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成真千金后被迫宅斗(58)

作者: 绯红雨 阅读记录

“还有这几天你老是阴着脸,皱着眉,谁又惹着你了?”

于达不动,手里捏着马鞭,神色却缓下来,季盈起身拉着他坐下,“我一直没问你,你真的是于韩琦亲大哥?”

据她消息所知,于夫人可只有于韩琦一个独子,而且于达也是叫于夫人姨母。她那时候听着怎么就觉得奇怪,但之前不熟没好意思问,熟了之后觉得于家肯定有内情就更不能问了。但前些日子于韩琦突然来找她哭,说他大哥就要走了,以后见不着了。季盈就坐不住了,今个趁着这机会问清楚。

于达沉默半响,这孩子面容清隽,嘴角轻抿,眉心轻拧: “你想知道什么?”

“你要离开于家还是离开叶城?”

“都有。”

“去哪?”

“回我自己的家。”

这话信息量就大了。

“你不姓于?”

“嗯。”

于达不知道想到了什么,勾起了唇角,泛起了冷意,冷淡而从容地说道:“我姓王,皖南都督王游端是我父亲,我真名叫王浚。于家于夫人是我表姨母,七年前我重病一场,被送到了于家,捡回了一条命。如今是我该回自己家的时候了。”

“你是王都督的儿子?”季盈挺不可置信的,“没听说过啊。”她在唐家上课,张嬷嬷和唐夫人把唐家的各个亲戚和皖南一带有名的官宦人家各种姻亲关系及家中主要子女都介绍过。王都督是皖南的土皇帝,正二品的封疆大吏,权势和誉王府不相上下。当然也是皖南两省官员争相讨好的所在。只不过唐家为皇商,靠着内廷。不敢明目张胆地攀附这位封疆大吏。加之王都督平日挺低调的,所以只是每年送年礼孝敬。

据她所知,王都督只有一儿一女,那儿子如今不过三岁,女儿也不过七八岁,都小的很,还不曾出来应酬。

“王都督。”于达琢磨着这三个字,态度分明是不屑的,“王端游恐怕也忘了他有我这个儿子了,可我却不能忘。”

这语气不太对劲。季盈踌躇道:“可是我听说王都督任期满了,要调任了。你回去做什么?”她说的很委婉。

于达却明白她的意思,阴鸷的神色缓和下来,“我回去要讨回我的债。王浚这个名字我抛弃太久了,是时候该找回来了。”

“为什么要选在这个时候?”季盈不解。连她都听说了王都督惹上了事了,于达还要回去掺和做什么。

难道真的青春期的少年,想一出是一出?

肯定和父亲关系不太好,或者这种高官内宅里肯定有什么阴私不足为外人道。那王都督的妻子王夫人肯定不是于达生母,不然不可能于达连提她一句都不屑于提。

这几日唐进在家偶尔也说起这事。秋汛来,皖南西北部一些县区有几个绣的渠道决堤了,这事闹的挺大的。这几天府里内外都有人说起这件天灾人祸。唐夫人还说要把粥棚备起来了,不久之后那些受灾的乡民有些该流落到城外了。

于达没想到她知道的不少,但其中内情她却糊里糊涂的,不甚明了。

他冷笑着出声:“朝廷去年修得堤,今年就垮了。真是可笑至极。”

季盈小声道:“都是贪官污吏害的。”这些贪官真是无法无天,平日鱼肉百姓不说,连这种大型工程款都敢贪污。真是欲壑难填,这回算是栽了。皖南官场经此一遭,肯定要大换血。但唐家应该不会被波及到,叶城在最南边靠近江浙一带,离灾区很远。

于达没有反驳,而是和她细细地说起了皖南这场灾祸导致的前因后果。

那些堰口堤岸是去年新修的,为此朝廷还播了一百万两银子来。没想到这么不堪用,一场暴雨就将堤岸冲毁,淹了白屏县等周边三个乡镇百姓的数千亩良田,伤亡近百人。

白平县令当即被罢工,押送了省里。河道负责人也被押送,这件事本来能在省里解决的。王端游要压下来,砍了相关直系官员的头即可。但是碰巧了淹死了一个人,才使得这事闹大。

谢皇后的亲侄子谢然之碰巧在白平县游历,被淹死在洪水中。

这事就闹大了。谢皇后和谢家哪能就此罢休。在朝堂上利用御史开始弹劾王端游。人在朝中哪能没有政敌,王端游顾不得上别人了,上折子为自己辩护。

皇帝要他回京城述职。

王端游本来想着这件事最坏的结果就是他调任,或者官降一级。但又接到京城来信,说谢家已经收罗了他任期的各种罪证,包括他逼死发妻,残害幼子的人伦惨祸,指责他修身不正治家无道。

王端游这一关不好过了。这其中细节,季盈也是第一次听说。当即就琢磨着:“那你别回去了。等事情结束再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