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风月(974)
“如今的中书令张子寿张相国固然辞赋出众,文采斐然,可在财计上头的造诣,不如裴相国,更不如宇文融远矣。去岁年初,他甚至还因为铜钱不足,请开铜钱之禁,不禁民间铸钱,若不是裴相国以及众多有识之士上书劝止,这一条一推行,则必定遗患无穷。所以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若是宇文融还在,能够将之前括田括户之后一度稳定,其后却又再次逃亡的那股风潮给稳定下来……”
杜士仪说到这里戛然而止,没有再继续往下说。可王昌龄和高适全都是何等聪明的人,早就脑补了下面那半段。可杜士仪自己知道,他却还有一句话不曾说。
在每个丁口成年之后,那一百亩口分田加永业田的制度再不可行的基础下,现如今的租庸调税制早已千疮百孔,可即便如此,真正要完全推行户税地税这两税制,却依旧难如登天!现如今不是他出任成都令踌躇满志,敢于大刀阔斧的时候了,朝中李林甫已经登上了相位,他自己也身在高位,绝不会赌这种改革!
这一次回程,杜士仪没有选择再从积石军的临津古渡渡过黄河,而是特意轻骑绕到了黄河之上吐蕃人据有的盐泉桥东,远眺这一座吐蕃人在黄河上造起的可供兵马通过的木石所制大桥。登高远望,这一段黄河河面狭窄,地势险要,正是兵家必争之地。
河湟之地素来是大唐和吐蕃来回拉锯的中心之一,因此赤岭分界固然是从贞观开始就有,可真正的边界究竟如何,却是得依两国实力而定。如中宗在世时,竟然将河西九曲之地当成嫁妆送给了吐蕃,因此吐蕃一度在积石军西一百四十里的黄河上造起了洪济桥,成为了兵马随时可通过的东西要道。直到开元二年,大唐吐蕃屡屡交战之际,因此桥乃是吐蕃进兵要道,这才在姚崇卢怀慎的建议下被拆毁。而这座盐泉桥也是同样道理,两国交战时,围绕此桥的争夺战打了多次,却是几次三番都是唐军失利告终。
“如若大唐和吐蕃能够如今天这样暂时止戈息兵也就罢了,倘若再起战端……”杜士仪手提马鞭一指那座盐泉桥,一字一句地说道,“那么一定得先将此桥拿下,断了吐蕃进军之路!”
“光是拿下此桥还不够,若要在此坚守,恐怕吐蕃人还会不时进击以图夺回。大帅容我僭越说一句,河州枹罕城内不若湟水城中宽广,镇西军一万一千人驻守城中,还有不少则要分驻清水乡。倘若如此,如若拿下盐泉桥,不如分镇西军在这盐泉桥附近驻守。”高适见杜士仪闻言竟是点了点头,不禁更加来了精神,“至于河州枹罕城的防务,西北也就是这盐泉桥由镇西军驻守,东南面则有平夷守捉,如此只需在正西面再设一军镇,如此互为犄角,枹罕城则可稳若泰山……”
高适这次到河州,也着实下了一番苦功夫,此时侃侃而谈,自然显得深有把握。大约是看到李白等人虽在博学鸿词科中大放异彩,可却实质上并没有进入朝廷中枢,而是只作为词臣,他反而由此发奋,在军务军略上花的功夫远胜于王昌龄,此刻他从盐泉桥开始说起,到整个河州的防务,再到陇右以及河西,到最后他终于觉得心满意足的时候,这才发现杜士仪和王昌龄全都若有所思地看着自己。
是他太过得意忘形,于是其中漏洞百出?
“达夫,很不错,回头把这些整理出来,写一个条陈给我。”杜士仪相交的文人墨客既多,自然常常会由此试探众人所擅长的方面。不得不说,心高气傲是所有才子的通病,所以很多想法大而无当,像高适这样能够在上任未久就有这样战略眼光的,至少他相交的这许多鼎鼎有名大诗人中还没出现过。所以,见高适顿时喜形于色,他就冲着王昌龄努努嘴道,“少伯,达夫已经找准了方向,你呢?”
“所以我说,若达夫早些及第,断然不会像我这样,一任校书郎就在京城呆不下去了!”
王昌龄自嘲地笑了笑,随即漫不经心地说:“经世济国的大志,我在两京为官期间就差不多断绝了,现在只想着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先把陇右节度掌书记干好。我固然赶不上张奇骏,可总不能让人笑话大帅识人之明。我有一个想法,大帅节度陇右,前来谒见的士子无数,其中多有心慕我们这些幕府官的。既然如此,大帅既然在陇右精英堂中设甲乙丙丁四班,又以月考定升黜,何妨在那些谒见士子当中,考察贤能与否,若肯留者则随侍左右,以备赞襄?而留下赞襄的人,也每月考核,择贤者用之,甚至于举荐于朝堂?”
陇右精英堂的制度和当初代州州学又不一样,因为面对武官子弟,大多数人的经史底子极差,甚至根本就没有任何基础,他让杜广元等人在其中入学,更多的是为了安定上下军官之心,然后通过等级选拔英才,两年间已经颇有成效。王昌龄用精英堂来比喻那些四方慕名而来的士子,无疑是暗示,杜士仪可以收拢一班人作为自己的班底,然后按照考核学生那样考核贤愚不肖,把最优秀的人留在身边。
话音刚落,甚至都不等杜士仪回答,高适便遽然色变道:“少伯,你这是想让大帅为人指摘聚集私人,谋为不轨吗?”
见王昌龄为之大讶,杜士仪也点了点头道:“少伯所言虽然甚合我心,可你要知道,节度判官及掌书记推官巡官乃至于其他低级幕府官,也是从前没有,随着朝廷置节度,这才渐渐风行的使职,说到底就是有官身的。若是我聚集大批没有官身的士人在身边,而且还对其进行升黜考核,选贤者参谋机密,那么,达夫的顾虑很可能就会变成现实。到那时候我就是有一千张嘴也说不清了!”
说到底,他当初把李白等人推荐回朝应试博学鸿词科,还不是因为这一重顾虑?
可是,不等王昌龄为之沮丧起来,杜士仪却又笑道:“不过,既然你提出来了,你便自己出面替我甄别甄别,那些来拜见我的人当中,究竟谁人贤能,谁人不过尔尔。从前奇骏初来鄯州,曾经赴遍了城中邀约饮宴,如今你既然已经在掌书记一职上正式上了手,那就不妨拿出遍交天下友人的豪情来!至于达夫,你既有如此军略眼光,我正好有事要请凉州河西节度牛大帅帮忙,回到鄯州之后,你替我前去河西,拜上牛大帅!”
第803章 但使龙城飞将在
河西节度使治所凉州乃是中都督府,管凉州、甘州、肃州、瓜州、沙州、伊州、文州、芳州这八州。这其中,凉、甘、肃、瓜、沙乃是最重要的五州,余下三州稍有不及。因为当年吐谷浑被吐蕃吞并,吐谷浑王慕容诺曷钵和妻子一起奔凉州,而铁勒契苾部、思结部等,连番败战后,也多有在凉州杂居依附大唐的。故而凉州人口十万有余,其中迁到这里的各部族民就有两万多,再加上原本就定居于此的胡人,竟是如同大杂烩一般,汉胡杂居,历来便最难管理。
如今的河西节度使牛仙客,和杜士仪一样,都不是以勇武,而是以理事精干闻名的。当高适由鄯州北上抵达凉州姑臧城,于凉州都督府外求见后不久,就有人出来接待了他。来者约摸三十余岁,面貌俊秀肤色白皙,看上去不像是陇右本地人。而当对方自报家门之后,高适方才生出了一丝惊叹。
来迎他的不是别人,正是河西节度判官姚闳。更重要的是,姚闳乃是开元初名相姚崇的孙子!
虽说姚崇已死,宋璟已经致仕,但无论朝堂还是民间,全都公认这两位是千古贤相,如今还年轻的高适不可避免有些名相情结,再加上姚闳乃是节度判官,比自己要高上不止一级,他自然对其保持了相当的礼敬。对于他的这种态度,姚闳亦是能够轻易体会得到,一时颇有优越感。可一想到陇右节度杜士仪和自己的年纪相差无几,却已经节度一方,而不似他这般处于辅佐的地位,他就又生出了深深的嫉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