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腹黑尚书的落跑小将军(39)+番外

作者: 我心已闲 阅读记录

这个口味上的变化,他印象里没有和任何人提起过,却不知道子澜……是从何知晓的?

这么想着,李玉泽看向方宜民的眼神不自觉就带了点疑惑。

方宜民看他皱眉迷茫的表情,立刻就明白了他在想什么,失笑道:“你自己跟我说过的,怎么都忘记了?”

李玉泽的记性不算差,但这件事情他真的完全没有印象了:“……什么时候的事情???”

——那还是他刚到朔北驻扎的时候。羌人还未开始大规模的进犯,李玉泽也还没有担任现在这样的重职,天天都有空闲时间。

闲下来的时候,别的例如喝酒打牌的事情,他也不太热衷于去做,便天天专注于给爹娘,兄长,妹妹和方宜民写信。

李玉泽对不熟悉的人还能端着几分冷峻,对亲近的人,那可叫一个话痨。

写信就更是了,能说一天的话,全部转换成五六页的信纸,短短一个月的时间,李玉泽连续给家人和方宜民写了好几十封。

家人们被他絮叨得不行,渐渐地回信不如寄信频繁,甚至有时候还得轮番上阵,一家人合力就为了给李玉泽写一封。

到后来每封都会认认真真回信的,也就剩下方宜民一个人。

北地能够消遣的东西很少,李玉泽一个人呆着,倾诉的欲望便愈发浓烈。

——他和方宜民说他们帮牧民接生的小羊羔,李玉泽还是第一次看见刚出生的小羊羔,浑身都湿漉漉的,柔软的羊毛黏在身上,小羊软软的舌头轻轻舔着他的手心。

——他和方宜民说曾经有一次偶然遇见的羌人小孩,穿着和这边牧民差不多的服饰,然而却要瘦得多。李玉泽和同伴们看不下去,把自己的干粮掰了点儿拿给他。小孩儿一脸怕意,又似乎故作凶狠,抢过他手里的干粮就跑,甚至连谢谢都没说。

——他还写道,这边饭够吃,就是太辣了。厨子大概是受了什么指示,顿顿菜没有不放辣椒的,对李玉泽这个京城人来说着实是一种折磨。他和方宜民诉苦道,自己第一次喝这边的辣皮子汤,晚上拉肚子拉了好几回!!!

可也许在外漂泊,适应能力便会逐渐增强。很快,对于吃辣的抱怨就在李玉泽的信件中消失了——北地严寒,吃辣能够很好地祛除身体里的寒气。方宜民猜测,为了忍受这种极寒的天气……李玉泽只好强迫自己适应得很快。

有时候李玉泽自己也只是随便一写,像对亲近之人的抱怨,例如睡的帐篷有点漏风,今天的菜饼有点干之类的。

他写过之后,就像是一种发泄,自己再没有放在心上过。

殊不知,在千里之外的京城,有一个人因为他的这些无心之言,竟然和他一样吃不下睡不好,绞尽脑汁地想能托谁去朔北,哪怕给李玉泽捎点濯京的小吃也好。

或许是大惊小怪了,又或许,其实只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

方宜民想着,毕竟李玉泽在他的心里,本来就是最重要的那一个。

作者有话要说:

嘿嘿嘿,我亲爱的鸭头们,我讨饭(划掉)生产学术垃圾回来了哈哈哈哈!这篇文从今天开始日更,不出意外都是早上九点左右。

欢迎催更,给我增加动力和类似于ddl的紧迫感嘿嘿嘿嘿!

第18章

点好李玉泽要的吃食之后,方宜民又加了几道对方最喜欢吃的糕点和降火的清茶。

清茶先端了上来,李玉泽给自己和方宜民各斟了一壶。小二退下去的间隙,隔壁雅间的交谈声传了过来。

“听说过几天,咱们濯京要开一场赏花宴!我跟你们说,这场赏花宴,可是不得了呢!”

一道年轻的声音响起:“有什么不得了的,不是每年春天都办么?不是我说啊,许大人,你什么时候也变得这么大惊小怪了!”

李玉泽许久不曾待在濯京,对朝中的大臣也不是很了解。

从这寥寥几句话里,他只能知道对方姓许,但具体是谁,还没能对上号来。

那位许大人“啧”了一声,反驳道:“害,你懂什么!我可听说了,这次赏花宴,是由陛下提议举办的!明面上是要赏花,实际上可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呢。你想想看,陛下都登基多少年了,咱们这后位,这后宫,可都还空着呢……”

“许大人此言差矣。”旁边一道更加苍老的声音响了起来,“若是陛下有心充盈后宫,必不会用赏花宴这样随意的方式,怕是要大张旗鼓选秀才对。我看这一次……到底还是为京中的各位公子小姐们在拉红线。”

李玉泽挑了挑眉毛,心里有些意外——这说话的,竟然还是个他熟悉的人。

是一直和他不对付的戚承业。