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武唐攻略(641)

作者:府天 阅读记录

这正是武后最最奇怪的一点。大唐尚武,王爵往往也是自视极高,别说没事情被请到御史台去坐了几天,就是因为涉案而被某位官员问了几句,那也往往会雷霆大怒,哪里像此次这三位的光景。纪王李慎也就算了,那原本就是个脾气好的人;但越王李贞是什么货色,那郇王素节又是什么货色?

于是,她的怒火一瞬间全都敛了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审视的眼神:“狄卿这等好本事,怪不得能让雍王青眼相加。”

狄仁杰还是那么一副不温不火的模样:“臣乃是大唐之臣,虽说受雍王举荐,但处事仍是凭公心。三位亲王归第之后,朝中非议虽多,却也有其效用,臣对破案也已经有把握了。天后陛下若是信得过微臣,但请等到正旦之日。若是正旦之日破不了案子,臣自请辞,并甘受无能之罪。”

武后这一生阅人无数,也算是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但此时看狄仁杰却越发觉得是隔着一层若有若无的云雾。话虽如此,她如今更多的心思都在于上回李治宣布的退位一事,也确实无心在这些杂事上投注太多的精力。因此端详了狄仁杰好一会,她终于认可了这样一个要求。

等到狄仁杰行礼之后一退出去,她便信步走下了台阶,无意中却瞥见角门处有一个鬼鬼祟祟的黑影,顿时眉头大皱。正要喝斥的时候,她忽然心中一动,便疾步转了过去。

待到近前一看,发现果真是自己意料之中的那个人,她顿时气不打一处来,伸出胳膊就把人拽了出来,劈头盖脸地训斥道:“都说过你多少次了,偏偏就喜欢玩这种听壁角的戏码!若不是我想到除了你就不会有别人,叫了人进来岂不是笑话?”

要不是我故意露出形迹,你老妈能那么容易发现我?

虽然心里这么想,但李贤还是嘿嘿笑道:“母后明察秋毫,这不是还没上来就断定是我么?我不过是想来瞻仰一下母后发威,谁知道这狄仁杰还真是有一套,能在母后怒火下如此镇定的人已经不多了。”

“哦,原来你是来炫耀你看人的眼光准!”

武后嗤笑一声,猛然间又出手拎住了李贤的耳朵,左右一拧之后方才放了手。人说君子动口不动手,往日她若是处罚人自有别人代劳,自己动手的机会完全没有,但这定律却在李贤这个儿子身上一而再再而三地破例。此时,恶狠狠地瞪了李贤一眼之后,她便缓缓回到居中的案桌前坐下。

“你既然都听见了,那你认为他有多大的把握?”

对于这样一个问题,李贤几乎是不假思索地答道:“十成。”

这话一出,武后不禁露出了一丝惊愕。若有所思盘算了一阵子,她也不问李贤怎么有这样的信心,而是就目前的其他局势和儿子进行了友好磋商。说是磋商,其实就是她吩咐李贤听着,偶尔母子俩再拌一下嘴,仅此而已。

气氛从最初的严肃慢慢变得柔和了起来,尤其是武后和李贤商量起了李显的婚事时更是如此。虽说李贤不是武后所出四子一女中的长兄,但事实上他常常扮演的就是长兄的角色。所以,说着说着,他心中便生出了无穷无尽的感慨。

不知不觉,竟是连李显也要娶妻了!接下来便是李旭轮和李令月,日子还真过得他娘的快!

而武后也没注意到李贤的心不在焉,又抛出了另一个议题:“羽林军陈老将军已经年纪大了,他上书说让显儿接任大将军,我觉得这主意不错。显儿虽然贪玩,但作为亲王身上职司太少,未免也不像话。接任大将军之后他也未必有兴趣去管事,所以你这个哥哥……”

剩下来的话就是不说,李贤也清楚言下之意了——不外乎是你既然能干,那么能者多劳,就多担待吧!当然,从另一个层面来说,老妈对于他这个儿子还是信任有加,这不,作为皇家禁卫军的羽林军都给他了,足可见“殷切希望”!

然而,仿佛是顺应给一甜枣就要打一棒子的定律,武后忽然又补充道:“羽林军千骑果毅程务挺是个人才,我拟擢升其为中郎将,仍领千骑果毅。有他辅佐,你大可高枕无忧。”

程务挺那个时而铁面时而通融的家伙终于高升了!李贤在心里打了个突,考虑到自己确实不可能左一个兼职右一个兼职往身上背,于是便对这一任命自然不会提出任何异议。给权之后又要分权,这本就是他老妈用人的长效管理机制了。

“辽东的安东都护府有薛仁贵坐镇,其他的将领不可安置过多,先前你身边那个盛允文不错,而且也是昔日名门之后,我准备将他调回来进金吾卫,你认为如何?”

好,当然好,这种问题还用问么?虽然喜出望外,但李贤还是替人家辞谢了两句,无非是说升官太快之类的。于是,等到和武后友好磋商结束,他出了紫宸殿重新看到外头的阳光时,他只觉得整个人都是舒畅的。

老妈的脸色,不但是朝中的晴雨表,而且很有可能演变成天下的晴雨表!

第六百一十一章 李六郎发明的腊八粥

当天子逊位给太子的时间进入最后倒计时的时候,之前的所有新闻就通通让道在一边了。虽说还有人在议论着之前三位亲王去御史台喝茶的故事,但人们目前最最关注的是,这一场逊位会不会在最后的节骨眼上嘎然而止,李大帝之后会不会干脆退隐,武后和新君会不会一起上朝……而林林总总的问题中,还有一个最最关键的地方。

那就是太子的身体究竟是否能负担起下一任皇帝的重任!

从太医署的官方消息来看,太子的身体情况是乐观的,因为他还年轻;但是,从各种各样的小道消息来看,情况无疑值得商榷——据东宫可靠人透露,除了睡觉之外,太子每日卧床静养的时间至少需要三个时辰以上,这样一位新君登基,岂不是比李大帝如今的撒手好不到哪里去?

忧心的人既然大把大把,那么就需要政事堂的正确舆论引导作用。于是,上官仪这个首席宰相几乎累趴下,而刚刚荣登宰相宝座的裴行俭第一次深切感受到,这当宰相和领兵打仗有什么样的不同。这将领带兵如臂使指很容易,但这宰相指挥官员就不那么容易了,这三天下来,他简直觉得比打了一场斩首数千的大仗还累。

怪不得雍王李贤常常找借口请假,这宰相还真不是人干的!

大唐的规矩是,宰相事无不统,所以除了同中书门下三品这个职衔之外,就没有其他乱七八糟知某某事的名头了,这也成就了宰相的尊贵。所以,初入政事堂的裴行俭除了要承担宰相分内的职责之外,还和李敬玄一起分管人事工作。而对于这样一个肥缺,曾经有知情者惊呼武后疯了——这人事任免权,哪里有交到仇人手中的道理?

只有李贤自个知道,他老爹虽说这么多天就只出来过先头那么一次,但除了宣布要逊位于太子之外,做的事情还真不少,就比如裴行俭的工作安排之类的。当然,这和李贤没有冲突,事实上,他就有和稀泥的本事,政事堂如今六个宰相虽说看起来同心合力,但其实派系林立,偏偏他就能毫不避讳地跑到任何一个人家里去喝酒。

腊月里大雪纷飞,朝廷的冬季补助和各种补贴,包括炭米等等供给也早就到位了,人人都可以肥肥美美地过一个冬季——大唐的官员即便不贪污受贿,日子也多半能过得非常舒心,一来是俸禄高,二来是大多数人出身好底子厚。然而,这时候笙歌管乐却没多少人敢拿出来显摆,因为英国公李绩的丧事仍在操办中。

由于李绩属于一品高官,而且又是早年的开国功臣,因此早早地就占据了陪葬昭陵的名额。而由于李大帝对李绩格外看重,因此在他去世之后,规格上又再次作了慎重批示——起冢象阴山、铁山、乌德鞬山,以旌其破突厥、薛延陀之功。至于辽东为什么没有加上去,则是因为要避太宗的讳——太宗以不能平高句丽为憾,总不能让臣子在皇帝的陵墓前表功劳。

上一篇: 朱门风流 下一篇: 盛唐风月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