘、身着坐蟒袍。腰缠白玉带的中年男子便匆匆赶来。朝着众位大人点点头,说一声:“不能多礼了。”就赶紧进去大殿。

大殿里只有这君臣、主仆、甚至是朋友、兄弟俩。嘉靖脸上的表情终于生动了些,笑着说他两句,便把那两份奏折给陆炳看。

在陆炳看的时候,皇帝状若不经意道:“栗子桂花粥还好喝吧?”

听了这话,陆炳地后背飕飕直进冷风,任他多高的功力,也顿觉浑身冰凉。他知道这是皇帝在警告自己,便坦然笑道:“什么桂花粥,是严阁老想让我帮他说说话。”

“说什么?”皇帝面色不虞道。

“他想提拔那个胡宗宪,让他来统筹抗倭。”陆炳心说,好在我备好说辞了,便放松下来道:“但此人现在才是七品巡按,一下子超擢起来,严阁老怕反对声太大。”

“所以他就给你送礼了?”嘉靖的眉目终于舒展开了,笑骂道:“这个小气鬼,凭着一罐子桂花粥,就想让朕的奶哥哥帮忙,忒得一毛不拔了吧。”

陆炳呵呵笑道:“他知道金银我也不敢要,还不如送点人情份儿呢。”

“很好。”嘉靖吐出两个来,也不知道具体指得什么,便笑道:“继续看吧。”

陆炳这才暗暗松口气,他便是严世蕃的后手,在东楼大师的设计中,这位皇帝无比信任之人,可以帮他把所有可能的漏洞补上。

这设想原本是没错的,然而就算他智比诸葛也料想不到,一个千里之外、没品没级地芝麻官,竟然让陆炳改变了主意。

过一会儿,他对皇帝笑道:“看完了,陛下。”

“你锦衣卫有没有确切消息啊?”嘉靖问道:“是不是尽如赵文华所说啊?”

“微臣知道的也差不多。”陆炳含糊道,在皇帝发作之前,他献宝似的拿出沈默那份报告来,笑道:“但这里有份亲历现场的报告,应该是最中立的,请陛下过目。”

第一九七章 第三次激动

“谁的报告?”嘉靖帝饶有兴趣道。

“陛下您钦命的浙江备倭巡察使,沈默沈拙言的。”陆炳恭声道。

“什么?沈默?”嘉靖帝已经淡忘了自己心血来潮时的任命,但那次与严阁老闹的那个‘什么沈默’的笑话,却让他记忆犹新,所以一听名字就什么都想起来了,微微颔首道:“朕让他写一份东南军情的禀报,就这么点小事,怎么到现在才呈上来?”

陆炳心里对沈默有了想法,自然要帮他解释一番:“陛下乃是天下之主,心怀山河,在您眼里的小事儿,在臣子们眼里可就是了不得的大事了。”

“哼,那就好了。”嘉靖帝眉毛抖动道:“若非满朝皆是阳奉阴违、尸位素餐之辈,我大明何至于被小小的倭寇,给弄得焦头烂额?”

陆炳脸上一阵发臊,他觉着自己就是其中的代表,赶紧岔过话题道:“微臣来时翻了一下,厚厚的一摞呢,起码有十几万字,写得是井井有条,深入浅出,尤为可贵的是,无论写到哪个方面,都有相关的文武签字用印。这至少说明,其一,他确实把浙江走遍了;其二,他的说法确实可信,不然也不可能有那么多文武作证;其三,”说着呵呵一笑道:“恭喜陛下,这真是个实心用事的大才子啊。”

他说话的时候,嘉靖皇帝在翻动沈默的报告,闻言虽不置可否。但不由认真起来,一看果然与往常看到地那种模棱两可的奏报大为不同,十分的精确简明,让他可以不费心思的明白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

而且沈默知道这时代的人,普遍对数字不敏感,以至于很多官方文章上,不时出现什么‘河宽千丈、楼高百丈’之类的笑话。便特意用一些简单易懂地图表,将那些数量关系表示出来。使嘉靖略略一翻,就感觉对东南了解的透彻了许多。

嘉靖不是陆炳,对自己江山地关心,远远胜过什么张经、李天宠的死活,严嵩、徐阶的暗斗之类,所以他没有急着去找什么王江泾大捷,而是仔细从头看这篇报告。

沈默说原来东南的卫所早在成化年间就已经烂透了。现在在战斗的部队,都是官员们从浙江等地招募来的民兵,想把这些人练出来也确实需要时间;原来倭寇的领导者和主要力量,是一些数典忘祖地本国人,铤而走险与日本人勾结,这才造成了十数万人的大倭患……看来不是我大明奈何不了小日本,而是本国的不法之徒在其中作祟啊,嘉靖帝如是想道。

沈默还用一系列战力对比。指出明军目前的战斗力正处于恢复阶段,想要达到倭寇的水平,需要至少一两年的时间。而且重点介绍了倭寇以海岛为基地、来去自如的行动特点,还客观的分析了倭寇地来源构成,十分隐晦的暗示皇帝,想要彻底将其剿灭是十分困难的……

※※※※

大殿里针落可闻。皇帝翻动纸张的沙沙声,听起来十分清晰。

过了很久很久,嘉靖才缓缓抬起头来,揉一揉发涩的眼睛……连午膳都没顾上吃,他终于看完了长长的十几万字,东南沿海地一切,仿佛都活灵活现的展现在皇帝的眼前,虽然还是满眼的疮痍,但他的内心却前所未有的平静下来……之前长时间的暴躁不安,归根结底都源于他对这个国家的失控。且怎么也找不到解决之道。对于一个控制欲极强、自视极高的皇帝来说。是无论如何也无法容忍的。

上一篇: 权柄 下一篇: 大独裁者报告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