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风月(336)
这话还没说完,杜士仪便轻咳了一声,随即长揖说道:“然则,我听说宇文监察辟署了众多判官,若是郭少府今岁要守选,不知能否简拔他这样的能员?”
宇文融登时心中一动。五天之内杜士仪能交出这样完备的逃户簿册,要说不是郭荃底子打得好,他也是不信的。这样有能力而又勤奋的下属,作为主官自然求之不得。想归这么想,他嘴里却叹道:“杜少府说笑了,万年尉何等清要,郭少府来日铨注官职,自然更进一步,何至于要求我区区一判官?须知我这监察御史,不过也才从八品,如今辟署的判官,大多数都只挂九品职官,那岂不是要委屈他了?”
知道宇文融这般说,心中恐怕正在权衡,杜士仪少不得趁热打铁地说道:“宇文监察此番清查逃户,谁都能看得见其中实绩,圣人素来赏罚分明,升迁之喜想必也不远了。郭少府既为能员,自然希望长官公正明允,自己能发挥其长。”
“哈哈哈!”宇文融尽管不喜欢听人空谈,但并不代表他不爱听人奉承,尤其是杜士仪这种在长安城中名声赫赫的人。既然万年县廨交出了一份令他满意的答卷,而且杜士仪所言对他来说有利无害,他便慨然应允道,“倘使郭少府真的愿意,那我就从了此议便是!能得如此勤恳精干之人为辅佐,亦是我宇文融之幸。不过,杜少府,你如此成人之美,真是有君子之风啊!”
“君子不夺人所好,自然更不能夺人之功。”
当杜士仪从宇文融办事的正厅辞出来时,却已经是将近午时了。因他耽误的时间多,此前直房之中的那些县尉多半都已经散去,而进进出出的流外胥吏们刚刚听见堂上不时能传来宇文融的笑声,再加上此刻杜士仪神色从容,都知道他刚刚在里头受了褒奖而非责难,一时不禁叹为观止。
宇文融虽是骤贵,但在底层沉浮的时间太长,端的是不好糊弄!这位杜少府好本事!
回了万年县廨向韦拯禀告了万年县逃户簿册已经呈交,宇文融颇为嘉赏之后,杜士仪便再次前去见郭荃。尚在官舍之外,他就听到里头传来了一阵嘤嘤哭声,这一惊可非同小可。当他也来不及让人通报,匆匆就来到了正房门口的时候,却正好见人打起了门帘。那一手挑着门帘的中年妇人双目红肿面容憔悴,看服色打扮,不是郭荃的妻子吴氏还有谁?
“郭少府的病……”
“啊……是杜少府!”吴氏先是一愣,随即连忙裣衽施礼,等听到杜士仪的问话,见其面色错愕,她慌忙解释道,“适才是妾身无状啼哭了两声,并非郭郎的病情有什么恶化。杜少府还请入内,妾身要去替郭郎煎药了。”
虚惊一场的杜士仪长长舒了一口气,等到进了屋子,又在一个婢女的低头引领下来到了最里头的郭荃病榻前,他见人已经听到外间的动静,硬是坐了起来,他便连忙伸手阻止,又在榻前盘膝坐下,先将今日宇文融的嘉赏说了,见郭荃高兴之后,却又流露出了一丝掩不住的遗憾,他便颔首示意那婢女先行退避,随后才告知了自己和宇文融接下来的一番话。
“杜贤弟,你真是……”郭荃一时喉头哽咽,竟有些说不出话来。
刚刚屋中妻子的啼哭,正是因为他这几年万年县尉期间的俸禄职田俸料等等所得加在一块,虽然颇为不菲,可如今两个儿子已经到了婚嫁之龄,要高攀官宦之家,就得预备丰厚的聘礼以及其余各项开销,倘若他还要守选方才能够注官,那呆在长安就更加入不敷出。因而,杜士仪竟然为他争取到了宇文融的赏识,倘若今岁选官不成,就让宇文融辟署他为判官,这简直是给了他一条最好的后路!
“谢谢……谢谢你,杜贤弟!”郭荃使劲忍住眼眶中的酸涩,竟是只能说出这么几个简单的字来。等到杜士仪笑着安慰他好好养病,继而便起身离开,他不觉仰着头深深吸了一口气,这才发现眼中已经滚出了眼泪。抬起手来胡乱擦揉了两下,他才把脑袋伏在了自己双手之间。
当初万年县试点了杜士仪第一,他并不是那么公正无私,否则也不会把第一场帖经改成十通其六方可试第二场,可杜士仪却记着那旧情。先是官舍,再是此次的职司,然后又是在宇文融面前为他美言,这些人情……不,这些情分一桩桩一件件都是雪中送炭!
交割了这突如其来的一桩事,接下来尽管检括逃户还有一些扫尾的工作,但这一日杜士仪却可以偷得浮生半日闲,早些回宣阳坊私宅。当他策马来到自家门口时,却只见门前一个门丁喜笑颜开地上前说道:“郎君,娘子从樊川杜曲老宅过来了!”
自从杜士仪入仕之后,杜十三娘因还有课业,杜思温特意为她请了琴师,再加上家中还有田产以及各种商事要理顺,她便暂时留在了樊川杜曲老宅之中。此刻听说妹妹来了,杜士仪自然喜出望外。一进二门,他就只见杜十三娘正在指挥人搬运行李,这一愣神之间,喜笑颜开的小丫头便快步跑了过来。
“阿兄,老宅的事情我都托付给十三兄了,接下来我就搬到这里住!”说到这里,杜十三娘又眨了眨眼,笑吟吟地轻声道,“这样的话,阿兄若要鸿雁传书,就多一个人选啦!”
“你呀!”杜士仪忍不住和从前一样又要去揉小丫头的脑袋,可见杜十三娘敏捷地退开一步,想起她如今也是大姑娘了,他这才收回了手,却是一本正经地说道,“回头我就托付老叔公,先给你找个如意郎君,省得你闲情逸致太多,天天打趣我这个阿兄!”
第279章 众口铄金
尽管杜士仪已经向宇文融交了簿册,检括逃户的事却只能算是暂时告一段落,零零碎碎各种事务却还不少。而郭荃因为吃了一颗定心丸,也就安心养病,再加上万年令韦拯也对其颇多优容,并未报其因病出缺。他这万年尉任期年底便要届满,尽管其余几位万年尉对他不但占着位子,而且还把功劳送给了杜士仪颇为不满,却也不想在他这仅剩两三个月任期的情况下落井下石结仇,对此只得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须臾便是九月末,京兆府境内的逃户清点终于告一段落,宇文融的精力自然而然就放在了其余各州县上,忙了大半个月的杜士仪终于又迎来了清闲。上任数月的他先后主持了万年县试和京兆府试,再加上临时替郭荃整理检括逃户的簿册等等,竟也算得上是万年县廨中难得的一大忙人。
按照平时的情形来说,如他这样的京县尉只需每天工作半日,每月还有其余各种假期,俸禄职田俸料等等均比同阶官更加优厚,这才是让人趋之若鹜的美官。毕竟,大唐各官署之中,官职越高的往往越是清闲,真正做事的都是作为基层公务员的流外胥吏。
这些人为了能够穿上官袍,却比官员勤恳多了!
因而,杜士仪之前忙忙碌碌的那一阵子,书吏文山和安海虽也跟着一块前前后后忙了个四脚朝天,可都是乐在其中。尤其当杜士仪和终于病势稍愈的郭荃再次交换了职司,随即在功曹考课万年县廨上下官吏时,给他们俩评了一个上上,两人全都是感恩戴德,早忘了最初被调来跟着杜士仪的时候,心下多有不情愿。而任期几乎只剩下以天计算的寥寥日子,又是大病初愈,郭荃便把更多的时间花在了在长安城中寻找一处适合居住的宅子上,对考评反倒没那么在意了。
“真是想不到,朔方王大帅一世英名,竟然这次栽了个彻底!就因为他说错了一句话,郭知运竟然就让他吃了这样的亏!”
酒肆中听歌姬浅唱,看舞娘曼舞,这素来是大唐最寻常的消遣之一,在这么一间不大的酒肆二楼临窗雅座上,两个年轻人谈论的却和邻座那些市井轶闻,物价财货之类的东西不同,而是一等一的大消息。坐在东面的裴宁面无表情地品着那店家夸口说是剑南烧春的好酒,微微皱眉后便摇了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