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唐攻略(409)
刘仁愿的事?武后心中一动,旋即晒然笑道:“刘仁愿是撞在了矛头上,既然贤儿如此关切,我自会设法。你回来也好,刘祥道去世,陛下和我都很是忧心忡忡,他毕竟比你祖父还年轻些。此次你祖父即将领军出征辽东,你随着同行,也好让陛下和我安心些。”
送走了李敬业,阿芊回转之后不禁有些纳闷,见武后若有所思,她不禁问道:“娘娘为何不对李敬业说明白,刘仁愿此回遭此不测之灾是因为刘仁轨?他推荐刘仁愿明面上是好意,其实归根结底就是因为在熊津方略上和刘仁愿不合,可以说得上是以怨报德。若不是刘仁愿护着他,刘老头昔日充军海东的时候,大约……”
“别说了!”武后猛地打断了阿芊的话,面上露出了深深的不满,“斩草除根也得要得法,这都是李义府留下的祸害!刘老头如今得圣眷,说什么是什么,就是我也不能对他怎么样,李义府却已经送了命!贤儿就算知道又能怎样,他就算风头正劲,也动不了刘老头!”
武后言罢一振袍袖,余怒未消地转去了内殿。她其他的事情做不得,但护犊子的本性却在!这容易犯龙颜的事情,怎么能让李贤去做!
第四百零三章 吃进去的就不会吐出来,吐谷浑的慕容复
一只蝴蝶在巴西轻拍翅膀,可以导致一个月后德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
蝴蝶效应这四个字,对于李贤来说并不陌生,所以从他心底来说,所谓的既定历史并不是不可更改的。只不过最初他没有什么大志向,只想挽回那位章怀太子可怜可悲的下场,能够左右逢源太太平平地日子。
之前他都是如同算盘珠子,拨一拨动一动,如果没有这次地冲冠一怒,大约他还会在洛阳城中舒舒服服地窝着,当他那最最逍遥的沛王,不用在这西北苦寒之地死命折腾。然而,这一仗虽然没有达到既定目标,也没有逮住钦陵,但收获之大却是他事先始料未及。
第一,吐谷浑顺利复国——尽管距离其亡国只有一个多月;第二,那位吐蕃史上赫赫有名的大相噶尔东赞居然在这个节骨眼上死了;第三,钦陵匆匆回去镇压逻些的反对者,而吐蕃在先前一役中元气大伤,不可能再酝酿一场大仗。
八千余匹战马,一万余吐蕃俘虏,外加从几个被俘吐蕃将领身上扒下来的金银首饰,以及一些制造精良的兵器。看上去似乎很不少,但真正说起来,这却不值什么钱。
这年头陇西养马足足有数十万匹,马价也极其低廉,寻常的马大约就值一匹绢,就算是上等良马,翻个十倍亦是了不得的高价。这吐蕃马在羌马当中甚至算不上最好的,按照一比一的比例,一匹绢大概值铜钱七百文,那么最多就值五百六十万钱,也就是五千六百贯。
把金银首饰和兵器一起算上,只怕连这一次出征的粮草钱大约都不够用!
唯一值得庆幸的是,吐谷浑毕竟曾经是昔日强国,国库里头很有些家底,这一次吐蕃大军来不及把东西都运回去,于是自然便宜了李贤。至于那些吐谷浑贵族为了赎罪,个个都拿出了相当的家产,成本核算下来,这一次的战事勉强还算是收支平衡。
然而,这距离李贤心目中打一仗肥三年的标准,实在是差得太远。大老远从凉州赶来的陆为和杜元中,在他的唉声叹气中不禁询问了一下,结果被那笔经济账给吓了一跳,连反驳一下此战大胜昭显天朝国威都忘了。这两位都是还没真正当过正式官的,被李贤一感染,都在那里使劲琢磨如何开源节流,这倒是出乎了李贤的意料。
虽然已经复国,但诺曷钵自知自己势单力孤,因此只带着自己所部的数百精锐呆在伏俟城不敢出来。倒是弘化长公主在接到李贤的邀请之后,在两百唐军的护送下风尘仆仆来到了树敦城,一看到李贤,她便露出了欣喜的笑容,厮见过后就给了他一个大大的拥抱。
“好你个六郎,果然有出息,趁着吐蕃立足未稳一战而定,居然这么快就把吐蕃人赶回老家去了!”
李贤发觉诺曷钵没来,自然无拘无束,当下便嘿嘿笑道:“姑母既然连金刀都赠了,我怎么也得竭尽全力,否则岂不是叫人笑话?怎么样,我去把那金刀拿来完璧归赵?”
“完璧归赵?吐谷浑宝库里头藏的那点金银财宝都落到了你的手中,你现在才和我来说什么完璧归赵?”左右没有外人,弘化长公主便把那什么礼仪规矩都抛在了脑后,没好气地翻了个白眼,“你是没看见你姑父成日里盯着那空荡荡的宝库,捶胸顿足喃喃自语的样子!你可真够狠的,西域虎狼之将那么多,还没有一个人能及得上你贪心!”
对于自己的收获,李贤并不避讳,相反却异常坦然,两手一摊便直言道:“姑母你不会不知道,这大唐如今不止西边一头在打仗,东边正打得如火如荼呢!就这一次西北动兵,要不是我巴巴地赶过来,父皇能下得了决心?”
既然说开了,他索性又加了两句:“反正姑父若是亡了国,那财宝也是便宜外人,不如便宜我这个自己人来得干净。实话对姑母你说了吧,我早把东西都折算成钱绢,禀奏父皇犒赏了将士。这些都是要在西北常年戍守的,这次得了好处,以后大约要出兵,他们也会更加卖力不是?”
废话,吃进去的东西他怎么会吐出来!
“好了好了,我可说不过你!”弘化长公主大度地摆了摆手,示意李贤不必在她面前再说什么大道理,“我好歹是大唐公主,若是没有娘家人,这在吐谷浑的日子也没法过了,那些贵族成天虎视眈眈,恨不得可汗明日就死!我给你的那份名单,你可用过了?”
所谓名单,就是弘化长公主先前交给李贤的那一份,上头的人都是比较亲近大唐的贵族,李贤自然是早就牢牢记在心里,此次也是照章办事。在他看来,吐谷浑亲吐蕃的势力若是不除,这一次固然是复国了,下一次没准还得亡国。
“姑母放心,那名单上有不少贵族也在俘虏当中,我已经放出来了,还见过几个。至于那些死硬派,如今也有不少松了口,我都还晾在那里。但是,有一件事姑母你还得上心,那就是你的两个儿子中,若是有一个成器可以服众的……”
“若是有成器的,我早就上表朝廷废了你姑父这个不成器的大汗,还等到今天干什么?”说起自己的两个儿子,弘化长公主顿时露出了恨铁不成钢的表情,“陛下倒是看重他们两个,一个许配了金城县主,一个许配了金明县主,可关键时刻,他们一点用场都派不上!”
好嘛,人说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如今倒好,这吐谷浑父子两代人都没一个成器的,那将来怎么办?李贤发觉弘化长公主的鬓间已经有几根苍苍白发,不禁心中一动——小小一个吐谷浑,居然嫁了一个公主两个县主,实在是……祸害了三个如花美眷!
狠狠发过一通脾气,弘化长公主终于露出了一丝疲倦,但仍是强打精神坐了下来,再次说明哪些人一定要杀,哪些人可以暂时留着,哪些人可以用。一面说道这些,她一面轻轻揉着眉心,最后面带犹豫地说出了一番话。
“六郎,我这回带来了一个人,他母亲曾经是可汗的侍妾,但早年去世了,我一直把他当作自己的儿子看待,此前我和可汗西逃,若不是这孩子死命保护我,只怕我这半路上兴许会被抛下。你那两个表兄其他本事没有,但争斗的本事却是一流,我担心再把他留在身边反倒害了他,思前想后干脆和可汗说了一声,把人送到大唐算了。”
她也不等李贤同意,径直走出去,不多时,便领着一个少年进来。虽然是吐谷浑人,但那少年却生得白净,身躯有些瘦弱,可整个人很是精神,一见面就依照弘化长公主的吩咐,单膝下跪向李贤行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