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官居一品(616)+番外

作者:三戒大师 阅读记录

“交钱?”沈默奇怪道:“交什么钱?”

“长眼睛是喘气的吗?”那老吏用脚踢一踢地上的牌子,沈默才看到几行字道:‘五十文入棚,加五十文看座,加五十文供凉茶,加一百文吃酸梅汤。’

看完后,沈默问那老吏道:“衙门门前做生意,这是谁的主意?”

“怎么着?”老吏根本不怕他胸前的白鹇。这些人见过的官儿太多了,已经对红袍一下一律免疫,瞪着一对老鼠眼对沈默道:“吏部的生意你也要管管?”

沈默自然不会跟这种看门狗一般见识,淡淡一笑道:“我不过是随便问问……既然是吏部的营生,当然没意见了。”

“没意见就好,”老吏不耐烦道:“到底进不进去?嫌贵就说声,太阳底下站着去。”

“不贵,价钱公道着呢。”沈默呵呵一笑,却想起自己浑身上下没有一文钱,就连方才买鸭梨。都是侍卫掏的钱,便回头去找自己的轿子。

那老吏却以为沈默兜里没钱,死要面子,便冷笑道:“没有钱就早说声,去太阳底下站着也不丢人。”说着对沈默和那个男子,说了一个字道:“滚……”

沈默的脸登时拉下来,他虽然正处在低调期,却不代表好欺负,此时竟被一个小吏给如此侮辱,是可忍孰不可忍?这时他也看到自己的护卫了,招招手让他们过来,准备收拾一下丫挺的。

但假他人之手,总是没有亲自动手快,他的护卫们还没上来,那个被一起‘滚’的男子先爆发了,猛地飞起一脚,一招传说中的‘撩阴腿’,正中那老吏脐下三分处,只听‘嗷’得一声,那老吏就像个虾米似的,捧着小腹跪在地上。

※※※※

那男子却浑不解气。揪住那老吏的头发,便大耳光子左右招呼,一边打还一边骂道:“塞您母诶大餐吧,个歹嘴看人无!”竟是一嘴闽南话。

沈默见那男子虽干瘦无肉,劲道却足得很,两巴掌就把那老吏的后槽牙给打掉了,登时披头散发、满口是血,没人声的狼嚎起来。

声音很快把衙门口的官差给招来了,一见自己人被打了,官差们登时火冒三丈,大叫道:“大胆!快住手!”“别让他跑了!”便抽出兵刃冲过来,想要阻止那人继续殴打。

沈默递个眼色,护卫们便排众而出,挡在吏部官差前面。他们也不拔兵刃,仅靠目光中的杀气,便让那些欺软怕硬的三脚猫全都变成了软脚虾,这就是上过战场的勇士,与圈养在城里的看门狗的差别。

这边沈默的护卫,将救驾的吏部官差挡住了,那边那青袍男子,却不放过那老吏,已经把他打得妈妈都认不出来了,还一直不肯收手,看那架势,非要将其捣成肉酱不可。

周围那些排队的官员就那么看着,也没个上去拉一拉的,看来平时被那老吏勒索惨了,恨不得上来揍他几下才过瘾。

还是沈默看不过去,走过去小心戳一下那官员道:“这位兄台。再打就要出人命了。”

那官员闻言又狠狠踹了烂泥似的老吏两脚,这才回头看一眼沈默……他是一个极为清秀的青年男子,只是面有菜色,目光桀骜,一看就是那种又穷又硬的不怕死。

沈默脑海中,兀然浮现起徐海那些人的形象,虽然他是官他们是匪,但气质上绝对有共通的地方。

意识到长时间的注视,是不礼貌的行为,沈默拱手道:“敢问兄台高姓大名?”他看着这小个子年纪应该在三十左右,便如此称呼。

那人却冷笑道:“放心吧,我不会跑的,没你什么责任,不用急着问我叫什么。”

听他如此戒备,沈默摇头苦笑道:“非也非也,兄台误会在下了,”说着指指瘫在地上的老吏道:“这厮也辱骂于我,方才要不是兄台动手快,我也饶不了他。”而后又出人意表道:“江湖上人都讲,砍人的不背锅,背锅的不砍人。你快走吧,这里的责任我担着。”

“这个……”那官员没料到他会这么说,顿一顿。不由笑道:“你这人有点意思。”

“你更有意思。”沈默笑道:“兄台,再不走来不及了。”因为他看到,顺天府的官兵已经出现在街口了,出警速度可真够快的。

那人却纹丝不动,笑道:“道上还说,一人做事一人当哩,你就别搀和了,他们抓我好了,反正我受够了鸟气,正好不想干了。”

“那又何必呢?”沈默道:“放心吧,我不会有事的。”

“这跟你没关系。别掺和好不好?”那人苦笑着求他道:“我可不领你情。”

“用不着。”沈默也苦笑一声道:“这下谁也不用走了,我们被包围了。”原来说话间,顺天府的官兵已经包抄到位,就等上面下令抓人了……毕竟行凶的是官员,那不是说拿就能拿的。

※※※※

顺天府的官兵在附近巡逻,所以才能这么快赶到事发地点,但他府尹大人可不巡逻,所以带队的捕头得跑回府衙去请示,这一来一去,就是七八里的路程,可不是一时半会儿能回来的。

看一看周围的顺天府兵,沈默摸摸鼻子笑道:“这时候你最想说句什么?”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那人咬牙切齿道,顿时唬得官兵脸色一变。他呲牙一笑,反问沈默道:“你呢,你想说句什么?”

“我没那么多感慨,”沈默笑眯眯道:“如果非要说,就问问你到底叫什么?”

“你还真执着呢。”那人笑道:“这有什么好打听的,我叫李贽,字宏甫,福建泉州人。”

“李贽?”沈默眼前一亮道:“名师李贽?”

“名师谈不上,”李贽对他知道自己的名气,丝毫不觉意外,只是淡淡道:“只是教书混口饭吃罢了。”

这李贽的名气十分之大,以至于人们不知道福建巡抚是哪位,对他的大名却如雷贯耳……当然,这个‘人们’仅限于读书人,而不是寻常老百姓。

几乎每个准备科举的仕子,手中都有一册这位李贽编写的‘乡试应试宝典’,其中收集了许多篇精品八股,专为制艺第一题所准备。据说近几次闽浙乡试的试题,均被他的‘秘籍’押中!

考生们都说,自从有了‘李贽宝典’,再也不用挖空心思猜题,逐字逐句的读书,便能轻松上阵了。因为李老师押中的概率极高,只要将‘李贽宝典’背过了。便可以细细研墨,慢慢提笔,悠哉游哉把李老师的经典范文,以最高水平的书法默写下来。然后回家该吃吃、该喝喝,淡然的等着报喜吧。

一切就是这么简单。

但不服不行,人家的学生就是录取率高!沈默又那么好的生源,费心尽力的自己教、找人教,都比不了李贽在海边搭得草台班子……哦,补充一句,李老师的最高学历是举人,从没考过进士。注意,是没参加过会试,而不是落榜。

让沈默尤其嫉妒的是,他在苏州的很多学生,甚至不远千里去福建听李贽的课,回来还告诉沈默说:“就算题猜得没那么准,他的课也是值得一听的。讲课有激情,浅显易懂,生动活泼,让人听了都不想回来……”

后来的两次乡试,高中的考生不知道先感谢国家,感谢自己的授业恩师,而是异口同声的说:“《李贽宝典》太厉害了!只要肯下苦功,就一定能高中!”

这位横空出世的李老师,以超强的押题能力,将大明朝的科举考试,从脑力劳动直接转变为体力劳动。你笨点愚点不要紧,只要头悬梁锥刺股,简单听话照着做,下上九分九的牛力,再加一点点运气,就一定能成功!

※※※※

但在考生们将李老师视为灯塔、视为舵手时,那些早从科举中过关、反过来掌握着科举大权的大人们,却视他为洪水猛兽,恨不得诛之而后快。

因为这个可恶的家伙,用他的实际行动,拆穿了‘什么八股文阐述圣人微言大义’的鬼话,玷污了科举考试的神圣与庄严,让天下人明白,所谓的‘科举’,不过是一场猫戏老鼠游戏,其实与学识无关,与才智也无关……

上一篇: 权柄 下一篇: 大独裁者报告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