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崽崽上大学[七零](94)
武岩向他们介绍:“这是纯手工工人的工作台,像是填充棉花,包装都是他们来干。”再往里走,便是一排排缝纫机,在内地缝纫机还是个奢侈的物件,可这里却有几十架,最里面的是裁片机和喷绒机,叶华施并不能看太懂。
但他知道武岩的这些机器都特别值钱,如果卖掉了着实可惜。
工厂已经有好几个月没有订单,武岩道:“这里能赚钱的工厂都是承接欧美,日本的订单,我的工厂竞争不过他们。”
说到这时,武岩脸色有些红。
叶华施却并不在意,他想了想道:“您现在还能联系到那些外国的供货商吗?”
“联系是联系得到,可是谈了几次都谈不来合作。”
叶华施却笑道:“能联系到就好办,等我们把工厂迁到内地,生产成本自然压了下来,价格也会降下来。”
他低头沉思了一会儿又道:“内地那边会使用这些机器的工人并不多,如果您能带一些这边的技术工人去负责带人会更好。”
武岩开厂开了几十年,对他忠诚的老工人确实不少,不过要他们远离故土去内地,他们会不会同意不好说,武岩不敢打包票。
除了工厂,叶华施还被带去最大的玩偶市场那转悠了好一会儿。
他在这里待了差不多三天,然后才启程回去内地,回到商铺里,屁股都没坐热,便开始起草项目计划书。
他删删改改,熬了好几个通宵好不容易把计划书写好,换上一件稍微正式的衣服便去了银行。
银行的工作人员审核了他带过去的工厂资料,以及项目计划书,叶华施的个人信息,再三核实了武岩的工厂资质后,在五天后给他告知了审核通过的信息。
不过,审核通过并不能意味着马上得到贷款,叶华施倒也不急,港城那边的本土娃娃卖不动后,他便托林学城运了些其他玩具。
其他的玩具卖得也很不错。
如果有空,他还会去这附近走走,考察哪些地方适合用来建厂房。
很快,银行的贷款便发了下来。
一开始武岩还是很忐忑,可当地政府听说他要把工厂搬迁过来后,领导们都很热情地接待了他,给了他极大的信心。
贷款发下来解了武岩的燃眉之急,他便从港城来到内地,亲自监督工厂的建设,同时也带了几位技术老工人。
武岩对建厂房有经验,他将工作区和生活区分隔开来,生活设备都按照最高的标准来做。
当他们的工厂真正竣工后,里面崭新便利的居住条件一下就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武岩只是把招工的牌子放了出去,很快便迎来一大批应聘者。
来应聘的全都没有相关工作经验,好在经叶华施提醒,武岩自己带了一批老工人上来,教导了几日后便都能上手了。
一开始的订单并不多,且都是做工要求不高只走量的玩偶,虽然如此,这也是武岩近期能拿到的最好的订单了。
早在工厂建成那日,叶华施便把自己的摊位关了,和武岩一起管理工厂。
他观察了一整天发现,新招的员工虽然做得慢,但很细心,做出来的成品比那些老员工还好。
订单差只是暂时的,等那些供货商拿到订单后发现他们生产的玩偶物美价廉,自然便会追加订单。
事情果然如料想的那样,从第一批货运出去后,订单便如雪花一样飘来,工厂工人加班加点,工厂门口的货车就没断过。
光是第一个月,工厂就完成了价值几十万元的订单。
叶华施也终于迎来了自己的第一桶金。
当他再一次风尘仆仆地回首都的时候,又是一个春节。
过了年,陆夏音的学业又重了几分,等开学,她还要去实习,工作室接的订单比以前少了许多,大街小巷也摆起了卖衣服的摊位,那些从南边运来的衣服又便宜又好看,给百货大楼的成衣造成了不小的冲击。
但是因为陆夏音从一开始走的就是定制路线,那些衣服并不能给她们造成多大影响,这多亏了佟丽娜当初给她定的策略。
佟丽娜上个学期忽然发现自己其实不喜欢英语,比起以后当外交官或是当翻译,她似乎更喜欢商业策划,这个想法一冒出来后,她突然变成一个好学的学生,成天抱着一堆陆夏音看不懂的书。
这回叶华施并不着急南下,当他再一次把自己一年的经历简略地说出来时,围着的几人已经是呆得不能再呆了。
眼看着周围做个体户的人越赚越多,他们早就知道叶华施能挣到钱,却没想到叶华施先他们一步,开了工厂,还接的是外国的订单。
陆夏音喃喃道:“你,你倒是比我强多了。”她的工作室的生意一直不温不火的,哪像叶华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