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盛唐风月(1409)

作者:府天 阅读记录

“不过是派了一个死囚前来传信乱我军心,仆固怀恩也不过如此!”

崔乾佑虽说脑筋转得很快,须臾就明白了这一幕的真相,可再怎么解释也不能让这血淋淋的一幕消失!他把心一横,正要下令将这尸体带下去五马分尸示众,以便于激怒敌军来攻,可偏偏就在这时候,后军传来了一阵喧哗。这样的骚动让本就十分警惕的他大为恼火,当即派出麾下一队亲兵前去弹压。可不久之后,一个仓皇归来的亲兵就带来了一个消息。

“大将军,不好了,潼关传来消息,说是唐军进入河北道,河北各州郡纷纷告急!”

“胡说八道!河东节度使王承业哪来的这胆子!他连洛阳都不敢去救,又怎会出兵河北!”孙孝哲耳尖听到了这句话,一时情急,竟是直接质问了一句。话一出口,他便意识到自己的冲动,这非但不足以平息事态,反而只会让这个消息更加广泛地在军中传播!可事到如今已经来不及补救,他只能咬咬牙主动请缨道,“大将军,这分明是唐军诡计,想要乱我军心!我愿领兵再战!”

即便没有孙孝哲这话,崔乾佑也知道消息必定掩藏不了多久。就算这次能够夺下洛阳和长安,幽燕老巢不保,也就意味着军中大多数将卒的家眷老小全都处在了威胁之中,到时候很可能就会发生大规模的哗变!所以,当田乾真也随孙孝哲请命出击,哪怕他知道这时候最好的办法,就是立刻撤军回潼关重整旗鼓,又或者探听洛阳以及安禄山的情况再作打算,但他已经完全没有任何退路了!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只有冲杀上前!

第1159章 气急攻心的天子

得知李隆基要随朔方大军回援长安,陈玄礼的第一反应便是,天子想要挽救自己已经跌到谷底的声望。可当他被召见后,听到李隆基吩咐他带着所有宗室留守马嵬驿时,他窥见天子那阴沉沉的脸色,又觉得这绝对不像是自己想的那样简单,仿佛杜士仪和郭子仪之前谒见天子时,还说过一番刺激李隆基不得不如此的话。直到大军已经离开一天了,他亲自去各家皇子皇孙处巡视了一圈,这才隐隐约约悟出了李隆基不得不打肿脸充胖子的缘由。

如果再不答应出面,难道皇子皇孙中再也择选不出坐镇军中?可那时候,等回到长安时,李隆基这位大唐在位时间最长的天子就只有退位这一条路走了!

尽管李隆基捏着鼻子答应了杜士仪的提请,可跟在大军之中一路直扑长安时,那种颠簸的感受和行军的强度却几乎没把他给折腾死,甚至觉得杜士仪是借此想让他在路上直接把命送了,否则又怎会早早就预备了一辆可供他乘坐的铁车,难道杜士仪早知道他会弃长安而逃?而更气人的是杜士仪另一句话,说什么安禄山如今已经胖得连马都坐不上去了,却也同样是坐着这样的铁车迎战。毫无疑问,这竟是把他和安禄山这样的叛贼相提并论,实属大逆不道!

可跟随在他身边的人,除却一个韦见素,几个甚至不到五品的官员,谁都没有能力对这朔方的兵马指手画脚。直到远远看见长安城的时候,李隆基心中都没办法生出任何的喜悦来。如果真的是他率领千军万马前来夺回长安城,也许他还能意气风发一下,可现如今他根本就是被杜士仪扯起虎皮做大旗,那杆御旗固然迎风招展,可他自己则是形同傀儡似的被严严实实保护在阵中,即便如此还要担心性命安危,这种朝不保夕的感觉实在是太难受了!

在他心里,已经把杜士仪郭子仪打成了安禄山的一丘之貉!

然而,杜士仪根本就不在乎李隆基怎么想,事实上,从他领军南下开始,他就已经迈出了最重要的一步。他已经得到了前方阿兹勒传来的各种战况情报,因此在还未抵达长安之前,他就已经授意郭子仪,届时除却留下必要的兵马和他一起保护天子,郭子仪可以带着主力突入战场,随即西取潼关,形成进逼河洛之势。

郭子仪自然不希望辛辛苦苦赶路这么久,到头来只是顺道捎带上了马嵬驿中的天子,博一个保驾之功,杜士仪让了这解围长安,夺回潼关的功劳出来,大喜过望的他一下子忘了自己已经不是当年杜士仪的下属,当仁不让地拍着胸脯下了军令状。

眼见郭子仪这朔方兵马如同出柙猛虎一般冲了出去,杜士仪便在亲兵的扈从下来到了李隆基身侧,含笑说道:“今天夜里,陛下就能回到兴庆宫了。”

如果早两日知道自己只是虚惊一场,立刻就能回到兴庆宫中继续过太平安乐的日子,李隆基一定会喜上眉梢,可如今远处的战局已经极其明朗,长安城亦巍然屹立在这渭水之侧,可他却甚至挤不出一丝一毫的笑容来,只是硬梆梆地说:“杜卿果然算无遗策。只是安禄山狼子野心,既然会走这一步,又有二十万大军在手,却不是那么容易就范的!”

“陛下所言极是,臣也知道,叛军实力雄厚,一仗打胜了,只不过是第一步。然则臣平定漠北,率兵南下之时,就是分兵两路。一路直达朔方,和郭大帅合兵援救长安,便是此时的仆固怀恩和杜随。另一路则是直达河东,或者经太原府支援河洛,又或者是从军都陉直扑幽州。只可惜那一路兵马为河东节度使王承业所阻,只能突入河北,却没办法支援河洛战局。”

这是杜士仪之前当着禁军说过的话,韦见素那时候却只顾着杨国忠的事,还来不及告诉李隆基,再加上对陈玄礼和禁军已经心存芥蒂,再没单独见过他们,因而堂堂天子却竟是刚刚知情。此时此刻,杜士仪此话一出,见李隆基的脸上露出了难以掩饰的惊怒之色,他当即又笑了笑。

“而都播怀义可汗西侵,本是因为安禄山的撺掇,所以经臣晓以大义之后,他不但慨然答应收兵,而且业已率兵经契丹和奚族腹地直击幽州,敬请陛下拭目以待!”

安禄山和哥舒翰,都是李隆基亲自一手扶植起来,打算用来取代王忠嗣和杜士仪的人,可现如今哥舒翰大败,安禄山则势如破竹,孰料那支不到一个月便让河南河北悉数沦陷的叛军,现在竟然连老巢都已经要被杜士仪的兵马抄了,李隆基只觉得心中说不出什么滋味。接下来,杜士仪说了些什么,他竟是迷迷糊糊全都听不分明,到最后竟是脑袋一偏,就这么昏了过去。面对这样的情景,韦见素不禁大吃一惊,慌忙扑上前去一把搀扶住了李隆基。

“陛下,陛下!”

不喜与人相争,性子中有几分鲁直的韦见素怎么都弄不明白,为何这样的好消息,李隆基竟然还会晕过去?莫非是因为乐极生悲?

杜士仪同样动作很快,他对身边亲兵耳语了几句,立刻下马登上铁车,在李隆基胸口推拿了几下,见其面色不再那么难看之后,又看向了一旁的韦见素说道:“陛下连日大悲大喜,恐怕禁不起这样的刺激,都是我的过错。韦相公不必担心,行前我就请陈大将军把随行的御医拨了两人给我,我已经命人去请他们过来了!”

韦见素虽说对杜士仪此前一力杀杨国忠之事颇有微词,可其先是阻挡天子一行于马嵬驿,让自己免受奔波蜀中,被人唾骂之苦,如今又亲自告知天子两路兵马包抄叛军老巢的计划,因此他心里那些许怨怒已经抛到了九霄云外。杨国忠之所以力荐他,看中的正是他有几分迂气,对权谋不甚擅长,所以杜士仪自责连连,态度诚恳,他并没有什么怀疑。等到御医前来,又是用针又是掐人中,忙活了好一会儿,好容易把天子折腾得悠悠醒转,他更是如释重负。

“陛下,陛下?”

李隆基费劲地睁开眼睛,见眼前那个又惊又喜的人是韦见素,他只觉得犹如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一般,竟是突然伸出了枯瘦的手,一把抓住了这位左相的手腕。可还不等他蠕动嘴唇说出什么话来,就只听耳畔传来了一个轻描淡写的声音。

上一篇: 武唐攻略 下一篇: 千钧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