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官居一品(202)+番外

作者:三戒大师 阅读记录

然而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那些丹药里本就是铅汞所致,在身体里日积月累,总是要出问题的……

今年正月初一,皇帝又按例赐给严阁老新炼丹药五十粒,作为新春贺礼,谁知严阁老服用之后,遍身热气不散,燥痒异常,无法忍受。须得终日滚汤浇洗,其痒才少息。又有腹泻不止,至初十日发为痔疾,痛下淤血二碗,其热始解……

※※※※

一位年届八旬的老者,经过这样一番折腾,不趴下才怪呢。所以这几天老人家一直卧床在家……哦不,应该说是爬床在家,因为他老人家的尊臀,根本不敢沾床了。

对于这种尽忠报主的行为,嘉靖帝自然是感念至深的,加严阁老为少师兼太保,并赐灵药若干,令其安心休养。

事实就是,严阁老用他舍身忘己的行为,重新温暖了皇帝的心,使‘围城之变’后有所衰减的圣眷,再一次炙热起来。所以虽然在家里趴倒,但遇到事情,皇帝还是不忘问一问他的意见……看完赵文华的奏章后,嘉靖帝写了张小纸条,附在原奏背后,让人送到相府里来。

按照惯例,严世蕃给老爹朗读赵文华的奏章,严阁老则趴在床上,把玩陛下的小纸条,上面是语焉不详的几个字……按说皇帝的最高指示应该尽量的准确详尽,以免下面不知所云,误了军国大事。

但嘉靖皇帝陛下却反其道而行之,偏要让他的大臣们迷糊,比如说这次的批注,便是‘宪似速,宜如何?’六个字。

待儿子念完了,严嵩便将纸条给他看,虚弱问道:“皇上是不是在问我……胡宗宪能不能当这个总督?如果是这样的话,就得让文华先点拨一下这个胡宗宪。”言外之意是,看看姓胡的什么态度,如果十分愿意加入他们严党大家庭,便替他说几句好话,不然就给他拆了台。

严世蕃看完御笔,摇头道:“他一时还没戏。‘宪似速’便是说,皇上这是觉着胡宗宪刚升了巡抚,马上又提总督,似乎过快一点。”可能是只有一只眼睛的缘故,对于皇帝云山雾罩的御笔,他都能一看就懂,一答就对,真可谓‘一目了然’。

……

PS:声明,严嵩试药乃是正史所载,绝非恶搞,所以同志们,这下知道嘉靖同志为什么那么喜欢严同志了吧?

第二二四章 李默

“我知道,”严嵩指着纸条道:“但后面三个字,分明是说话虽如此,但具体应该怎么办,还要听我们的意见,所以才问‘宜如何’?”

“非也非也。”严世蕃独眼闪烁道:“这个‘宜’字不是‘适宜’的宜,而是指一个人名字。”

“谁?”

“杨宜。”严世蕃很肯定道:“一定是他。”

“杨宜……”严阁老一时想不起这么一位,还是经过严世蕃提醒,才想起那位因治盗有功,刚刚升为南京户部右侍郎的河南巡抚,不由喃喃道:“杨宜似乎也刚到任不久吧……宪似速,难道宜就不速了么?”

“我问过送信的陈洪。”严世蕃冷笑道:“父亲可知陛下今天下午见了谁?”

“谁?”严嵩的寿眉微微抖动道。

“李默李时言。”严世蕃沉声道。

“什么?这个回来了?”严嵩激动的挺起身子,不慎扯动菊门,痛得他满头大汗。严世蕃赶紧给老爹按摩擦汗,好一阵才缓过劲儿来。

严阁老七老八十,这辈子让他头痛的敌人不少,但基本上都已经被他整死,或者靠死了。不过凡事总有例外,也还有那么小猫三两只仍然健在,其中最像老虎的一位,就是皇帝今天刚见过的李默李时言。

此人到底是何方神圣,能让严阁老如此头痛呢?不妨翻看一下他的履历,他是瓯宁人,正德十八年进士,庶吉士,散馆后任户部主事,进兵部员外郎。调吏部,历验封郎中。当时的天师邵元节贵幸,请封诰,默执不予,弄得邵天师只得怏怏作罢……可见他是个不畏权贵,坚持原则之人。

再往下看……嘉靖十一年为武会试同考官。及宴兵部,默据宾席,欲坐尚书王宪之上。宪劾其不逊,谪宁国同知。可见此人性格有些褊浅,有些目中无人。

得罪了尚书高官,带着不逊的帽子,从中央被贬到地方,很多人都觉着,他的仕途基本上就算完了,捞捞外快等致仕吧。

但继续往下看,你会发现,一个又一个奇迹诞生了,他先用几年时间,屡迁浙江左布政使,入为太常卿,完成了从地方到中央的反攻。在此任上,他第一次显示出神奇的能量,竟然打破历史惯例,让属下教书的博士、教授们,可以参加科道御史的选拔,开创了先河,并被沿用下去。

然后又历任吏部左、右侍郎,后直接晋升为吏部尚书。这又是一个了不得的奇迹,因为吏部掌管百官升迁任免,其权威之中,居于六部之首,是以吏部尚书又有天官之称,甚至与大学士也不分轩轾。所以这个位置,向来不能由本部侍郎直接简拔,以防其拉帮结派,窃主上权威以自专。只有正德初年的焦芳、张彩,依附刘瑾才做到过。

但李默就能打破一个甲子以来,吏部侍郎不升尚书的成例,在嘉靖三十年由皇帝特简为吏部尚书,这简直就是如有神助。当然这个世上没有神,只有贵人,李默的贵人便是他在唯一一次担当武会试同考官时,取中的一个学生,这个学生姓陆名炳字文明,正乃当今皇帝的奶哥哥,锦衣卫的大头头是也。

陆炳对这位老师曲尽弟子之礼,经常为他在皇帝面前说好话。所以虽然李默的度量不大,脾气不好,且与严党的关系很糟糕,在官员任免时,常与严嵩相左,甚至屡次发生冲突,却可以多年安然无事。

后来严嵩好容易找到机会,将其攻倒,哪知这才过了不到一年,竟特旨启用,复任吏部尚书。不用猜,这又是他那位‘贵门生’干的好事。

※※※※

现在李默卷土重来,一到京城就给了严党一记闷棍,显然在向严嵩宣告——老子又回来了,你的好日子到头了。

“陆炳在搞什么鬼名堂?”对于李默这个鬼难缠,严世蕃也十分怵头,不由恼怒道。这家伙一回来就有恃无恐,肯定是得了陆炳的支持,才敢这样做。

严阁老沉吟半晌,轻声问道:“他现在的圣眷如何?”

“皇帝夸了他,还留他吃饭,并赐御书褒以‘忠好’二字,命其入值西苑,允其大内骑马。”严世蕃愤愤道:“我看陆炳是在报复沈炼那件事。”

“不管是为了什么。”严嵩摇头道:“我们现在动不了他,更动不了陆炳。”

“爹。”严世蕃不满道:“就算不能动陆炳,可也不能任李默嚣张跋扈下去?您别忘了,明年可是丙辰年!要外察的!”

严嵩不为所动道:“李默有陆炳撑腰,又是陛下眼前的红人,现在天王老子也动不了他。”说着缓缓闭上眼道:“儿啊,忍忍吧,以他那个性格,早晚会犯错误的,到时候……”

严世蕃只好罢休,先顾眼前道:“这奏章怎么办?外面还在等着回话呢。”

“你自己看着办吧……”严阁老说完便沉沉睡去了。

严世蕃嘟囔一声,只好提笔写道:“臣严世蕃代父执笔,回禀圣上:应将周珫革职,遗缺以杨宜调补。”

奏章递上去,皇帝立刻批准,证明他的看法一点也没错。

※※※※

北京城的勾心斗角,传到杭州城来尚且需要些时日,至少大军将倭寇撵出浙江,班师回城时,胡宗宪还在做着总督的美梦,对沈默道:‘等你中了进士,我就向陛下要你,回来给我当浙江巡抚。’

沈默笑道:“还是别了吧,人家状元才授六品翰林院修撰,大人直接把下官拔为正四品的大员,恐怕会被人嫉恨死的。”

胡宗宪却不以为意道:“不遭人妒是庸才,再说了,我就是从七品巡按直接拔为四品巡抚的,你现在也是巡按,为什么就不可以呢?”

上一篇: 权柄 下一篇: 大独裁者报告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