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盛唐风月(491)

作者:府天 阅读记录

“不要气馁,毕竟从前你家供不起这些笔墨纸砚的开销,其实只要掌握用笔,用笔墨可比你用木枝方便多了。”

杜士仪微微一笑,继而就语重心长地说道:“从今天开始,先学握笔,然后再学临帖。至于临帖,你不妨先临虞世南虞公的《孔子庙堂碑》,我这书斋中就有拓本和我当年的摹本,你可以比较看看。你从前无人教导,练字未免不得其法,如今我就先告诉你,临帖只是其一,读帖悟帖,亦是不可或缺。行走坐卧之间观帖存想,而闲时用心揣摩,如此方才能够在临帖时得其神韵,而不是只学了个形似……”

尽管是第一次真正为人师长,但杜士仪曾经在草堂从卢鸿听讲数年,此后又常和名士大儒打交道,积累不可谓不丰富。见陈宝儿听得认认真真,仿佛恨不得把一字一句全都牢牢记下来,他就笑着说道:“不要一味死记硬背,如果听不懂的,尽管提出来。”

“是……明公,那我每日该习练多久?”

“每日先练一个时辰,不要太多。其次是诵读,论语你虽则已经能够烂熟于心,也听人讲过其中含义,但乡间粗通经史的人,未必能够精通要旨,到时候你就先随我重新温习一遍。至于诗经,我也会在晚间从头给你讲起。只不过,我既是一县之主,留给你的时间自然不会太多。”

陈宝儿虽则年少,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他天性聪颖,懂事又早,也曾经央求过他们识字的那个傅翁教授讲读,又深得其喜爱,故而学到的远比别人多,可对方也从来没有指点得这般细腻。知道这样的机会珍贵而来之不易,感激涕零的他听到杜士仪还说能留给自己的时间不多,他几乎不假思索地跪下说道:“我一定会用心读书习字,绝不会让明公失望!”

“起来吧。”见良才美质沉于淤泥之中,杜士仪最初只是赏其直言一时惜才,可既然把人引到了身边,他就决定用些心思。

嵩山草堂如今已经成了贫寒读书人的圣地,而卢鸿精力有限,他那些师兄们恐怕也都有数不尽的事情要做,再说以陈宝儿这样微贱的出身,这样薄弱的基础,去那种人才济济的地方,不见得是好事。于是,等人起身之后,他就笑着说道,“日后不要一口一个明公了,就叫我杜师吧,你也算我第一个弟子。”

陈宝儿不可置信地瞪大了眼睛,随即喜形于色,立时再次跪下砰砰磕了三个响头:“弟子拜见杜师!”

杜士仪亲手搀扶了小家伙起来,正要再嘱咐勉励两句,外间却有从者通报道:“郎君,崔翁携长孙来见。”

听到是崔澹,杜士仪不禁暗自斟酌了起来。此前李天络和客户争田一案,崔澹也算是给他通风报信,让他知道李天络和县丞于陵则县尉王铭本就甚为热络,这次还特意送了一份不菲的礼物让二人装病,更不要说崔澹还第一个捐出了千贯钱,打开了筹资兴修水利的僵局。因此,他扬声吩咐请进来,这才对陈宝儿说道:“来的是成都崔氏之主,你在我身后站着,用心看用心听。”

陈宝儿听到自己不用回避,面上顿时露出了掩不住的讶色,但还是恭恭敬敬答应了。

不多时,他就只见一个身穿蜀锦面子丝绵衬里长袄,整个人流露出一股富贵气息的老者,带了一个比自己年长几岁的少年进了屋子。成都崔氏在他们这些乡民看来,已经是顶了天的人物了,可祖孙俩在杜士仪面前却表现得甚是恭敬,而那个崔家郎君待祖父落座之后,也如同自己站在杜士仪身后一样,站在了崔澹的身后,随即就朝自己瞥了一眼,竟还微微颔首露出了一个善意的笑容。一愣之后,他也连忙回以笑容。

崔澹一直命人盯着成都县廨,因而尽管陈宝儿到这儿不过小半日,他却已经全都知道了。杜士仪看中了张家村那犄角旮旯的一个垂髫童子,这固然令人好奇,可也不关他的事,于是他只不过多打量了两眼而已。赔笑恭维了杜士仪断案如神公道明允,见其显然心情不错,他便拐上了最要紧的正题,却是替自己的长孙崔颌再次探问县学之事。然而,大大出乎他意料的是,杜士仪竟是看着崔颌笑了笑。

“这几日因邻近年底,赋役造册,以及年底归总禀报州道等诸多事务,县学一时半会尚来不及整治。令长孙少年英才,若是崔翁愿意,我想留在县廨亲自考较几日,不知崔翁意下如何?”

“啊?”崔澹眼睛一亮,立时想都不想地站起身道,“那自是求之不得。大郎,还不快拜谢了明公!”

崔颌亦是发愣片刻方才如梦初醒,赶紧依祖父之言上前谢过。可直到祖父闲坐片刻便匆匆告辞,留下来的他却对这突如其来的殊遇没什么真实感。直到杜士仪招手示意他上前,他方才撇开了那些胡思乱想,快步走了上去。

“这是陈三郎,我此前给他起了学名为陈季珍,就在刚刚,已经收了他为弟子。”见崔颌顿时惊愕得张大了嘴,杜士仪方才和颜悦色地说道,“宝儿生于乡野,经史只是粗通,你俩暂且同居一室。这书斋之中,我会令人给你们另备两张书案。”

第412章 胡萝卜+大棒

无论陈宝儿抑或是崔颌,这都是平生第一次呆在一个全然陌生的地方,而且不是一住一日两日。

晚间饭后,两人心里都有些七上八下地跟着杜士仪进了书斋。一个头一回在油灯下头看书,又是自己梦寐以求的诗经全本,一时如饥似渴地拼命读着,不懂的地方也囫囵吞枣试图死记硬背,奈何他认字是跟着那个自身学识就平平的傅翁学的,读着读着渐渐就有些力不从心。至于另一个,尽管杜士仪说过可以随便翻看书斋中的书,却也不敢真的大肆翻检,随便挑了一册便回到了自己的书案边上,却愕然发现是一卷手抄的《史通》,看着看着就入了神。

而杜士仪自己就着灯火,专心致志地看那长长的一卷赋役表,渐渐有些出神。大唐的官员数量,从开国到如今,历经了一个几何级数的增长过程,而就在不久之前,职事官的俸禄,甚至还是通过官营高利贷也就是公廨本钱的形式来支付的。此前众多大臣提过这一条都没用,此次也还是张说这个最有分量的宰相上奏,李隆基为了体现自己比太宗李世民更体恤百姓,方才免除了这一条弊政。而在此之前,百姓们缴纳的众多赋税解入国库之后,大多数都用来供给天子开销。

所以,当年武后方才能造了大明宫再修洛阳宫,此后中宗睿宗对诸王贵主亦是出手大方,以至于皇族宗室骄奢淫逸,一切的一切都是抽调国库。可站在地方官的角度来说,大唐缴纳的赋税都是实物的形式,而原本在租庸调之外,收纳时本应用于义仓的地税,现如今也早就失却了最初的意义,一层层挪用借调上供,以至于早在中宗神龙年间,天下义仓就已经完完全全只剩下了一个空壳子,于是州县长官想要做些什么都捉襟见肘,光一个租庸调就已经够劳神了。

而成都之所以胜过众多望县以及上中下县,就是因为这里土地富庶人口众多,距离达官显贵云集的两京又远,所以每年赋税征收和差役的征派都不算太难,可官府真的要做些什么事情,却往往要看各家大户之间推来扯去踢皮球,休想轻巧成事。而且更因为益州大都督府就在同一座城中,长史司马这样层级的高官往往会动辄插手,因而若是腰杆子硬的县令也就罢了,倘若个性稍弱一些的,便是如假包换的应声虫。

“郎君。”

见进来的是赤毕,杜士仪便放下了手中的书卷。而赤毕上前来时,先瞥了陈宝儿一眼,见其目不斜视,反而崔颌飞快抬起头瞥了一眼,和自己眼神对上之后方才慌忙低头继续看书,他不禁哂然一笑。

来到杜士仪身侧,他弯下腰低声说道:“刚刚得到的消息,李天络身体稍好,连着去见罗家吴家两家的家主,可都被人以各种由头搪塞,而去益州大都督府想求见范使君,亦是被拒之于门外。如今李家上下因为此前恶了郎君,又一时被孤立,恰是惶惶不安。”

上一篇: 武唐攻略 下一篇: 千钧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