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官居一品(896)+番外

作者:三戒大师 阅读记录

“老爷……现在已经是下午了。”佣人小声道。

沈京看看墙角的自鸣钟,果然已经下午两点,不由老脸一红道:“让他等等吧,我们吃完饭就过去,”说着对沈默解释道:“沙勿略,是那些传教士的头头,人很不错的,我个人觉着,那气度,很多读书人都比不了。”

沈默点头笑笑道:“人家要吸引别人信教,没有点内涵怎么行。”他很清楚,在大航海刚开启的年代,从欧罗巴来到大明,远涉万里重洋,经历生死磨难,非得坚韧不拔、意志坚定之辈才能胜任,能来到大明的传教士,更是个顶个的西方精英。

加快速度吃饭完,沈默便在沈京的带领下,来到了前厅会客,便见一个身穿黑色长袍,脖子上挂着十字架的红头发外国人,坐在那里静静的喝茶。

听见有人进来,那外国人便起身望去,见是沈京和另一个气度不凡的年轻人,他便弯腰鞠躬道:“尊敬的沈大人,还有这位大人午安……”竟是很地道的官话,除了舌头有点硬之外。

沈京朝他笑笑,对沈默道:“这位就是上海耶稣会会长沙勿略,你叫他老沙就好了。”又对沙勿略道:“这位大人的身份贵不可言,反正我全都听他的。”

“可知大人贵姓?”沙勿略恭敬的问道。

“也姓沈。”沈默微笑道:“您是Francois Xavier先生吧?”

听到有大明人标准的读出他的本国名字,沙勿略竟有些失神,然后才激动道:“您,您怎么知道的?”

沈默微笑道:“我在沈县令那里,看过一幅地图,见到了这个署名,我想应该就是阁下。”

“正是在下。”沙勿略激动道:“想不到,在大明竟有认识西文的大人。”

“大明的士大夫,都是虚心好学、乐于接受新鲜知识的,”沈默优雅的笑道:“不知沙勿略先生,是从何处而来,所为何事?在您之前,我只见到一些亡命的西洋水手和唯利是图的商人,从没见过像您这样有修养的人士?”当世第一大国的骄傲,总是在无意识中流露出来,哪怕是沈默也不能免俗。

当然,他马上意识到自己的失利,不着痕迹的补救道:“看您的举止气度,应该是名门出身、受过良好的教育吧?”

“大人过奖了,”沙勿略不卑不亢道:“在下是西班牙人,我的父亲胡安·德哈索是国王的私人顾问;母亲玛丽亚·哈维尔出身名门,我是他们惟一的继承人。”说着为对方解释道:“按照西班牙的习惯,一个新生儿既可以承继父姓也可择取母姓,在下则依从了母亲的姓氏……我虽自幼生活在尚武的骑士城堡中,但厌弃武力的秉性,却使在下绕开了通向军界的道路,十八岁进入法兰西巴黎的圣巴尔贝学院,接受一种全面的教育……”说到这,他的表情才有些骄傲道:“由于学业优异,二十二岁时,在下便被任命为博韦学院的讲师,并被视为一名学者。”

“哦,你教的是什么?”沈默饶有兴趣的问道。

“亚里士多德哲学,”沙勿略唯恐沈默不懂,为他解释道:“亚里士多德,在欧罗巴享有孔夫子在贵国一样的地位。”

“是的,他是一位伟大的先哲。”沈默点头道:“据我所知,他在各个方面都有卓越的建树,但最让我感兴趣的,是他的逻辑学……”怕沙勿略不懂自己的意思,他又补充一句道:“logic……”

沙勿略这下懂了,真的惊奇道:“logic、逻辑,这是您的翻译吗?您竟然对亚里士多德也深有研究,向主保证,我对您的佩服之情,真的……”毕竟汉语不是他的母语,日常交流没问题,但遇到复杂点的表达,就有些吃力了。

沈京赶紧提醒道:“犹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

“哦,对对,”沙勿略抱拳对沈默道:“我对大人的崇敬之情,犹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

沈默瞪沈京一眼,坦诚的对沙勿略笑道:“其实,我只是接触了些皮毛而已,十分想多学一些,无奈一直找不到老师。”

“如果大人愿意学,在下愿毛遂自荐。”沙勿略有着西班牙人特有的热情,但同样稔熟东方礼仪,所以又话锋一转,正色道:“当然,我更希望能向大人学习大明的知识文化,不知在下有没有这个荣幸?”

第六七二章 本与末

据沙勿略自我介绍,他所在的耶稣会,是受罗马教皇承认的天主教修会,由他的同乡兼好友罗耀拉创立,他则是其中元老之一,其会中成员都是神父,非神父不能入会,而且必须是受过良好教育,不仅要有神学毕业证书,还得有另一项课程的大学毕业文凭才行,其要求远比对一般教徒严格许多。入会者必须发誓他们将生活贞洁、贫穷,对修会和教宗的命令绝对服从,并以弘扬教义、传播主的福音为终生任务,可以看成是天主教内的精英社团。

二十年前,沙勿略成为耶稣会的首批传教士,奉教廷之命前来东方传教。历经八个月的艰难航行,最终抵达印度西岸的果阿邦,在那里进行了一番艰苦的拓荒,终于获得了不小的成就,甚至建起一所培养当地土著传教士的学院。

但印度并不是沙勿略传教的终点,四年后他离开果阿,来到马六甲一带。在南洋地区传教,并学会了汉语、粤语、闽南语,做好了前往大明的准备、因为在传教过程中,他深深认识到日本、南洋、朝鲜、安南这些地方的文化,深受中国的影响。而中国文明昌盛、是世界第一大国和第一强国,如果能在中国传播福音成功,便可不费吹灰之力的影响整个东亚文化圈。但当时明朝闭关锁国,除了官方正式派遣的使节外,中国禁止一切外国人进入。沙勿略要光明正大的传教,也不可能偷渡入境,只能先带领忠诚的追随者,前往东海之滨的日本。

在那里,他依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甚至成功使九州岛大名松浦隆信等皈依,同时他也终于等来了进入中国的机会,大明嘉靖三十六年,也就是西元一五五七年,大明重设市舶司,开放苏州为通商口岸,外国人终于有机会走入这片神秘的土地。

但日本仍然因为倭寇战争受到惩罚,日本人不被允许进入中国的境内,沙勿略只好辗转南洋,准备从那里进入明国,不幸的时,这时候他得了疟疾,在马六甲卧病一年,生命垂危。但托大明开关的福‘金鸡纳霜’

在做好充分准备后,率领一艘载有二十名传教士的货船,以贩卖糖料的名义,终于进入了中国,并惊喜的发现,在日本时有过接触的松浦隆信的女婿,竟成了通关口岸的政务官,靠着这层关系,他才能打破外国人在大明的留居期限,一直在上海码头传教。

在这里,他见识了高度的文明和文化,上海城的富庶繁华,恐怕只有故国的马德里才能媲美,而这里人们的优雅修养,却是那些粗俗的远洋暴发户,不能相提并论的。更让他不可思议的,据说这里只是刚刚建成的一座县级城市,比它更大更富有、更有底蕴的城市,在大明不计其数,这让沙勿略心中的仰慕之情,那真如滔滔江水绵绵不绝。无论如何都想去内地走一走、看一看……不过沈京没这个权力,现在见到沈默这位能帮他实现梦想的‘贵官人’,沙勿略马上表达出强烈的追随意愿。

而沈默也对耶稣会十分感兴趣,希望通过他们,将欧洲的哲学、科学引进来,能帮助大明人、尤其是士大夫们开阔眼界、改变观念——在这个由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过度的关键时代,思想的改变是重中之重。

于是沈默愉快的答应了沙勿略的请求,在离开上海时,允许他随行,至于别的方面,现在说来还早,还是等时机成熟再说。

※※※※

沈默在上海待了三天,与在苏州时的低调截然不同,他公开与商业协会人士会晤,参观新建成的交易所、证券市场、保险公司;并作为见证人,出席了一部民间商业法典的签署仪式。

上一篇: 权柄 下一篇: 大独裁者报告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